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学 (刘华杰教授带你发现身边的植物故事,建立自己的自然档案,开启自己的博物人生)
QQ咨询:
有路璐璐:

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学 (刘华杰教授带你发现身边的植物故事,建立自己的自然档案,开启自己的博物人生)

  • 作者:刘华杰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23200964
  •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01日
  • 页数:312
  • 定价:¥8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学》从北大四院的植物说起,带领读者从留意身边的草木步入植物世界,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理解植物。书中介绍描述植物要用到的术语,包括命名、手性、入侵物种以及植物伦理、人与植物的关系等文化内容。鼓励读者亲近自然,找到植物的名字,发现它们的故事,逐步建立自己的自然档案,开启自己的博物人生。为人们了解植物种类、植物保护、自然教育等提供鲜活的材料,也为自然爱好者快速熟悉陌生环境、准确识别当地物种提供了样本。
    文章节选
    人人可以进入博物学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位于海淀区双榆树,清华大学位于海淀区东升镇,北京大学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快速现代化进程中,这些“小地名”还保存着一丝博物记忆。 走进北京大学的东门,逸夫楼前小广场有一株古老裸子植物“宽孔异木”的硅化木,一种已经石化的树干。它原来生活于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K1),树龄在千年以上。每次瞥见它无声无息地埋没在一片横七竖八的自行车阵中,心中都涌起一丝疑问,谁是地球的主人? 一亿年前,我们在哪里?根本没有我们。 当然,这不是*早的植物。1990年中国学者在黑龙江发现距今1.3亿年的一些花化石和花粉化石,说明当时被子植物已经相当繁盛。1996年在辽宁北票发现了“辽宁古果”,距今1.45亿年,那是当时发现的*早的被子植物化石。1998年孙革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封面文章《追索*早的花——中国东北侏罗纪被子植物:古果属》,引起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在植物界,现在占主导地位的是被子植物,之前是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如今三者并存着。志留纪(S)、泥盆纪(D)时期就已经存在蕨类植物,距今已有4亿多年。 大众传播中经常提植物王国(vegetable kingdom),其中“kingdom” 按理说应译作“界”而不是“王国”。本书谈植物(plants),作者不打算按教科书的方式讲述,也不承诺系统介绍植物学任何一个分科的知识,只希望所提供的内容对读者而言是有趣的,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新鲜的。读过此书,读者如果能有一种博物情怀,更多地看一眼周围生长的植物,关心它们,作者就很满足了。 商品经济草创的年代,人世间竞争激烈,多数人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练手艺、才艺,无暇关注自然,很少留心周围的植物。人们或许经济上宽裕了,甚至小康了,但也因此失去了许多乐趣。如果只有成年人如此,也就罢了,麻烦在于广大青少年被卷入恶性竞争。《消逝的童年》不仅仅是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一部书的名字,也是许多人的切身经历。 有一次我被邀请到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为读者讲“博物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提前到达十多分钟,便在楼下粗略数了数那里的植物,约17种(植株较小的不计入),简记了它们的名字。讲的时候,我问大家谁能说出楼下生长的五种以上的植物名,给予奖励,奖品是一只漂亮的皂荚(我带了三只皂荚和五粒苏铁的种子)。非常可惜,当场长幼三十多人无一人能够获奖。讲解中,我展示了随身带着的约30种北京常见植物的彩色图片,谁能说出其名字(俗名即可),就可以拿走那张图片,而且允许大家商量,但*终仍然剩下十多张。 这并不算奇怪。我见过博士生在野外指着高粱叫玉米的。有一次乘坐公共汽车,由北向南经过海淀区圆明园东路(在清华附中门口),一女孩对男朋友大讲窗外的杜仲(杜仲科)有何**价值、该如何保护等等,说得有鼻子有眼。而她手指的却是洋白蜡(木樨科),窗外压根没有一棵杜仲。小伙子听得津津有味,且略现自惭形秽之态。 当然,不认识植物,也是正常的,也一样可以爱护植物。但是,有经验的人一定会郑重地指出,知道名字与不知道名字有本质上的差别。不知道名字时混沌一片,知道名字便豁然开朗。植物的名字是“敲门砖”,知其“芳名”,便会更深入地了解它、爱它。在信息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名字是重要的检索词、关键词。 植物种类极多,中国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坦率地说没有人认识其全部,但确实有人认识许多,我非常羡慕那些认识很多植物的人。北京便有 植物约2000种,读者朋友你认识多少呢?认识植物有各种图书讲解窍门,如今也有了实用软件。但是,关键是要有兴趣。一位美丽的姑娘进入你的视野,*终你甚至想娶她,但一开始你得结识她,知道她的名字。而这一切全是因为你对她感兴趣。对于植物也一样。 部分读者可能有顾虑:植物和植物学太高深,觉得自己玩儿不了;还有一些人觉得名字一大堆,不认识也罢。这两种态度都不正确。我们是在博物学的层面而非自然科学的层面接触植物。前者博物学恰好没有门槛,后者科学的门槛很高。不夸张地说,人人可以进入博物学世界。还是那句话,需要的只是兴趣,如果它可以算作“门槛”的话。对一些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门槛”,因为他永远难以超越习惯。 (摘自《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学》**章《小院留芳:燕园四院的植物》,标题为编者所加)
    目录
    **章 小院留芳:燕园四院的植物 第二章 名正言顺:双词命名法 第三章 术语图解:正名求知 第四章 手性之谜:左还是右 第五章 草叶集:植物的故事 第六章 梅边吹笛:人与草木 第七章 植物伦理:从红豆杉说起 第八章 各科植物鉴赏:数不了万种芬芳 第九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尽早识别入侵物种 第十章 新博物学:通向博雅教育 附录 把自然找回来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