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宏观经济学基础
**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是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发表(1936年)为标志的。不过,在此之前,许多经济学家都对经济运行的总体属性进行过有意义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影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思想与政策主张。为此,我们可以把宏观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萌芽、创立和发展三个不同的阶段。
从时间上看,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思考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的威廉·配第。因此,从17世纪中叶算起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通论》发表以前,都可以看作是宏观经济学创立的准备或萌芽阶段。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通论》可以作为宏观经济学创立的标志,但我们仍倾向于把20世纪30年代《通论》的发表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萨缪尔森《经济学:初步分析》(1948年)一书的出版作为整个宏观经济学创立的阶段。在此期间,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从许多方面对凯恩斯的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有些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补充,从而使宏观经济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20世纪50至6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许多经济学家继续对这一理论进行补充使其日臻完善,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无法圆满地解释“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陷入了严重的理论危机。面对宏观经济出现的新情况,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不同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以便更有效地解释和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从而使宏观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流派纷争的时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这种理论上的激烈交锋促进了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把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今都定位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