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新贸易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新贸易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86.00
有路网官方销售当前缺货!我们给您推荐以下入驻店铺购买:
* 特别说明:入驻店铺图书非有路网直接销售,具体问题请您联系店主。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 湖南省
    长沙市
    买书,就上东方甄选教材旧书店,特价正版,收藏店铺,优先发货!
    董老师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74.40
    5
    99.80分 / 50笔
    2024-05-02
  • 陕西省
    西安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万卷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029-86552457
    ¥133.90
    5
    98.24分 / 34笔
    2024-08-18
  •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暂无新书出售信息!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综合运用新—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外贸的实际发展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问题,并就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目录
    导论 (1) **节 问题的提出 (1) 一 现实背景 (1) 二 理论背景 (3)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评述 (5) 一 新新贸易理论研究 (5) 二 应用新新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 (9) 三 简要评述 (13) 第三节 研究意义 (15) 一 实践意义 (16) 二 理论意义(17)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7) 一 研究思路 (17) 二 研究内容 (17) 第五节 研究方法 (20) 一 理论研究方面 (20) 二 实证研究方面 (20) 三 比较研究方面 (20) 第六节 可能创新和不足 (21) 一 可能创新 (21) 二 研究不足 (21) **章 中国外贸增长的结构与特征(23) **节 产品结构(23) 一 出口产品结构分解与统计方法 (23) 二 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集中度 (26) 三 历年出口产品结构的环比变化趋势 (28) 四 H-K指数分解 (29) 五 传统产品与新产品“定基”动态比较 (30) 六 国际比较 (31) 第二节 国别(或地区)结构 (36) 一 中国出口贸易国别(或地区)结构发展趋势(36) 二 中国出口增长国别(或地区)结构的H-K指数分解与国际比较(36) 三 国别(地区)结构二元边际的国际再比较(46) 第三节 比较优势结构 (49) 一 比较优势的测算方法 (49) 二 中国出口贸易分要素密集度总体发展态势 (50) 三 出口产品要素密集度的比较优势 (53) 四 出口产品显示性技术复杂度 (55) 五 两分位行业的显示性技术复杂��比较 (57) 第四节 贸易方式与主体结构 (61) 一 三分类方法的比较 (61) 二 加工贸易及其具体组成形式的差异 (63) 三 “三料”加工贸易及其分解 (67) 四 企业主体结构(68) 五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再比较(70) 六 外资企业不同形式的外贸增长比较 (72) 第五节 服务贸易结构 (75) 一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增长的对比 (75) 二 生产性服务贸易与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比较 (77) 三 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 (80) 四 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 (85) 第六节 本章主要结论 (91) 第二章 产品多样化与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93) **节 结构转型的出口产品模型拓展 (93) 一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93) 二 制造业生产者和企业行为 (94) 三 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制成品部门的影响 (96) 四 贸易开放的影响 (97) 第二节 微观企业数据的检验 (102) 一 实证模型 (102) 二 变量选择数据处理与预期符号 (102) 三 全部样本企业的实证结果 (106) 四 改变估计方法的稳健性再检验 (110) 第三节 分行业所有制和地区子样本再估计 (112) 第四节 反设事实法与二分位行业出口数据检验 (117) 一 实证模型 (117) 二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118) 三 二分位行业出口数据的实证结果 (121) 第五节 三分位行业出口数据的稳健性再检验 (125) 第六节 本章主要结论 (127) 第三章 二元边际与出口国别(地区)结构转型升级 (129) **节 结构转型的出口二元边际模型拓展(129) 一 消费者偏好 (129) 二 生产技术 (130) 三 贸易开放的影响 (131) 四 潜在生产者自由进入市场 (132) 五 农业剩余劳动力工业部门转移对零利润条件的影响 (135) 六 经济结构转型对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作用 (136) 第二节 HS-6 位码贸易数据的检验 (138) 一 实证模型 (138) 二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与处理 (138) 三 全部二元边际样本的实证结果 (143) 四 改变估计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148) 第三节 分贸易对象收入水平高低的稳健性检验 (152) 第四节 全球数据的Tobit检验 (158) 一 全部样本** (158) 二 分收入等级的对比 (161) 三 分地区的再检验 (163) 四 加入交互项的进一步讨论 (163) 第五节 面板模型的稳健性再检验 (171) 第六节 本章主要结论 (177) 第四章 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比较优势变迁 (179) **节 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比较优势模型拓展 (179) 一 消费者偏好 (179) 二 生产技术 (180) 三 出口决定 (181) 四 行业平均 (182) 五 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动态比较优势的影响 (183) 六 出口方程的比较 (186) 第二节 微观企业数据的检验 (186) 一 实证模型 (186) 二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与处理 (187) 三 初步回归及分析 (189) 四 按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行业的稳健性再检验 (193) 第三节 企业出口扩张稳健性检验(196) 一 实证模型 (196) 二 实证结果及分析 (197) 三 细分行业的稳健性再检验(200) 第四节 细分行业数据的再检验(201) 一 实证模型数据来源与处理(201) 二 二分位行业初步回归及分析 (202) 三 三分位行业的稳健性再检验 (205) 第五节 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显示性技术复杂度的影响 (207) 一 实证模型 (207) 二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207) 第六节 本章主要结论 (211) 第五章 加工贸易出口与外贸方式结构优化升级 (213) **节 进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方式模型拓展 (213) 一 消费者行为 (213) 二 生产者行为 (214) 三 开放条件下企业收入与利润 (217) 四 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的决定 (218) 第二节 分贸易方式的微观企业数据检验 (220) 一 实证模型 (220) 二 预期符号 (220) 三 数据来源 (221) 四 初步回归及分析 (223) 第三节 从事一种贸易方式与从事多种贸易方式的比较 (228) 一 全部样本回归及其分析 (228) 二 东中西区域子样本稳健性再检验 (233) 三 一种贸易方式同多种贸易方式的分地区再比较 (236) 第四节 区分加工贸易方式的再比较 (241) 一 细分加工贸易全部样本的初步回归及分析 (241) 二 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比较 (246) 第五节 分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稳健性再检验 (249) 一 分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子样本回归及分析 (249) 二 分地区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企业出口的比较 (253) 第六节 本章主要结论 (257) 第六章 内外资企业出口与外贸主体结构优化升级 (259) **节 FDI与中间产品进口的贸易主体模型拓展 (259) 一 消费者行为 (259) 二 生产者行为 (260) 三 企业市场行为的决定 (263) 第二节 分企业主体的微观企业检验 (265) 一 实证模型(265) 二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与处理 (266) 三 初步回归及分析 (267) 四 一种贸易方式与多种贸易方式按主要贸易方式的内外资比较 (272) 五 内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比较 (274) 第三节 内外资加工贸易方式的比较 (279) 一 内外资三大类加工贸易方式的比较 (279) 二 内外资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进一步比较 (283) 第四节 分区域内外资企业的比较 (286) 一 东中西区域内外资企业全部贸易方式的回归及其分析 (286) 二 东中西地区内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再比较 (298) 第五节 出口学习效应的内外资企业讨论 (305) 一 实证模型 (305) 二 变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305) 三 全部样本的初步回归 (306) 四 分内外资企业的检验 (308) 五 进一步比较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 (308) 六 分区域分贸易方式出口学习效应再检验 (312) 七 分区域分贸易方式分内外资的再比较 (312) 八 分区域分贸易方式的内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再检验 (314) 第六节 本章主要结论 (316) 第七章 人力资本潜在优势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升级 (317) **节 人力资本的贸易类型模型拓展 (317) 一 消费者偏好 (317) 二 生产技术 (318) 三 服务部门出口决定 (321) 四 人力资本对服务行业出口的影响 (322) 五 服务贸易的行业出口简化方程 (323) 第二节 服务贸易出口的检验 (324) 一 实证模型 (324) 二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与处理 (325) 三 初步回归及分析 (329) 四 改变估计方法的稳健性再检验 (334) 第三节 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的比较 (336) 一 全部样本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336) 二 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服务出口的改变估计方法再检验 (341) 第四节 服务贸易生产率内生增长的面板向量自回归 (343) 一 实证模型的设计 (343) 二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与处理 (344) 三 三变量回归结果及分析 (345) 四 增加变量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348) 第五节 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服务的脉冲响应函数对比 (349) 第六节 本章主要结论 (352) 第八章 “一带一路” 与货物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354) **节 经贸合作影响贸易增长的模型拓展 (354) 第二节 中国与沿线**(或地区)货物出口的检验 (357) 一 实证模型 (357) 二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与处理(357) 三 初步回归及分析 (360) 第三节 扩展样本范围的稳健性检验(370) 第四节 双重差分法的再检验(377) 一 双重差分模型 (377) 二 实证模型 (378) 三 变量选择 (379) 四 初步回归 (380) 第五节 PSM稳健性再分析 (385) 一 PSM倾向因子匹配处理 (385) 二 样本匹配的稳健性再检验 (386) 第六节 本章主要结论 (394) 第九章 自贸区质量与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的全球经验 (396) **节 自贸区战略对贸易增长的影响 (396) 第二节 自贸区质量影响出口的模型拓展 (402) 第三节 全球贸易数据检验 (406) 一 实证模型 (406) 二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与处理 (406) 三 初步回归及结果分析 (408) 第四节 分收入等级和地区的稳健性再检验(414) 一 分收入等级 (414) 二 分地区的再检验 (415) 第五节 交叉项的可能影响 (418) 第六节 本章主要结论 (421) 第十章 优化外贸结构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423) **节 稳外贸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对外开放的** (423) 一 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423) 二 外需萎缩是当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较大难题之一 (425) 第二节 中国外贸结构的自身特征 (426) 一 产品结构 (426) 二 国别(或地区)结构 (427) 三 比较优势结构 (428) 四 贸易方式结构 (429) 五 贸易主体结构 (430) 六 贸易类型结构 (431) 第三节 本书主要结论 (432) 一 产品多样化与出口产品结构 (432) 二 市场多元化与出口国别(或地区)结构(433) 三 要素密集度与比较优势结构(434) 四 加工贸易与贸易方式结构(435) 五 内外资企业与贸易主体结构(436) 六 人力资本与贸易类型结构(437) 七 “一带一路”与货物贸易出口结构(437) 八 自贸区质量与全球外贸结构转型升级(438) 第四节 促进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与启示 (439) 一 对外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辐射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439) 二 对内应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446) 第五节 未来研究展望(451) 一 理论模型分析方面(451) 二 实证方面(452) 参考文献(453) 索引(474)
    查看全部>>
    暂无商品评价信息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