除非心灵从偏见的奴役下解脱出来,否则心灵不能从正确的观点来看生活,或真正了解人性。
--泰戈尔段老师:
您好!
我今年读大四,早在学校的**场招聘会中,我就签好了就业单位,今年年后去单位上班,在短短的两个月里有了很多的感触。
我在学校不算是用功的学生,理论知识学得比较差,现在工作了,才切切实实感受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后悔与无奈,这也是大学生活的失败和悲哀吧。
我签约的单位属于生产型公司,虽然掌握一定的理论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对仪器和软件的操作与使用。刚去单位时,领导让我跟着一个年轻的技工学习,当听说他才工作一年,而且还是中专毕业时,心里滋味真不好受。我一个正规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却要受专科生领导,心里别提有多不平衡了,但没办法,人家会操作的我不会,只能听人家的。随着对工作的了解,我发现平时在学校实习所学的知识基本没用,学校的仪器太过时了。学校实验室使用的都是经纬仪,而我们单位早就换成全站仪了,在学校做实验时我们只摸了**的全站仪,到了单位看着全站仪就像看稀有动物一样。软件更不用说了,像成图、平差的知识在学校里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我不明白,为什么学校不教这些知识呢?是学校没有能力吗?如果一到单位所有的仪器软件都能熟练操作和使用,那该多好啊!
从单位回来后和同学交流,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我很困惑,希望段老师能指点迷津。你从工作中意识到了不足,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你改变的**步。学校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为我们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学校不是企业,由于软硬件等方面的局限,不可能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就为我们缩小从学校到企业、从书本到实践的距离制造了一定障碍。事实上,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并不是一到工作岗位所有的事情就能得心应手,很多时候都要从一线做起。因为学校所学的知识会慢慢被淡忘,除去忘掉的部分,积淀下来的部分才是我们的素质。素质是从校园知识向工作能力转变**的一种品质。20年前,有一个大学生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那时的大学生还是非常少的,所以他很为自己的学历自豪。偶然的**,他听到一个工人说:“大学生算什么,一毛钱就可以买11个。”*初他很气愤,但后来慢慢开始反思,的确,到了工作岗位上他什么都不会做。他下定决心从头做起,从*基层的煤炭生产做起,他与工人一起下井,一起流汗流泪,后来他慢慢地做到技术工人、总工直到矿长。所以,毕
…… 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人大学就意味着迈入了一个人新的人生阶段,人生新的航程开始起航!
青春进发着活力,青春飞扬着朝气,青春携带着理想,青春憧憬着未来。大学生活伴随着青春一同前行,融人了许多青春的光彩和快乐。然而,青春也充满了迷茫和困惑,大学生们也感受着青春的思虑和彷徨,许多伴随青春而来的烦恼和压力,会随着大学生活的展开而日见清晰:学业压力、生活烦恼、人际困惑、情绪困扰、情感迷思、生涯难题等都会成为大学生活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青春意味着成长,成长伴随着烦恼!在带着烦恼却充满着青春遐想的大学生活中,莘莘学子痛并快乐着!
青春的花朵需要浇灌呵护,青春的心灵需要关怀引导。帮助处在青春年华的大学生获得更富色彩、更具内涵、更有质量的大学生活,为他们的青春涂上一抹亮色,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们*想看到的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穿过青春的迷雾,跨越青春的路障,化解成长的烦恼,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成功,使大学生活成为他们一生美好的记忆和人生重要的路基!
为了青春更加美好,为了青年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许多人都在付出辛劳,奉献爱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为大学生排忧解惑。段鑫星编著的《职业生涯规划·许我一个明天》,就是一本在深入大学生活的基础上走进大学生心灵、解析大学生成长烦恼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