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四年(1854),**粤剧艺人李文茂(广东天地会**)响应太平天国运动,以粤剧艺人为骨干,组织队伍举行反清起义。失败后,粤剧被严禁演出,不少艺人遭到清政府的镇压与屠杀。粤剧遭此浩劫,促使八音班迅速发展,以填补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同治年间是八音班发展的鼎盛年代。当年,仅佛山一地就有八音班30队,广州市有28队。另外,在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城镇,八音班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八音班,可以肯定其成员不可能都是西秦戏艺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八音班的成员逐渐为本地艺人所接替。到了晚清时期,八音班的成员,已基本是本地艺人了。
李文茂起义失败后,幸存下来的粤剧艺人,在粤剧遭严禁的时期,为了生活,一部分加人外江班,也有一部分采取“挂羊头卖狗肉”的办法,挂出外江戏的班牌,冒着生命危险,仍在暗中演出粤剧,其中还有由粤剧艺人直接组建的八音班子。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