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社会工作原理
**章 社会工作是什么
百年之前,专业社会工作在西方社会产生并逐渐成型。一个世纪过去了,在21世纪来临之际,中国的专业社会工作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会。然而,对熟悉在“大政府”格局下生活的中国人来说,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内涵、特征是什么?它与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的关系怎样?它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又如何?这些都是本章要介绍与力图回答的问题,并以此作为阅读本书的入门。
**节 社会工作是什么
社会工作在西方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它由英文“social work”直译而来。目前,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在西方社会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调节机制。并且,在其他许多**里,社会工作的发展同样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社会工作这个名词在世界范围内已广为接受。但是,由于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还不够完全成熟,以及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对社会工作的界定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然而,对社会工作的界定则直接限定了整个社会工作概念��系的结构与内容,并对社会工作实践在理论方向与工作模式上也将产生引导性作用。因此,“社会工作是什么”便成了本章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工作是专业吗
要认识社会工作,首先必须确认的一个问题是社会工作是不是一个专业,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界定社会工作时产生分歧的焦点。那么,什么是专业呢?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情况下,会形成不同的职业范围。而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社会必然给予某种职业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以反映社会对这种职业的需求;同时,社会也可以通过控制所给予的回报来控制职业发展。正是从这个角度看,社会给予某专业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恰恰反映了社会对这种专业的需求,而也正是这种社会需求,才是专业产生的真正根源。因此,所谓的专业,是指由一群人共同掌握的一套系统的价值、技巧、技术、知识和信念,并用以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这种社会对利益的划分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各个专业也会随之产**展或衰落消亡。对于社会工作是不是一个专业,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1)韦伯:按照韦伯的解释,专业是依据专业工作者对问题的内在控制能力与判断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的需求已经产生。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接受长时间的专门训练,以掌握从事专业的理论方法与技能。尽管如此,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仍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2)弗莱克斯纳(Abranam Fiexner):1915年,在美国慈善与矫治大会上,弗莱克斯纳发表了《社会工作是专业吗》一文,并认为社会工作还不能称之为专业,因为它没有以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自从弗氏发表了其看法后,社会工作者就不断地从理论与实务上证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水平。
(3)里奇曼(Mary Richmond):1917年,在里奇曼出版的《社会诊断》一书中,她**次将个案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的知识体系进行专门的研究。比如,她通过系统地分析个案工作的实践过程,提出了一系列个案工作的原理与原则,由此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开始建立。之后,许多社会工作者将里奇曼的这本书看做是对弗莱克斯纳的回应(Barker,1987)。
(4)林德曼(IJndeman):1947年,林德曼出版了《社会工作在迷茫中成长》一书,他提出了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的一系列条件,并认为社会工作正在走向成熟。
(5)格林伍德(Erest Greenwood):1957年,格林伍德发表了《专业的属性》一文,提出了区分专业与非专业的5个基本条件:一套系统的理论、专业权威、广泛的社会认可、伦理守则、专业文化。依据这5个标准,格林伍德认为,社会工作还没有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而是一个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专业,但社会工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6)保罗•威尔丁(P.Wilding):1982年,保罗•威尔丁在出版的《专业权力与社会福利》一书中,将社会工作者与医生、律师、教师等助人的专业相提并论。他认为工业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专门职业日趋增多,并且此类专门职业对于公共事务的决策、社会需求的评估、社会问题的认定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分析能力。因而**需要专业人才提供其专业知识的社会功能,而专业人才也需要**对其认可与提供保障,以独占其专业地付。社会工作专业也是遵循这个规律产**展而来的。
二、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不同界定
社会工作是一个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其在各个**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差别,难免会使人们对社会工作产生不同的认识。目前国际社会工作界对社会工作的界定有着很大的差异,迄今也尚未形成一个广为接受的社会工作定义。不过,这种概念上的歧义现象并非人们的认识问题,而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对象本来就是有差别的。比如,作为人文科学,人们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必定要以其所处的人文环境为参照系统,这就导致了社会工作在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的**中,其所表现出来的专业发展结果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就是在不同的社会中,个体或群体所产生的社会需求是不同的,要求社会工作所能提供的服务也是不同的,相应地,社会工作也应允许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与不同的发展结果。当然,我们虽强调差异性,却也不能忽略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又具有共同的社会本质,其社会需求也必然会表现出一致性;加之现代社会发展的世界性与社会问题的世界趋势,也决定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一致性。正是这种一致性,*后形成了高度专业化、具有抽象理论内核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以下我们基于社会工作的差异性与一致性,来简要介绍社会工作专业的不同界定。
(一)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类不同定义
关于社会工作是什么,联合国在1947年开始举行的各国社会工作教育概况调查时,33个**所提供的定义便有33种。这33种定义实际上反映了33个**的社会发展状况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不过,将这些定义进行粗略地归类,可以分为三类,并且这三类定义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类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的慈善事业,它代表的是中上等社会人士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驱使,自动对社会上贫苦与不幸者所举办的慈善实施。并且,各国社会工作在发展初期都是如此,其代表了社会工作发展的*初阶段,反映的也是前专业状态下的社会工作。因为这种慈善事业的社会工作,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物质救助行为,并没有共同的理念或统一的行为规范,在工作方法上也是个人化的、经验性的。此外,这种慈善救助只能暂时缓解被救助者所面临的困难。
第二类把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旨在以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所导致的问题为目的的有组织的活动,包括对社会上因失业、贫困、疾病、老年、身心残障、精神疾病、孤独无依等原因而造成的弱势群体进行经济方面的扶助与救济的事业,以及由政府与民间举办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如科学调查活动、对贫穷的预防与待助者的重建设施等。此种定义反映的是初步专业化状态下的社会工作,其表现的是社会救助事业已成为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并包含了科学成分的社会救助事业,救助目标也转为注重问题的预防与对受助者生活环境的改造。
第三类把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专业服务,此种服务不分性别、年龄与贫富,以协助任何个人发挥*高潜能并使其获得*美满与*有意义的生活为目的。此种定义反映的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社会工作。首先,它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服务目标不限于受助者社会关系的调整,而更注重以专业技巧来解决受助者在更深层次上的问题;其次,社会工作专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调节机制,还着眼于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的解决,着眼于以社会整体的制度与整个社会关系的调整或革新来解决社会问题。目前西方社会及我国港台地区等所认同的社会工作专业,一般是在此类定义的范围之内。
(二)美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NASW)关于社会工作的界定
美国的社会工作专业起步早、发展水平较高,并且,美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学者对社会工作定义的探求、对整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们首先介绍与分析美国学者对社会工作的界定。20世纪70-80年代之间,美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曾经出版了3期《社会工作》特刊,并对社会工作的定义进行了激烈讨论,但是没有得出*后的结论。1970年,美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理事会提出的定义,终于被官方所认同。迄今为止,此定义仍在美国延用。这个定义的内容如下: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小组、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专业的社会工作实务包括一种或更多的社会工作价值、原则和技巧在下列方面的运用:帮助人们获得实质性的服务,为个人、家庭、团体提供咨询与心理**,帮助社区或小组提供或改善社会和健康服务和参与有关的法律过程。社会工作实务需要有关人类发展和行为的知识,有关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的知识以及所有有关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知识。
这个定义首先假定了一个前提,即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活动已经得到了社区的认可,同时社会工作也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这个前提下,该定义阐述了三个内容,包括: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作为一种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个人、家庭、团体、邻里、社区,专业服务的直接结果是使工作对象和相关环境均发生改变,以达到增强或恢复工作对象的社会功能。从此定义中可以看出,美国的社会工作主要是服务于人的,并且,也不将宏观的社会系统作为工作的**。无疑,这体现了美国个人主义等社会特征。
第二,社会工作实务的构成。从实务构成看,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是微观层面的,即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从微观层面为人们提供直接的具体服务。这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所强调的即时给付的原则是一致的,其作用在于直接满足案主的当前需求,而不侧重于从宏观层面解决社会问题,这就隐含了社会的宏观层面不存在问题或者说不需要改变社会的后设。然而,事实上,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源于社会宏观层面的,如此,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与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在界定社会工作时,重申从宏观层面解决社会问题,并指出:社会工作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目标在于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多样化、复杂的交流,以促进人类发展其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与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
第三,社会工作实务所需要的知识基础。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从业者,应该掌握有关人类发展与行为的知识,有关社会、经济与文化制度的知识,以及所有有关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因此,美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在对社会工作者的界定中提出,社会工作者应是学士或硕士毕业生,并运用其知识与技巧为案主提供社会服务。这就规定了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条件是大学本科或以上教育与训练背景,以保证社会工作者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显然,这是对从业者教育程度的一种专业水平与标准上的要求,并以美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为前提,并且,这不是每一个**都一定要做到的。
(三)中国大陆关于社会工作的界定
中国大陆曾于20世纪20年代引进了社会工作专业,但1949年后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一同被撤销,80年代后期开始恢复与发展社会工作专业。进入21世纪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脉络中,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相应地,有关社会工作的界定也越来越成熟。以下简略介绍中国学者在不同历史阶段关于社会工作的不同定义:
(1)费孝通的“社会管理说”。费孝通在主编的《社会学概论》一书,对社会工作做了如下界定:“社会工作就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应用各种社会力量(包括民间的和各种团体的力量)对群众的社会生活福利事业进行管理,其中特别是对丧失或缺乏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人,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恢复健全的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二定的社会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此定义反映了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还未起步的“社会管理说”,描述的是“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的社会工作。
(2)崔乃夫的“民政说”。1991年7月5日,崔乃夫在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对社会工作做了如下界定:“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会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的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这个定义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在恢复与发展初期“民政说”的理解,其在模式上仍是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同时,在对工作内容的界定上,也主要反映的是传统民政工作在实践与经验范围内的工作内容。
(3)《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作者的“专业说”。《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作者总结众多社会工作定义后,对社会工作做了如下界定:“社会工作是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助人自助的专业性社会服务工作,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门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