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孩子们都喜欢的语文课(大教育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孩子们都喜欢的语文课(大教育书系)

  • 作者:常丽华 著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70229949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229
  • 定价:¥4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晨诵课程、诗词课程、旅行课程、“自然笔记”、生日课程、戏剧课程…… 本书记录了常丽华老师带着“小蚂蚁教室”的孩子们开展的一些好玩、有趣的语文课程。让过去单一的课堂学习突破教材的围墙,突破教室的围墙,突破校园的围墙,跟整个世界、跟整个自然、跟整个社会联系起来。让孩子们与美好的世界相遇,给孩子更为真实、丰富、有趣的学习生活。
    文章节选
    自序 1987年的那个暑假,当我得知自己竟然被一所师范学校录取时,大哭了一场。那时候,我胆小到无法在人多的场合说话,只喜欢一个人读书、写日记;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但要成为一名老师,在我看来,却是一件极为恐怖的事情。 因为,我内向、胆怯又自卑,无法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会是什么样子。 可是,当我真站在讲台上,却发现除了做老师,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更吸引我。孩子们给了我力量,和他们在一起,我变得活泼、轻松又自如。重要的是,孩子们让我看到了好的自己。 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工作,恰巧又是他喜欢的,这是幸福不过的事。 我爱极了我的教室。关上门,教室就是一个**、自由的王国,我和孩子们能想到的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可以在教室里成为可能。我会有狼狈、疲倦、茫然的时候,却从未想过离开。因为只有在教室里,我的心才会安定。 慢慢地,我有了自己很朴素的理想:让我的生命和遇到的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能在教室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结束**的学习回家时,能对教室充满留恋和不舍。 教室,就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 2004年9月,我从一年级开始带一个班,一带就是五年,并得到原新教育研究**干国祥老师和马玲老师的帮助。那五年,我带着孩子们读了几百本书,去过很多地方游学,经历了完整的“在农历的天空下”的诗词课程,终,孩子们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我的教室被评为“新教育十佳教室”。 但是,总有遗憾。课程不成熟,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也远远不够。教育到后,无非是守着一颗仁心。我经常反躬自问:那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有没有在我们共同的教室里开出他生命自性的花朵? 我不敢回答。 所以,2009年9月,我又从一年级开始,把教室命名为“小蚂蚁教室”,和他们经历了三年为难忘的旅程。干国祥老师和马玲老师持续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受益良多。和我共同走过这三年的,还有数学老师杨红芬,音乐老师崔晓梅,我们是志同道合的战友。 每天早晨,我们都在音乐和诗歌中开始**的学习——这是我们的晨诵课程。一、二年级,我们诵读了大量有趣的童谣和优美的儿童诗。三年级,我们开始浩浩荡荡的古诗词课程——在农历的天空下。我们跟随着二十四节气,走进唐诗宋词,走进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文化,从根本上塑造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每个学期,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习语文课本,大部分时间阅读经典。一、二年级时,大量的绘本和桥梁书,以及极富挑战的安徒生童话课程,引发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从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在大量童话、小说的阅读中,完成阅读的自动化。写作跟随着阅读和生活,孩子们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孩子们拥有的读写能力,让他们在考试中赢得高分。 每个学期末的童话剧,在崔晓梅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在舞台上演绎的精彩故事,令人骄傲。三年级结束时,新教育年会在我们当地召开,上千人的会场里,全班孩子演出的《绿野仙踪》,被很多老师评价为“一场堪称专业的演出”。三年以来,孩子们全员参与演出了六场童话剧,这是一个让孩子们飞扬起来的舞台。 每个学期的旅行课程,也是孩子们盼望和向往的。天气好的**,我们都会拿出**时间去爬山。每个长假,都会有远途旅行:威海的野生动物园,杭州的西湖,婺源的油菜花,南京的乌衣巷和梅花,北京的长城……2010年国庆节,我们一起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孩子们穿着班服走在世博园里时,也是世博园独特的风景……游学带给孩子们的,是对大自然的爱,是开阔的视野,是面对问题的勇气和智慧,是“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这样的教室,这样的生活,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美好,也看到了自己和团队的力量——虽然遗憾很多,力不能及的地方也很多,但我们始终兴致勃勃地往前走着。 虽然只有三年的时间,但孩子们良好的精神气质和一颗爱学习的心,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蚂蚁”们进入中学后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感和自信心,是对我们共同生活好的回馈。 2012年9月,我来到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这是一所刚刚诞生的学校,是以深度变革为万众所瞩目的北京十一学校的所直属分校。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聘请李振村担任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他希望李振村校长带领大家开创出一条新的小学课程之路。 李振村基于自己几十年的小学教育思考和探索的积累,提出了“全课程”教育理念,带着我们做了一年的课程准备。2013年9月,“全课程”在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正式起航。我又从一年级开始带了一个班,还是命名为“小蚂蚁教室”。 全课程首先是一套理念系统: 孩子是所有课程的**目标。每一个孩子,不应该被贴上标签,而应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我们的使命,是让每个孩子全面地发展,拥有成就和尊严。这就是全课程的育人目标——“全人”。 知识需要被重新定位。知识不应该是零碎的、肤浅的,而是整体的、系统的;每一门学科,不应该孤立在自己的学科框架内,而应该经由生活发生丰富的多项链接,构成完整的体系,服务于生命的成长。 学习需要被重新定义。学习不应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主动探究的、有过程体验的。好奇心要始终伴随学习的过程。 课程设计要面向未来。未来,需要有跨学科能力的创新工作者,我们就不应该只守着自己学科的大门,而要打通学科壁垒,在跨学科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 全课程也是一套资源系统:以**课程标准为基线,以部编教材的学习为抓手,同时又以“大主题 跨学科”为原则提供学习资源,给孩子更为真实、丰富、有趣的学习生活。 全课程还是一套方法论:李振村校长提出的“全脑,全身,全息,全时空”成为全课程的基本学习方式。学习应该突破教材的围墙,突破教室的围墙,突破校园的围墙,跟整个社会、自然联系起来。 在孩子需要**感的一、二年级,李校长提出了“包班制”的形式。 包班制,不是一个老师教所有学科,而是强调所有老师的教学要围绕这间教室的生活展开,所有老师眼里看到的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人。班主任是教室的CEO,负责教室的生态建设。同时,“大主题 跨学科”的学习形态,为教室生活的构建,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老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提供了框架。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从一年级开始重新包班,做班主任。 和我一起包班的赵秀秀老师,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我面临的挑战很大,一方面研发课程,一方面实践课程。我的教室里常年架着摄像机,课堂每天都是开放的。我能感受到自己每天都在突破和创造,孩子们也因此非常喜欢语文课。 我和北京的这群“小蚂蚁”们共同走过了四年的时间。写这篇序言时,正是2021年的春节。孩子们已经在读八年级了。秀秀给我的新年祝福中说:“常老师,我们的‘小蚂蚁’可棒了,阳光、开朗、自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我现在才发现,小学一、二年级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你知道吗?小燊啊,数学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呢。” 小燊!我给秀秀发回去一句话:“小燊啊,如果说我要生气、失态、发火之类的,大概率都是因为他!” “但是他知道,你非常爱他。”秀秀回复一句。 对教育理解力极高的秀秀,知道一、二年级的重要性。所以,这本书,我介绍了一、二年级的课程。我们经常听说,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分水岭,一、二年级成绩好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成绩倒退了。这是一个误解。首先,成绩和能力不能画等号,低年级的成绩很多时候是假象。其次,三年级学业能力跟不上,不是三年级的问题,根源出在一、二年级。就语文来说,如果低段就是教识字、写字和读课本,学习和生活脱离,智力背景没有构建起来,思维品质没有培养起来,学习动机没有建立起来,生命的丰富性缺失,到了三年级,就出现了学业落后的情况。就数学来说,90%的知识,根都在一年级。比如三年级的“倍”,就是一年级比多少的特例;二年级的乘法,就是一年级加法的特例。一、二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根基,无论是心理发展,还是智力发展。 过年期间,我也收到了在中学做老师的辰妈的短信: 孩子们长大了,各自有了各自的样子。辰真是皮得很,各种状况不断,但是也看得出,他具有强烈的独立思考的愿望。他对理科的偏好很明显,但是作文不弱,还是当年“小蚂蚁班”的基础,很有想象力……他们还会继续成长,有自己各自的圈子和个性,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您的“小蚂蚁”…… 那一刻,忍不住眼眶一酸。 孩子们四年级结束时,也就是2017年8月,我到了北京朝阳区赫德学校,参与学校创建,做小学部中方校长,让全课程能惠及更多的孩子。 这期间,李振村校长任赫德集团学校的总督学,在他的带领下,全课程不断迭代升级,已经到了5.0版。书中课程概要的说明,是希望读者对升级后的全课程有一个全面了解。在此,特别感谢北京赫德学校的老师们,他们的每一间教室,都有全课程独有的温暖和爱,也有因为课程的升级带来的更强大的力量。
    目录
    目 录 一年级,让孩子与一个个美好的世界相遇 / 001 课程概要 / 003 开启课:师生从哪里开始互相认识 / 013 主题一:我是一名小学生了 / 017 一 为什么要上学 / 018 让孩子们爱上学校,开始**、温暖的小学生活。 二 我爱我家 / 027 教会孩子们怎样去表达爱,怎样去践行爱。 三 我是花木兰 / 033 每个人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教室里生活。 四 班级课程:长时段课与教室生活的周历 / 038 课程安排,应该应和着生活和学生生命的节奏进行。 主题二:我的动物朋友 / 043 一 神奇的动物,神奇的我们 / 044 在孩子们喜欢的动物课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 课程拓展:从一节课看“浪漫、**与综合” / 056 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重视浪漫期的好奇和兴致勃勃,重视主题背景下的故事、游戏,重视让学习成为生活本身。 三 班级课程:生日故事 / 063 每个孩子都能在生日课程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四 班级课程:从遵守规则到完善人格 / 070 让孩子们参与制定规则、遵守规则,学会解决问题。 主题三:发现春天 / 077 一 在春天的诗歌里载歌载舞 / 078 读诗和写诗,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敏感,对语言的敏感。 二 大自然里的思维课 / 085 到大自然里上课,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燃起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唤醒孩子们鲜活的词语。 三 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花 / 091 把孩子带入广阔的世界中,自然为课堂,万物是教材。 四 班级课程:神话和科学 / 097 神话神奇的想象,能极大丰富孩子们的生命体验。 主题四:海洋,我来了 / 101 一 海洋和我们 / 102 热情、惊奇、发现问题,尊重生命等,是我们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二 我是小哪吒 / 109 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这个生命可能的丰富与**。 三 班级课程:节气桌 / 114 一张小小的节气桌,把大自然节气的变化和这间教室,以及孩子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 四 课程拓展: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 / 120 孩子们读过的故事,会带着情感,深刻影响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二年级,发现更好的自己 / 125 课程概要 / 127 开启课:从哪里开始二年级的生活 / 135 主题一:做好的自己 / 141 一 二年级,你好 / 142 让孩子们理解“我是与众不同的,我有能力做好的自己”。 二 我喜欢我自己 / 147 引导孩子在真实和故事中发现每个人的不同,发现每个人如何能做到好的自己。 三 共读共写《香草女巫》 / 151 从一本书出发,朗读、写作和艺术的结合,是学科自身的能力体现,也是跨学科的融合能力的体现。 四 班级故事:教养从哪里来 / 157 教养不是一个活动,就是我们日常的言行。 主题二:在一起 / 161 一 关系和沟通 / 162 我们生活在关系中,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让关系更和谐,才能让田园更美丽。 二 共读共写《木偶奇遇记》 / 165 “老师能带着孩子们穿越一本书,无论语感、读写能力,还是书中的观念,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 课程拓展:跟着唐诗去旅行 / 170 跟着唐诗去旅行,诗词就不单单是语言的艺术,还跟大自然灵犀相通,和历史、地理、人文关联。 四 部编教材:指向技能的训练 / 178 技能训练的核心是“训练有素”,需要平时的刻意练习,做到扎扎实实。 主题三:在春天里,做一件美丽的事 / 183 一 “呼叫自然笔记” / 184 自然笔记中的每一次创作,都来自大自然,来自真实的情境。这样的写作,带给孩子们内在被触动的体验。 二 共读共写《虫子旁》 / 191 只要坚持高品质的阅读,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以突然涌现的状态呈现出好的写作能力。 三 班级课程:生日诗 / 196 “生日课”,是一缕虽然细弱却能照亮教室的阳光。 四 班级故事:我们家秀秀 / 201 好的教育,需要老师有足够的敏感,以及对课堂节奏的把握。 主题四:大地与星空 / 205 一 创造星空世界 / 206 每个孩子都沉浸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每个世界,都是被重视、被珍视的。 二 共读共写《丑小鸭》(一) / 210 不读原著,就无法探究故事里藏着的秘密。 三 共读共写《丑小鸭》(二) / 215 伟大的故事本身,给了孩子们梦想和力量。 四 班级故事:为什么要上学 / 226 快乐学习,是学习本身的快乐,孩子自我发展的快乐,是探索未知的快乐,是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就感的快乐。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