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全3册)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全3册)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

  • 作者:(唐)杜甫撰,(宋)王十朋集注,曾祥波点校
  •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 ISBN:9787550637269
  •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01日
  • 页数:1696
  • 定价:¥5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托名王十朋的《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以下简称《杜陵诗史》)是杜集宋注本之一种,其独特价值主要体现于三方面:其一,《杜陵诗史》作为体量繁巨的宋注 本,保存了大量的宋代名家注文,其注文的原始丰富性对于杜诗研究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其二,《杜陵诗史》是现存杜集宋注本中仅有的“百家注”本,它汇聚众注之后,成为 “千家注”的源头性文献,催生了若干重要的杜集宋注本,可以说奠定了传统上所谓宋人“千家注杜”的基本格局,在杜集宋注本的脉络中处于“枢纽”位置;其三,《杜陵诗史》作 为编年集注本,既博采众说,又以时间脉络清晰呈现,是**的“读杜”模板。因而,无论作为研究文献还是阅读文本,《杜陵诗史》都有其不言而喻的价值。 《杜陵诗史》凡三十二卷,诗歌据鲁訔《杜工部年谱》编次排布,文末附刘世珩所作《杜集札记》。由于玉海堂藏本为存世孤本,并无其他刊本可供对校,因而整理者仅以 “他校”之法对明显错讹处作“校记”,并对年号、地名、人名、书名等加以专名号识别,以便阅读。同时通过点校整理,厘清眉目、疏通文义。另外,将鲁訔《杜工部年谱》和《分 门集注杜工部诗》所载《集注杜工部诗姓氏》作为附录,置于文末,以资读者参
    文章节选
    前劍南节度参谋宣义郎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杜甫子美撰
    嘉兴鲁訔编年并注
    永嘉王十朋龟龄集注
    开元间留东都所作
    遊龙门奉先寺鲁訔曰:龙门在西京河南县。地志曰:阙塞山,一名伊阙,而俗名龙门。
    已从招提遊,更宿招提境。王洙曰:僧史:後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创立伽蓝为招提之号。隋大业中,改天下寺为道場。至唐,复为寺。师先生曰:释氏书:招提、菩萨,皆古佛号。故寺谓之招提,或名伽蓝,或名道场,其实一也。陰壑生灵籁,王昱曰:莊子齐物篇: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注:簫也。音赖。王彦辅曰:沈佺期西岳诗:陰壑以永闭。师曰:山南曰阳,山北曰陰。以其背阳,故为重陰沍寒之地。风声为天籁,水声为地籁,笙竽为人籁。灵籁,即风也。灵者,善也。如雨曰灵雨。月林散清影。洙曰:谢莊月赋: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梁昭明太子锺山解讲:暾出巖隐光,月落林馀影。师曰:万物之影,无如月影*清,谓之金波,蓋取其清也。古云:人间何处无风月,纔到僧坊分外清。蓋言奉先寺风声月影皆佳致也。天阙洙曰:一作‘阅’。象纬逼,苏轼曰:‘阅’字当作‘阙’,或作‘阔’。蔡天啓云:古本作‘闚’。史:以管窥天。王介甫云:当作‘天阅’,对‘雲卧’为清切。蔡絛云:韦述东都记:龙门号雙阙,以与天内峙天,疑当作‘大’;‘峙’前疑阙‘对’字。,若天阙焉。此遊龙门寺诗用‘阙’字,又何疑。十朋曰:王直方诗话亦云。薛梦符曰:右按山谦之丹阳记曰:大兴中,议者皆言汉司徒许彧墓阙,可徙施之。王茂弘弗欲,陪乘出宣阳门,南望牛头山两峰,曰:‘天阙也,豈烦改作。’帝然之。又晉雷焕‘妙达象纬’。彦辅曰:庾肩吾经禹庙诗:侵雲似天阙。雲卧衣裳冷。赵次公曰:後汉郅恽传:恽明天文曆数,仰占玄象。其说逮並目逮,疑當作‘逯’;目,疑當作‘曰’。:‘非闚天者不可与图远。’鲍昭升天行有‘雲卧恣行天’。孟浩然有‘雲卧昼不起’也。欲觉闻晨锺,郑曰:觉,居效切,寤也。令人发深省。苏曰:陶渊明闻远公议论,谓人曰:‘令人颇发深省。’彦辅曰:庾信诗:山寺響晨锺。杜言人境俱静,则发越尘慮,无不省觉。师曰:天阙者,龙门也。按地理志:今河南郡,春秋时地属魏,後魏兼置雍州,及属秦州。今龙门县在府东一百八十里。古耿国有龙山,即禹所鑿。三秦记云:鱼鼈上之,即为龙。否则点额而还。两山对峙如门然,故曰龙门。龙门乃天之阙门也。王介甫以‘天阙’不可对‘雲卧’,改为‘天阅’。阅,视也,视天上象纬逼近。殊不知此诗乃詠龙门,有取於阙,其理必然。二十八宿为经,五星为纬。象纬逼,言龙门山之高也。山高则多雲雾,夜宿此寺,如卧雲中,衣裳皆冷润。释氏有声闻缘觉,耳有所闻而悟,未若心解之为上也。其悟道则一。如香巖和尚一日掃庵,瓦砾击竹作声,忽然大悟。又如道吾闻巫吹角,瞥地大省。此得乎声闻而有所觉者也。甫言睡觉忽闻晨锺,令人深有省悟,其亦香巖、道吾之儔,得於声闻缘觉者耶。
    目录
    目録 **册 一卷 开元间留东都所作 遊龙门奉先寺 赠李白 齐赵梁宋间所作 望嶽 登兖州城楼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临邑得舍弟书苦雨河溢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己上人茅斋 与李白同寻范氏隐居 房兵曹胡马诗 画鹰 暂如临邑至山湖亭怀李员外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登歷下古城员外新亭 同前 与任城许主簿遊南池 赠比部萧郎中兄 过宋员外旧莊 夜宴左氏莊 天宝以来在东都及长安所作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龙门 兵车行 今夕行 春日憶李白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堂下植慈竹 题张氏隐居二首 郑驸马宅宴洞中 李监宅 又 送孔巢父谢病归遊江东 冬日有怀李白 饮中八仙歌 赠韦左丞济 杜位宅守岁 二卷 天宝以来在东都及长安所作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韻 奉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醉时歌 陪郑广文遊何将军山林十首 重过何氏五首 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韻 麗人行 送高三十五书记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 赠田九判官 奉赠鲜于京兆 寄高三十五书记 寄高适新添 秋雨歎三首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 三卷 天宝以来在东都及长安所作 上韦左相二十韻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 九日寄岑参 赠太常张卿均二十韻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韻 敬赠郑谏议十韻 前出塞九首 官定後戏赠 赠李白 自京赴奉先县詠怀五百字 桥陵三十韻 後出塞五首 玄都壇歌 歎庭前甘菊花 醉歌行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示从孙济 曲江三章章五句 乐遊园歌 渼陂行 渼陂西南臺 夏日李公见访 遣兴五首 四卷 夜听许十一诵诗有作 贫交行 白丝行 去矣行 遣兴三首 高都护騘马行 天育骠骑歌 騘马行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戏题画山水图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戏为雙松图歌 魏将军歌 赠陈二補阙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 赠翰林张四学士 赠高式颜 故武衞将军挽词三首 存殁口号二首 城西陂泛舟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崔驸马山亭宴集 陪诸贵公子八沟携妓纳凉 遇雨二首 陪李金吾花下饮 九日曲江 五卷 天宝十五载丙申夏五月挈家 避地鄜州及没贼中所作 白水县崔少府高斋三十韻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沙苑行 三川观水涨二十韻 哀王孙 九日蓝田崔氏莊 崔氏东山草堂 悲陈陶 悲青坂 对雪 月夜 遣兴 至德二载丁酉在贼中所作 元日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春望 送率府程録事还乡 憶幼子 一百五日夜对月 雨过苏端 哀江头 大雲寺贊公房四首 喜晴 得舍弟消息 晦日寻崔戢李封 六卷 至德二载自贼中达行在所授 拾遗以後所作 喜达行在所三首 述怀 彭衙行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判官 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 月 哭长孙侍御 得家书 奉赠严八阁老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補阙 八月还鄜州及扈从还京所作 晚行口号 独酌成诗 九成宫 徒步归行 玉华宫 北征 行次昭陵 重经昭陵 羌村三首 喜闻官军已临贼寇二十韻 九日楊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收京四首 洗兵马 臘日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七卷 乾元元年戊戌春至夏五月在谏省 所作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晚出左掖 紫宸殿退朝口号 送李校书二十六韻 曲江二首 曲江对酒 曲江对雨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贾诗附 题省中院壁 春宿左省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郑驸马池臺遇郑广文同饮 送贾阁老出汝州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 题郑十八著作虔 偪仄行 留花门 赠毕四 酬孟雲卿 奉赠王中允维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奉答岑参補阙见赠岑诗附 端午日赐衣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夏日歎 夏夜歎 八卷 乾元元年夏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冬 末以事之东都至乾元二年七月 立秋後欲弃官所作 至德二载自金光门出悲往事 奉同郭给事湯东灵湫 题郑县亭子缺 望岳 至日遣兴二首 閿乡姜七少府设鱠戲赠 戲赠閿乡秦少府短歌 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路逢襄阳少府入城 潼关吏 石壕吏 新安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瘦马行 义鶻行 画鶻行 憶弟二首 得舍弟消息 赠衞八处士 重题郑氏东亭 早秋苦熱 立秋後题 九卷 乾元二年秋七月弃官居秦州 以後所作 梦李白二首 有怀台州郑十八虔 天河 寄岳州贾司马巴州严八使君 山寺 示姪佐 佐还山後寄三首 宿贊公房 寄高三十五詹事 月夜憶舍弟 雨晴 即事 归燕 遣兴二首 赤谷西崦人家 初月 擣衣 促织 萤火 苦竹 贻阮隐居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得舍弟消息二首 秦州杂诗二十首 遣兴五首 寄贊上人 十卷 寓目 遣怀 蒹葭 除架 废畦 吹笛 天末怀李白 独立 野望 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 秦州见敕目除薛毕 寄彭州高使君虢州岑长史 病後遇王倚饮赠歌 西枝村寻置草堂宿贊公土室 二首 太平寺泉眼 佳人 送远 空囊 送人从军 东楼 夕烽 观兵 不归 日暮 蕃劍 病马 铜瓶 观安西兵过赴阙中待命二首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十一卷 乾元二年自秦州如同谷十二 月一日纪行所作 别贊上人 发秦州 赤谷 铁堂峡 盐井 寒硖 法镜寺 青阳峡 龙门镇 石龛 积草岭 泥功山 凤凰臺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万丈潭 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 赴劍南纪行所作 发同谷县 木皮岭 白沙渡 水会渡 飞仙阁 五盘 龙门阁 石櫃阁 桔柏渡 劍门 鹿头山 成都府 上元二年庚子在成都所作 西郊 所思 卜居 春夜喜雨 春水生二绝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头五詠丁香麗春梔子 鸂花鸭 堂成 蜀相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