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形势与政策
QQ咨询:
有路璐璐:

形势与政策

  • 作者:陈红儿 王珉 何增光
  •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876135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06
  • 定价:¥2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部分是概论篇(**讲),旨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主要阐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内容、意义,对形势与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阐述形势与政策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认识和分析形势、政策的基本立志、观点与方法。第二部分是国内篇(第二讲~第七讲),主要解读当前我国的社会形势和重大理论,比如十七大理论、北京奥运会、西藏问题等。在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时,注重运用分析形势与解读政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三部分是国际篇(第八讲),分析了世界格局的变化,指出现在国际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问题等,提出要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文章节选
    1.正确的形势分析和判断,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方面,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依据和前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把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列于五种执政能力的首位,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创新,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我国宋代**学者苏洵曾说:“不先审天下大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不懂得判断形势就不能顺应潮流,不可能有效地趋利避害,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懂得判断形势就不可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因而也就不可能正确地估计自己,找准发展的优势;不懂得判断形势就不能准确预知未来,因而也就很难有科学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和超越。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对于***来说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国际间既相互合作又充满竞争、世界并不太平的情况下,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就越发显得重要。如果不能用世界和全局的眼光看问题,不能正确审时度势,处理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外交上的被动、文化上的冲突或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可以这么说,能否正确和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形势,是检验一个政党的执政能力的标准以及判断其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另一方面,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形势,也是一个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分析形势的目的是把握形势,并在把握形势的基础上,制定正确、合理的政策和行动步骤,使之为领导工作的目标服务。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革命家的著作中,很多篇幅都渗透了他们对形势的精辟分析和准确把握。
    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对此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毛泽东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邓小平曾告诫人们:“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江泽民也强调:“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经常同师生座谈,作形势报告,这要形成制度。”胡锦涛要求广大青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武装头脑,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志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终身奋斗。”
    目录
    **讲 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
    **节 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内容和意义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形势观与政策观
    第三节 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方法

    第二讲 十七大理论专题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
    **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
    第三节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思潮

    第四讲 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专题
    **节 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
    第二节 2008年中国的经济形势
    第三节 “大部制”改革与改善民生
    第四节 教育创新与文化创新
    第五节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第五讲 北京奥运会专题
    **节 奥林匹克与北京奥运会
    第二节 文明礼仪与社会志愿服务精神
    第三节 大学生与北京奥运会
    第四节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六讲 四川汶川地震专题
    **节 大自然的挑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的重要地位
    第三节 举国抗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第四节 中国人的精神与大写的中国
    第五节 “汶川诗歌”撼动人心

    第七讲 台湾问题与西藏问题专题
    **节 台湾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第三节 台海局势的新走向
    第四节 西藏问题

    第八讲 国际问题专题
    **节 世界格局的大变革大调整
    第二节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第三节 非传统**问题的挑战
    第四节 国际**中的全球热点问题
    第五节 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