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彼岸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1 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飞往中国钱塘的航班正飞越北极圈。 宁韦睁开迷蒙的双眼,朝窗外云层下的冰山望了会儿,午后的日光映照着他疲惫的脸庞。这位在美国大学待了四年的中国小伙本想在深夜做一个好梦,他一直在怀想留学生涯中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每当他无限接近浅梦,都被前排婴儿不规则的啼哭声打断。等到小家伙停止哭泣进入梦乡时,天已亮了。 此刻,倦意袭来。宁韦戴上眼罩,逐渐进入一个较深的梦境。他梦见的人叫安德鲁,一名数学教授。时光拉回一年前—— 纽约市以东60英里,长岛北岸。此地三面环海,岛上布满森林,秋日游人如织。 黄昏时分,一所公立大学校园内,宁韦坐在自习室里,对着笔记本电脑发呆。数学系教授安德鲁先**来邮件,他*近的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只有56分。这是宁韦不能接受的,自己认真复习了知识点,做了习题,教授为什么要出这么难的题目?选这门课的学生,成绩60分以上的只有寥寥几人,难道他要把我们培养成菲尔兹奖苗子?宁韦发邮件过去,希望教授能见他一次。邮件发出后整整三天,都杳无音信。宁韦找到这门课的助教,一位身材壮实的非洲裔博士研究生。整个下午,助教都在倾听宁韦的苦衷。当暗夜降临,茶色晚灯在校园的小径边亮起时,助教忠告道:“或许,安德鲁教授在考察谁可以上他的数学荣誉课程。你应该专心准备下一场考试,这比找他理论有意思得多。” 宁韦连续几个晚上魂不守舍,愁绪使他在梦中咬破了自己的嘴唇。宁韦来美国已经三个年头,从*初的兴奋,到求学的艰辛,以及文化差异带来的落寞,让他一直感觉在夹缝中生存。与那些出身于高知或富裕家庭的同学不同,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薪族,父亲在国企供职,母亲是一名图书管理员。父母卖掉了市区仅有的一套住房让他出国读书,然后举家搬到郊区安身。宁韦的父亲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宁金,而母亲的名字相当平实——韦英。宁金本想给儿子取名宁金银,却被知书达礼的妻子否决了。她说:“万物不是求来的,是善的福报。”在韦英坚持下,两人姓氏合为一个名字,故称宁韦。 宁韦喜欢音乐与哲学。高中时,他那把酱色吉他后面总是跟着长长一串美少女。他热衷于阅读哲学书,并对占星术一类神秘文化饶有兴趣。当出国班同学在教室里捧着托福“红宝书”摇头晃脑记单词时,他会独自展开一副牌,给自己算命。春天时,他收到了美国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韦英因儿子即将远行而忧心忡忡,她时常来到布满河卵石的护城河边默默流泪,然后在熠熠发亮的星子显现于夜幕时赶回家。 宁金的状态完全不同,他是亢奋的,他觉得儿子短暂的离别没什么,十八岁开始出门远行,十八岁就是要在细雨中呼喊。宁韦*早想选哲学专业,却遭到了宁金的反对,他认为这是一个可能将自己儿子弄傻的专业。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宁金找来几张皱巴巴的报纸,铺到桌子上,让母子俩去仔细阅读。报上刊登的新闻,是关于一所知名大��哲学系学生连续出家为僧的专题报道。宁金气愤地说,这些自私的孩子,一点不顾及父母。宁金用指头敲敲“哲学系”三个字出现的地方。韦英则认为,兴许孩子心中有我们不能理解的世界。宁金觉得妻子愚蠢极了,他质问她:“你知道你说的话有多危险吗?”他给儿子下了*后通牒:“如果不读金融专业,那就不用出国留学了。”宁韦只能妥协。 金融专业中有几门数学课是必修课程。在开学初期,宁韦会听多个教授讲授的同一门课程,比较后再选择上哪位教授的课。这有点像押宝,课讲得生动清晰的教授不代表他会在考试上手下留情;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的教授,课不一定讲得精彩;看似性格温和的外籍教授,说不定有让人难以忍受的英语发音。所有这一切,都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就像一次赌注,一次随机游走。 宁韦后悔选了这位一头金发的欧裔教授的课。安德鲁来自法国,本科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所学校出过14名菲尔兹奖得主,曾拥有数学家傅里叶、伽罗瓦和文学家罗曼·罗兰、萨特、波伏娃等杰出人才。安德鲁随后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数学专业博士学位,令人惊叹的是,他又去麻省理工学院读了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安德鲁在班上曾这样说:“显然,数学更迷人,它能解释这个世界。”宁韦原是对安德鲁教授的学术血统充满敬仰,在他看来,教授那双深蓝色眼睛里折射的都是灵光,睿智又冷峻,但没想到他会如此严苛。 教授终于回信了,答应见他一面,宁韦倍感欣喜。在一个日光被云层遮挡的午后,他终于见到了身材修长的安德鲁先生,一位将铅笔在手指间不停转动的教授。他貌似在研究一个重大的数学猜想,一页页的草稿纸上写满了方程。桌上摆放的一只造型奇特的欧式小闹钟,像一个外星人似的窥探着他俩。安德鲁好奇地聆听着学生的申诉。宁韦期望教授能考虑给他一个相对公平的分数,或基于此次考试的难度,期末能适当提高班里C绩点的人数比例,不然一大帮学生都会挂科。安德鲁平静地转动着手中的铅笔,面无表情地望着眼前的亚裔学生。 很少有学生这样挑战自己,安德鲁对宁韦印象并不深刻,学生太多了。安德鲁告诉宁韦:“你不是来问学术问题,你想打破规则。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像你一样,我想离开的该是我。” 这是十分傲慢的一句话,教授示意宁韦可以走了。宁韦轻声抱怨:“Avatar!Avatar,化身。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描绘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数字空间“Metaverse”,人们可通过各自“化身”(avatar)相互交往。”安德鲁听到了宁韦的嘀咕,他放下铅笔,起身喊住了宁韦。安德鲁眼睛炯炯有神地望着他:“Snow Crash?” 宁韦不吭声。安德鲁递给他一瓶水,说:“We are both avatar.“We are both avatar.”意为“我们都是虚拟的化身。”” 有一种说法是,人类是高维文明设定的虚拟人物,安德鲁这句话的意思大抵如此。离开教授办公室,宁韦召集了十来个同学,在操场上轮流痛骂安德鲁教授,认为他不是严苛,是不负责任,简直就是暴徒。挂科是极为严重的事情,要提升综合GPAGPA(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学分绩点。,下学期只能选择一门“水课”来提升绩点。宁韦知晓,选“水课”无疑浪费父母的钱。骂了一通之后,学生们很快在浓云密布的天空下散去,乖乖地去自习室做习题。不久,大雨从天而降。 为了预防狡猾的安德鲁再下杀手,宁韦通宵达旦复习,咀嚼知识点。后来,他索性在图书馆里搭了个帐篷,做题累了就钻进帐篷睡觉。他常常睡一两个小时,在黎明到来之前,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到图书馆东边的山坡上,在沾着露珠的草坪上坐下,独自欣赏日出。 晨光里,宁韦总是会想起尼尔·斯蒂芬森构建的“Metaverse”。在虚拟空间里,他**不想跟安德鲁这样的教授打交道,不会上他的数学分析课,不再为GPA而疯狂。他的“Avatar”会是一名独立音乐人,或是留着苏格拉底般长胡子的大学哲学教授,闲庭信步于河岸。 空姐经过宁韦身边发出轻微的脚步声,让他的梦境瞬间停滞。梦境开始转向另一个人,来自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岛东部的波多黎各小伙子维尼,宁韦大学时的舍友。 安德鲁的数学考试让宁韦彻底崩溃,巨大的精神压力与缺觉使得宁韦病倒。维尼帮他要来了冰块,当维尼将冰块放到宁韦额头时,冰已融化成半块肥皂大小了。就在这时,宁韦接到母亲手机打来的微信视频电话。他心急火燎地让维尼赶快拿走冰块,扶他起来。当他接起电话后,韦英敏锐地感觉到了儿子的精神不振,她在视频里发出疑问。宁韦解释,刷题将眼睛刷红了。韦英嘱咐儿子:“你应该去别处走走,多跟外国同学相处。”宁韦就告诉母亲关于维尼的种种笑料,把她逗乐了。 大一、大二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用餐有折扣。大三搬到学校外面租住,用餐不能打折,宁韦就自己学着做菜。他会跟维尼一起去参加其他学院的活动,通常能蹭到一顿中餐或晚餐,运气好时还能吃到他*爱的蓝莓慕斯蛋糕。维尼跟他不同,当宁韦狼吞虎咽地吃着蛋糕,喝下整瓶可乐打着饱嗝时,维尼往往跟漂亮的女生聊得火热。 有次维尼打网球右手受伤,他在寝室大呼小叫,抱怨晚上如果用裹着纱布的手去搂抱姑娘是不礼貌的。宁韦给他换药时,维尼做生意的金主老爹打来豪横的电话:“儿子,跟女同学在一起?”维尼将缠着纱布的手往下藏,视频里只露出他黝黑的脸孔。他告诉父亲:“跟男同学在一起,身边这位来自遥远东方的神秘小子,会用扑克牌算命。”维尼父亲在视频里告诫维尼:“跟智者在一起,通常要保持沉默。”维尼与宁韦哈哈大笑。 “我就看到你两只眼珠子,手机屏幕真是太小了。”维尼老爹在那头抱怨。西装革履的生意人右手是金灿灿的百达翡丽手表,一支雪茄含在嘴里,并不点着。宁韦在旁边替维尼救场,他报告说:“维尼学习不错,而且魅力十足,女生们都围着他转呢。”维尼老爹听了,发出古怪又响亮的声音,他嘴巴一张,雪茄掉落了。他跟儿子说:“我想你*好找到一位白皮肤的姑娘,那样我家的厅堂会更加敞亮。”维尼傻笑着。 维尼神神叨叨告诉宁韦,每当老爹跟他谈到姑娘,总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儿。果然,第二天维尼跟人打架,被老师处罚了。维尼空闲时在食堂打工,负责给学生打菜,时薪12美金。一名学生认为维尼打给他的菜少了,骂了他,维尼就将盘子里的菜扔到了对方脸上。结果,两人被带到了教务处。被批评之后,维尼失去了赚钱的机会。宁韦从教务处带回垂头丧气的维尼后,两人来到了学校的咖啡馆。 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柔软的白云,街边开满各色小花,他们坐在棕色木椅上喝咖啡。宁韦说:“你这么有钱,确实该把赚钱机会让给贫困学生。”维尼低头说:“我喜欢用自己挣的钱,只是,姑娘们要的礼物实在太多了。”宁韦哈哈大笑。 维尼问宁韦:“你将来准备做什么?”宁韦不假思索地回答:“去大公司。”宁韦跷着二郎腿,听着垂头丧气的维尼埋怨他的父亲。他说:“老爹想让我留在美国,可我想回家。你知道,跟喜欢的姑娘一起看荧光海滩是****的美好。”维尼眨眨眼,补充道,“我是说喜欢的姑娘,不过今晚要失信了,我还差点钱买一份礼物。” 宁韦望着他,问:“今晚见的人属于漂亮姑娘还是喜欢的姑娘?”维尼伸出黝黑的手抹了下嘴角的咖啡液,说:“喜欢的姑娘。”宁韦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美钞,递给了维尼。他相信维尼,一个喜欢的姑娘,那代表爱情。 宁韦说:“我没钱再读研究生啦,也不喜欢读博,整天待在实验室里,所以,毕业就回国。”维尼将身子靠在宁韦身上,搂着他的脖子,两人朝西边望去,晚霞正被青色的云层覆盖,几缕日光不规则地从云端发散,渐渐消隐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