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京剧趣谈:课文作家作品,小学语文教材同步配套读物(六年级上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京剧趣谈:课文作家作品,小学语文教材同步配套读物(六年级上册)

  • 作者:徐城北 著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70231065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120
  • 定价:¥2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京剧趣谈》为京剧文化研究专家徐城北的散文集。该集子以京剧为切入点,精选徐城北先生为儿童撰写的普及京剧、京城饮食文化和城市特色的文章,其中《京剧趣谈》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徐城北先生用京味十足、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讲述了京剧的基本知识、有趣的梨园故事、独具特色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将京腔、京味、京韵融为一体,帮助小读者们了解京剧,激发他们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带领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章节选
    猴戏领进门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一句很古老、又很实在的话。 无论干什么事,都应该找个好师傅。好师傅的作用,就是用*简便、*有效的办法把徒弟“领进门”。大家或许认为,师傅就是班主任和任课的老师,可我觉得,师傅首先是你们的课本。你可以想一想,一上小学,为什么要先学算术?为什么不直接去学初中的代数、几何和三角?为什么不直接去学大学的微积分?如果一上来就学代数、几何、三角,不把你弄蒙了才怪!弄蒙了还怎么学? 按照我的理解,京剧里的“一年级算术”应该是猴戏。你要不信,就跟着我一起进一回剧场。 大幕已然拉开—— 花果山,水帘洞。你对简单的布景肯定不满足,因为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开始为你讲《西游记》的故事,老师早就仔细描绘过那里的天、那里的地、那里的云彩和那里的果树,一切都是那么活生生的。而眼前的这个舞台,只摆着几个纸片片做成的石头景片,天幕上就画着几片云朵。你肯定不能接受:太简陋了! 戏不等人,不等你去慢慢思考。 一阵震天的锣鼓响过,两行扮演小猴儿的演员急匆匆走上,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把大旗。他们按“八字”形状摆开,立定不动,仿佛在等待。 你忘掉了刚才的不满足,眼睛只盯着台上,仿佛也在等待。 又是一阵震天的锣鼓。一个大个子演员快步走上。他头戴紫金冠,帽子上竖起两道长长的雉尾翎,身穿黄色的袍子。他弯下腰,用宽大的袖子遮挡着脸部,“噌噌”几步就走到台口。你急于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可他偏偏不肯放下袖子,而是向左晃晃身躯,再向右摆摆肩膀,就是不肯暴露自己的真面目。他真坏! 终于在第三阵锣鼓中,他猛然撂下了袖子,把自己那张毛茸茸的脸投向了你——原来,脸的中部是一个倒置的“红葫芦”,上面用金色和黑色勾出眼睛、鼻子和嘴巴,葫芦之外则是棕色的猴毛。还没容得你仔细打量,这位“大猴”的眼睛眨动起来,一下接一下,煞是好看!转瞬,他又抓耳挠腮起来,没一会儿老实劲儿! 观众席中欢呼起来:“孙悟空——孙悟空——” 在这一刹那,你可能想起**次进动物园的情景—— 老虎吼叫着,凶猛地抓着笼子的铁栏杆,脑门儿上的“王”字似乎鼓了出来,仿佛想冲出来咬人。 狮子懒洋洋地睡着觉,甚至你扔一块小石子儿到他身上,他也懒得理睬;如果你扔的次数多了,他就慢慢站起来,在铁笼子里来回踱步;*后,他把屁股对着你,突然——“挤”出几滴热尿,飞射到你的脸上! 北极熊泡在宽大的游泳池中,他一边游一边想:为什么水面上没有浮动着的冰块儿呢?这里的天气比起北��洋,实在是太热了! 在几块竖立起来的石头前面,熊猫一边文静地吃着竹子,一边展开遥远的回忆——是在“箭竹开花”那灾难之年,自己正在走投无路之际,才被人类“请”到这里来的。 一间间的鸟房分割开来,各种小鸟鸣叫着,扑棱着翅膀在笼子里飞。尽管这里有吃有喝,也有光秃秃的“树”,但是他们依然仰望头上的蓝天白云,依然思索着“自由”两个字。 金鱼在水缸里游动,几根水草就使它感到天地无限。 …… 都新鲜,都有意思,都好看,然而*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猴山——在用各种散碎石块儿堆成的大山上,成群的猴子或坐,或爬,或打架,或追逐,或玩耍,或亲昵。在高耸的石头之间拉上了长长的铁链子,猴子便用四肢勾住铁链儿,整个身子下垂在铁链的下面,一下一下地向铁链的另一头爬去。猴山上还少不了秋千,小猴子荡秋千会使许多小孩子手脚痒痒…… 你扔过去一个梨,它接住吃了,知道要吐核儿;你扔过去几粒花生,它接住了,先剥去外面的壳儿,再吃里面的仁儿。它吃得高兴了,像人那么站立起来,高高地伸出两只爪子,向你“还要”——你也许嫌它贪得无厌,也许想逗它、耍弄它一下,于是用一张糖纸包上一块小石头儿扔过去。它高兴地接住,也许还向你敬个礼。然而一剥开糖纸,发现你是在愚弄它,便会气愤地转身而去。脾气大点的猴子,说不定会把一块石头向你“砍”回来…… 猴儿学人,人也在学猴儿。猴儿和人(特别是和小孩儿)是息息相通的。以往的你,往往认为自己*聪明、*伶俐、*调皮、*滑稽,会认为这些都是自己所独有的,因为大人们在这些方面就不如自己。然而一旦到了动物园,你会发现猴儿(——只有猴儿!)才和你*相似也*亲近,它们同样*聪明、*伶俐、*调皮、*滑稽……我猜,这些想法,可能就是你在观看猴戏*初的一刹那中所想到的。 其次,你又会在一刹那中,回忆起有关《西游记》的各种故事。那是在很小的时候由老师或者家长讲给你听的。这些故事都讲到了孙悟空——他原本是只猴儿,后来变成了**,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具有一个“人”的优良品质: 他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一下子看出几千里远,更能一下子看清对面站的是好人还是妖怪; 他有一根金箍棒,专打妖魔鬼怪,而且千变万化,只要向空中一扔,嘴里念句咒语,想让它变什么,它就能变什么; 他脑门儿上还有一条金线一样的印痕,抓不断也挠不去。这是当初观世音留下的惩罚,只要他不听话,观世音一念咒语,那印痕就深深地向脑袋里面“箍进去”,疼得他满地打滚儿,后来观世音把咒语传给了唐僧,唐僧就随时可以处罚他,也不管自己说得对不对。比如,他明明用火眼金睛看破了妖怪的真面目,可唐僧是凡人,一点也看不出来,于是就念“紧箍咒”惩治他,甚至把他赶走。谁知他前脚刚走,妖魔后脚就到,放心大胆地迫害唐僧,*后还得猪八戒到花果山去请他回来收拾妖魔…… 就这样,随着这些《西游记》故事,随着连环画、动画片进入你的视野和脑海,孙悟空也就牢牢地在你头脑中扎根了。每逢过春节,时常能碰到孙悟空的面具和金箍棒玩具出售,男孩子们总是踊跃购买,拿回家里好一阵耍弄,好痛快、好过瘾呀!现在,你随着我偶然走进了京剧剧场,并且偶然地观赏起京剧中的猴戏来了。就在孙悟空撂下衣袖的这一刹那,就在观众们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京剧这一种艺术,京剧这一种中国古老深厚的文化,可以说就已经被完全地、彻底地接受了! 我这样说是有证据的—— 比如,孙悟空的那张脸,明明是用油彩很仔细画过的,内行人管它叫做“脸谱”。但“脸谱”画在别的人物脸上,你未必承认,可是画在孙悟空脸上,一个倒置的“红葫芦”,上面用金色和黑色勾出眉、眼、嘴巴,多神气,多威风,多逗乐呀!这,难道不就是当初你听故事时,随着幻想的翅膀飞腾着的孙悟空的形象吗? 比如,舞台上孙悟空的抓耳挠腮,虽然只有三下两下,可一下子就能把人带回到童年时代的动物园!但是猴山上下,那些“漫山遍野”的猴儿,也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动作都“好看”的;他们还满地拉屎,很臭、很臭的。而现在京剧舞台上的孙悟空,不动则已,一动就能引发你的美妙联想,这还不高明吗? 比如,孙悟空的站相也是不同于动物园的猴子的。动物园的猴儿很少直立起来,而舞台上由人扮演的孙悟空,是美猴王,是齐天大圣,由于是一个很值得赞叹和同情的“人”,所以就必须像人那样站起身子——并且要用站着的姿态,去和周围的“人物”(比如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玉皇大帝、如来佛和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这里的联系都是“事儿”,孙悟空“做”这些“事儿”时,得有一个基本的姿态,得有一个基本的“站相”“坐相”以及“打相”。于是京剧中的孙悟空,就特别讲究这三“相”。他站立时,**总是落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仅是脚尖点地;手也总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在上的那只常常倒转过来,手掌朝下地搭在眼眉上面,似乎是为了遮挡阳光,帮助远望。说到坐,大约他的屁股从来不沾椅子,总是一下就蹦到椅子面儿上,蹲在那里和别人有说有道。还有打,因为他已经神通广大了,重要的不是说明他是否能够战胜敌人,而主要是让他通过“打”来表现他的“猴儿气”(换句话说,就是猴子所特有的机灵、聪敏、狡猾、智慧)。
    目录
    **辑 京腔 / 1 猴戏领进门 / 3 行当有啥用 / 10 脸谱处处有 / 19 武打真奇妙 / 26 韵白听不懂 / 33 唱的不是歌 / 39 京剧趣谈 / 49 一桌与二椅 / 52 锣鼓心中敲 / 59 风从四方来 / 66 梦游迪斯尼 / 74 未来的京剧 / 81 第二辑 京味 / 85 梨园没不爱吃的 / 87 南白北马 / 89 酸梅汤的那一“舀” / 91 北京“城”的吃 / 93 第三辑 京韵 / 97 永远的中轴线 / 99 悠悠的胡同 / 102 春节时,三声入耳 / 106 *后的圆明园 / 11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