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忆读书:课文作家作品,小学语文教材同步配套读物(五年级上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忆读书:课文作家作品,小学语文教材同步配套读物(五年级上册)

  • 作者:冰心 著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70230891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108
  • 定价:¥2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忆读书》为冰心散文集,以“读书”为主题,精选冰心作品中关于阅读、写作等内容的文章。 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冰心十分关心下一代的阅读与成长,采用与少年儿童促膝谈心的姿态,以亲切、委婉的语调,将自己生活中的见闻与内心的感受娓娓道来。这种讲述有趣而动听,能很好地激发小读者的共鸣。作品中还巧妙地穿插了读书、写作、学习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使小读者在阅读的欣喜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获得教益。
    文章节选
    我的文学生活 我从来没有刊行全集的意思。因为我觉得:一、如果一个作家有了特殊的作风,使读者看了他一部分的作品之后,愿意读他作品的全部,他可以因着读者的要求,而刊行全集。在这一点上,我向来不敢有这样的自信。二、或是一个作家,到了中年或老年,他的作品,在量和质上,都很可观。他自己愿意整理了,作一段结束,这样也可以刊行全集。我呢,现在还未到中年;作品的质量,也未有可观;更没有出全集的必要。 前年的春天,有一个小朋友,笑嘻嘻地来和我说:“你又有新创作了,怎么不送我一本?”我问是哪一本。他说是《冰心女士**集》。我愕然,觉得很奇怪!以后听说二三集陆续地也出来了。从朋友处借几本来看,内容倒都是我自己的创作。而选集之芜杂,序言之颠倒,题目之变换,封面之丑俗,使我看了很不痛快。上面印着上海新文学社,或是北平合成书社印行。我知道北平上海没有这些书局,这定是北平坊间的印本! 过不多时,几个印行我的作品的书局,如北新、开明等,来和我商量,要我控诉禁止。虽然我觉得我们的法律,对于著作权出版权,向来就没有保障,控诉也不见得有效力,我却也写了委托的信,请他们去全权办理。已是两年多了,而每次到各书店书摊上去,仍能看见红红绿绿的冰心女士种种的集子,由种种书店印行的,我觉得很奇怪。 去年春天,我又到东安市场去。在一个书摊上,一个年轻的伙计,陪笑地递过一本《冰心女士全集续编》来,说:“您买这么一本看看,倒有意思。这是一个女人写的。”我笑了,我说:“我都已看见过了。”他说:“这一本是新出的,您翻翻!”我接过来一翻目录,却有几段如《我不知为你洒了多少眼泪》《安慰》《疯了的父亲》《给哥哥的一封信》等,忽然引起我的注意。站在摊旁,匆匆地看了一过,我不由得生起气来!这几篇不知是谁写的。文字不是我的,思想更不是我的,让我掠美了!我生平不敢掠美,也更不愿意人家随便借用我的名字。 北新书局的主人说:禁止的呈文上去了,而禁者自禁,出者自出!**的纠正办法,就是由我自己把作品整理整理,出一部真的全集。我想这倒也是个办法。真的假的,倒是小事,回头再出一两本三续编,四续编来,也许就出更大的笑话!我就下了决心,来编一本我向来所不敢出的全集。 感谢熊秉三先生,承他老人家将香山双清别墅在桃花盛开,春光漫烂的时候,借给我们。使我能将去秋欠下的序文,从容清付。 雄伟突兀的松干,撑着一片苍绿,簇拥在栏前。柔媚的桃花,含笑地掩映在松隙里,如同天真的小孙女,在祖父怀里撒娇。左右山嶂,夹着远远的平原,在清晨的阳光下,拥托着**春气。石桌上,我翻阅了十年来��创作;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往事,都奔凑到眼前来。我觉得不妨将我的从未道出的,许多创作的背景,呈诉给读我“全集”的人。 我从小是个孤寂的孩子,住在芝罘东山的海边上,三四岁刚懂事的时候,整年整月所看见的:只是青郁的山,无边的海,蓝衣的水兵,灰白的军舰。所听见的,只是:山风,海涛,嘹亮的口号,清晨深夜的喇叭。生活的单调,使我的思想的发展,不和常态的小女孩,同其径路。我终日在海隅山陬奔游,和水兵们做朋友。虽然从四岁起,便跟着母亲认字片,对于文字,我却不发生兴趣。还记得有一次,母亲关我在屋里,叫我认字,我却挣扎着要出去。父亲便在外面,用马鞭子重重地敲着堂屋的桌子,吓唬我。可是从未打到过我头上的马鞭子,也从未把我爱跑的癖气吓唬回去! 刮风下雨,我出不去的时候,便缠着母亲或奶娘,请她们说故事。把“老虎姨”“蛇郎”“牛郎织女”“梁山伯祝英台”等,都听完之后,我又不肯安分了。那时我已认得二三百个字,我的大弟弟已经出世,我的老师,已不是母亲,而是我的舅舅——杨子敬先生——了。舅舅知道我爱听故事,便应许在我每天功课做完,晚餐之后,给我讲故事。头一部书讲的,便是《三国志》。三国的故事比“牛郎织女”痛快得多。我听得晚上舍不得睡觉。每夜总是奶娘哄着,脱鞋解衣,哭着上床。而白日的功课,却做得加倍勤奋。舅舅是有职务的人,公务一忙,讲书便常常中止。有时竟然间断了五六天。我便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天天晚上,在舅舅的书桌边徘徊。然而舅舅并不接受我的暗示!至终我只得自己拿起《三国志》来看,那时我才七岁。 我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直看下去。许多字形,因着重复呈现的关系,居然字义被我猜着。我越看越了解,越感着兴趣,一口气看完《三国志》,又拿起《水浒传》和《聊斋志异》。 那时,父亲的朋友,都知道我会看《三国志》。觉得一个七岁的孩子,会讲“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是件好玩有趣的事情。每次父亲带我到兵船上去,他们总是把我抱坐在圆桌子当中,叫我讲《三国志》。讲书的报酬,便是他们在海天无际的航行中,**消遣品的小说。我所得的大半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译说部。如《孝女耐儿传》《滑稽外史》《块肉余生述》之类。从船上回来,我欢喜地前面跳跃着;后面白衣的水兵,抱着一大包小说,笑着,跟着我走。 这时我自己偷偷地也写小说。**部是白话的《落草山英雄传》,是介乎《三国志》《水浒传》中间的一种东西。写到第三回,便停止了。因为“金鼓齐鸣,刀枪并举”,重复到几十次,便写得没劲了。我又换了《聊斋志异》的体裁,用文言写了一部《梦草斋志异》。“某显者,多行不道”,重复地写了十几次,又觉得没劲,也不写了。 此后便又尽量地看书。从《孝女耐儿传》等书后面的“说部丛书”目录里,挑出价洋一角两角的小说,每早送信的马夫下山的时候,便托他到芝罘市**的新书店明善书局去买。——那时我正学造句,做短文。做得好时,先生便批上“赏小洋一角”,我为要买小说,便努力作文——这时我看书看迷了,真是手不释卷。海边也不去了,头也不梳,脸也不洗;看完书,自己喜笑,自己流泪。母亲在旁边看着,觉得忧虑;竭力地劝我出去玩,我也不听。有一次母亲急了,将我手里的《聊斋志异》卷一,夺了过去,撕成两段。我趑趄地走过去,拾起地上半段的《聊斋》来又看,逗得母亲反笑了。 舅舅是老同盟会会员。常常有朋友从南边,或日本,在肉松或茶叶罐里,寄了禁书来,如《天讨》之类。我也学着他们,在夜里无人时偷看。渐渐地对于国事,也关心了,那时我们看的报,是上海《神州日报》《民呼报》。于是旧小说,新小说和报纸,同时并进。到了十一岁,我已看完了全部“说部丛书”,以及《西游记》《水浒传》《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等等。其中我*不喜欢的是《封神演义》。*觉得无味的是《红楼梦》。 十岁的时候,我的表舅父王夆逢先生,从南方来。舅舅把老师的职分让给了他。**次他拉着我的手,谈了几句话,便对父亲夸我“吐属风流”。——我自从爱看书,一切的字形,我都注意。人家堂屋的对联;天后宫,龙王庙的匾额,碑碣;包裹果饵的招牌纸;香烟画片后面,格言式的短句子;我都记得烂熟。这些都能助我的谈锋。——但是上了几天课,多谈几次以后,表舅发现了我的“三教九流”式的学问;便委婉的劝诫我,说读书当精而不滥。于是我的读本,除了《国文教科书》以外,又添了《论语》《左传》和《唐诗》。(还有种种新旧的散文,旧的如《班昭女诫》,新的如《饮冰室自由书》。)直至那时,我才开始和经诗接触。 夆逢表舅是我有生以来,**个好先生!因着他的善诱,我发疯似的爱了诗。同时对于小说的热情,稍微的淡了下去。我学对对子,看诗韵。父亲和朋友们,开诗社的时候,也许我旁听。我要求表舅教给我做诗,他总是不肯,只许我做论文。直到我在课外,自己做了一二首七绝,呈给他看,他才略替我改削改削。这时我对于课内书的兴味,*为浓厚。又因小说差不多的已都看过,便把小说无形中丢开了。 ……
    目录
    1 寄小读者(节选) 16 我的文学生活 34 我们的祖先所唱的歌谣 39 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朋友 43 再寄小读者(1958)(节选) 47 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 50 三寄小读者(节选) 59 书给了我快乐和益处 61 “六一”节寄小读者 66 忆读书 69 写作的练习 75 写作经验 82 写作经验琐谈(节选) 106 写作文要有科学态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