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坐在教室后面准备听王晓明老师上政治课。同学们依次进入计算机教室,每人选好一台计算机并坐好,等老师讲课。这让我们对这堂课充满好奇,一堂关于价值规律的课,过去都是由老师用语言来描述的,现在倒要看看,王老师怎样利用计算机让学生体会供需平衡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王老师将网址公布在大屏幕上,然后课就开始了,这是我见到的*简练的开场。大家开始分配角色,一名老板、两到四名员工,他们各有分工。当然,*后结果是由集体���论决定的。全班共分了八组,也就是八个企业间的竞争。他们以卖面条这个简单的行业为经营项目,共八周,每周制订一次经营策略。
这些小组每次讨论产品的单价、广告费用、成本,然后提交到网上。王老师每次等八组都提交之后,再将每一次八个组的销售总额和顾客数量公布到网上,这些总额的统计都是由软件来完成。各个组利用手边电脑,根据自己与其他组的总额比较,来确定下一次策略。但是,他们完成所有提交之前,仅能看见自己组的效益额。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主张大胆增加广告的,有要降低成本的,这都会影响顾客人数,市场的供需平衡体现得****。他们仿佛就在销售自己的产品,那种投入的程度是我们在以往的课堂上很少见到的。
*后,王老师汇总所有结果,列出了一系列的分析曲线图,根据效益分析出了胜利者、破产者。学生们看到后,有兴奋的,有遗憾的。王老师请同学分析自己企业失败与成功的经验,然后把握时机直接将价值规律、供需平衡等相关知识引入。同学们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的*终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系统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术,并通过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与方法的学习安排,领悟信息化教学要义,为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做好准备。
教育部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相继完成了《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与中级教材开发工作,目前已经进入项目的推进阶段。作为此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作者在教材开发、教师培训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非常希望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种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推广到职前的教师教育中去。针对师范生缺乏教学经验的现实,作者在吸收教师体验式学习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对教学活动重新进行了精心设计与组织,试图通过“借用经验”的方法,弥补师范生所欠缺的教学经验,以便让他们也能够经历体验式学习,获得技术整合过程与方法的提高。
教材组织方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由9个学习专题组成,每个专题既各自独立,又互为关联,并引导学习者逐步完成整合技术的学习单元的设计。在每一个学习专题,以“释义一示范一探究一实践一反思”的结构来组织学习体验过程,帮助学习者了解基本的概念,知道操作的过程,掌握设计的方法,并开展相应的实践,以及实践基础之上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