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那些年上过的语文课
QQ咨询:
有路璐璐:

那些年上过的语文课

  • 作者:孙宏 著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70228928
  •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 页数:225
  • 定价:¥5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语文名师孙宏的讲课实录,精选作者有代表性的课堂实录,呈现了一位**名师的成长历程,是有志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有益辅助。
    文章节选
    自序 参加工作以来,粗略估算,应该上过不少于8000堂语文课。很多课如雁过无痕,了无踪迹,但有些课时隔多年依然记忆犹新。初中语文课,到底应该如何上?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不过是一闪而过,又继续投入到繁重的教学工作中去了。 2015年秋,我到中山大学封闭学习,龚雄飞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教学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啊,教学本该如此,为什么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呢?学生有什么问题,帮他们解决就是了。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完成了,老师要做的不过是让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有趣、快乐,乃至于有点诗意而已。 想通这个问题后,再次走上讲台的感觉截然不同,很多课都上得不错。2017年开通了教学公众号“宏文馆”,每次课后,会写写教学手记,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会承担一些指导青年教师和实习生的任务。他们经常听我上课,每次听课都会帮我录音或者录像,这期间留下了大量的听课笔记、教学录像和课堂实录。课后,我们也会一起探讨教学得失,所谓教学相长,我们都在进步。 2018年初夏,应方毅宁老师之邀,为参加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学员做了一场名为“初中语文课堂结构艺术”的讲座。在准备讲座的过程中,我系统地梳理了这些年积累的课例,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初中语文课堂结构”的课题研究,发现自认为成功的课例大致可以分为“对比式”“插入式”“层进式”“质疑式”“板块式”五种课堂结构模式,这五种模式相对**有趣。后来指导青年教师时,我把这些体会和他们分享,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也的确如此。 2018年秋,学校举办了一次“解课”活动。“解课”要求青年教师赛课,骨干教师解析他们的课堂。我指导的青年教师张雪梅、孙萍慧、向仔均、邓惠林、王艳芳参加了赛课。我从课堂结构的角度,针对他们的课,做了“有效把控教学节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主题发言,用五组关键词来解析他们的课堂。 首先是“疏”与“密”的关系。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次要目标,一笔带过,是“疏”;**目标,采用各种手段反复强调,是“密”。其次是“张”与“弛”的关系,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学生上课不可能自始至终精神高度集中,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放松时间。第三是“动”与“静”的关系,动是讨论,静是思考。第四是“收”与“放”的关系,简单的内容,放手教给学生,重要的内容,老师要及时参与,要放得开,收得回。*后一组关键词是“出”与“入”,不仅要入乎其内,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还要出乎其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是永恒的课题,教学过程中注重上课节奏,处理好课堂结构的疏密、张弛、动静、收放、出入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课堂的重要途径。 善于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我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这一切都源于我的爱好——戏曲艺术。曾在上海听过京剧名家夏慧华老师说戏,夏老师告诉她的学生,大多数折子戏都是三刻钟,演员要在这三刻钟内抓住观众,一定要把握好演��的节奏。如果把上课看成一门艺术,四十五分钟也就是三刻钟。艺术都是相通的,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上课的节奏,如何导入,如何设疑,如何激趣,如何总结,一如演员在舞台上的亮相,展示绝活,吸引观众。因此,我的课堂教学带有鲜明的戏曲印记。 正如**的演员都拥有自己的代表剧目一样,回顾我的课堂,其实也有很多体现个人教学风格的课例,值得我总结提炼。于是,我重新梳理这些课例,回顾当时备课思路,总结课堂得失,基本以时间顺序,仿照沈复《浮生六记》的体例,汇集成了这本教学散文集——《那些年上过的语文课》。 本书分为十八记,**记到第九记主要记录个人风格明显的课例,第十记和第十一记是根据工作笔记整理的课堂花絮,第十二记到第十七记是根据我的课例提炼出来的几种**课堂模式,包括“对比式课堂结构模式”“插入式课堂结构模式”“层进式课堂结构模式”“质疑式课堂结构模式”“板块式课堂结构模式”以及“长文短教模式”,第十八记是山村支教笔记。 所选课例由三类构成:一类是竞赛课和公开课,如《戏曲大舞台》《标点符号的故事》《朗读者》等,这类课多半有上课录像和教学设计;第二类是我指导实习生和青年教师时所上的示范课,如《雨的四季》《秋天的故事》《驿路梨花》《唐诗二首》《**的生命》《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太空一日》等,这些课都有他们整理的教学实录和听课笔记;第三类是一些常规课的心得体会,如《咏雪》《金色花》《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这类课留有上课的小结和反思。每一篇教学手记后面都附上了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每一记的*后都有三位学生的听课感受,另外还精选了两张上课照片,尽可能地还原当时上课的场景。 《那些年上过的语文课》是我这几年上课风格的总结和提炼,尽管这些课例绝大多数****,但提供了一些备课的思路和做法,展示了一些上课的方式和技巧。语文课不仅要传授知识,它还应该是有趣流畅,开放综合的。上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共同的追求。本书不仅是个人教学随笔,也是一本教学案例汇编,希望对初上讲台的老师有所启发。 本书所选的教学实录均由我的学生记录整理,这几年随我听课、帮我整理教学实录、提出宝贵意见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主要有:孙萍慧、邓惠林、张雪梅、向仔均、王艳芳、李婧、林清惠、杨颖贤、金辉、刘海琦、曾萍萍、何运、张大千、杨健、罗家和等人。他们整理的教学实录是我写作此书的**手素材,所以要特别感谢他们。《那些年上过的语文课》能够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学校各位领导和师友的帮助与支持,因为人数众多,就不一一具名感谢了。
    目录
    **记戏曲的烙印 第二记直播的乐趣 第三记让我们大声朗读 第四记谁的眼泪在飞 第五记爱微课,也爱视频 第六记晒晒我的文字 第七记做个讲故事的人 第八记标点符号的那些事 第九记在诗歌中漫步 第十记笑起来真好看 第十一记那些温暖的瞬间 第十二记对比的艺术 第十三记穿插的法则 第十四记渐至佳境 第十五记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十六记起承转合 第十七记长文短教 第十八记榕树下放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