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作为我国*古老的经典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和重要渊薮。从八卦到六十四卦卦象、卦爻辞的产生,再到《易传》诸篇的形成,《周易》经传伴随着中华文明的演进而逐渐发展、丰富和完善。对易学思想进行深入诠释和精准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等问题作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一、关于《周易》与中华文化传统核心价值的认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自成系统,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明风范和理论气质,在各种思想元素不断激荡和融会的背景下,锻造出了自立于世的核心价值。这一核心价值具有历史的合理性,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固有根本。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华文化传统价值的探究不断深入,推出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这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拓展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认识和研究。 一方面,这些成果探讨了《周易》经传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唐明邦先生《〈周易〉思想的核心价值》将《周易》思想归结为探赜索隐、极深研几的哲学智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天下为公、万国咸宁的大同理想,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独立人格四个方面,指出《周易》经传思想核心价值理念,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余敦康先生《易学今昔》则从《易》道统贯天人的整体思维的角度切入,认为《易》道的价值理想是追求一种以“太和”为*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和谐是《周易》经传的核心价值。黄钊先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华易学智慧的渊源关系》一文则以《周易》为坐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作了较为充分的探析和考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文明、和谐、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等,皆可从《周易》经传思想中找到某种原始基因。 另一方面,这些成果由儒家思想切入,从总体上研究、把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杜维明先生在《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中以当今全球视野下的不同文明传统为背景,对儒家为己之学、心性之学等核心理念能否有创见地回应关系人类**性生存的重大问题、回应整个西方文明尤其是“启蒙心态”进行了深刻思考,这为我们进一步阐释和探究中华 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奠定了学术理论基础。郭齐勇先生《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的思考》 提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是以“仁爱”为**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价值系统,儒学的**价值系统或核心价值观念是仁爱、敬诚,忠恕、孝悌、信义、廉耻。景海峰先生《仁义礼智信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指出,作为儒家伦理内核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在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建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黄钊先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亲密关系》从12个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密关系,从而说明党所制定的社��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陈来先生《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以崇仁、尊礼作为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并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突出了中华文明价值观念的四个基本特征,即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力、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楼宇烈先生《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一文指出,正确地阐释和弘扬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的真正意义和精神,是当前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牟钟鉴先生《仁恕通和刚毅之道——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紧扣中国文化的核心即仁学来展开论述,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归结为“仁、恕、通、和、刚、毅”六个字。李长喜先生主编《党政干部传统文化学习丛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推出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图书,阐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意义。钱逊先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归结为“义、群、和、礼、耻”五个字,并认为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核心的精神就是人的修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