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正在发展为一门建立在化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精密仪器制造科学等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美国**分析化学家Kowalski BR认为:“分析化学已由单纯的提供数据,上升到从分析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成为生产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者。分析化学是一门信息科学。”
分析化学由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组成。仪器分析的内容包括两部分:**部分是基于待测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复杂物质进行分析前的分离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使得仪器分析已经逐渐成为分析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针对普通工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编写的。本书定位在技术基础课或选修课,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
根据普通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本书的编写突出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对仪器分析的各类方法和基本原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选择和使用仪器分析方法。
本书按照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波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及其他分析技术的顺序编写。全书共分12章,理论教学约为60学时。编写时尽可能避免繁杂的理论推导,力争做到简单明了。每章的编写结构遵循“概述一原理一仪器一方法一应用”的思路,章后附阅读材料、学习小结和习题。阅读材料是与本章内容相关,扩展学生视野和提高学习兴趣的题材,学习小结是本章的主要知识点,习题是让学生加深理解本章内容,学会应用的具体实例。全书既保持了仪器分析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又突出了仪器分析发展的新颖性。
本书由周梅村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昆明理工大学周梅村(第1、7、8章)、吴正宇(第7章)、纳海莺(第8章),湖南工程学院周原(第2、3章),西南科技大学何平(第5、12章)、张廷红(第9章)、熊小莉(第5章),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李丽华(第4章),新疆石河子大学杨红兵(第6章),南华大学刘文娟(第10章),湖南科技大学吴湘江(第2章),山东科技大学崔志芳(第11章)。书中谱图的计算机处理由吴正宇完成,书稿校对由纳海莺完成,统稿由周梅村完成。本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朱丽华教授主审。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和资料,并将主要参考书目列于各章后,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细致的编辑工作,硕士研究生于连松、卢艳民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文字校对工作,在此对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