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江山与人民:中国治理体系解析
QQ咨询:
有路璐璐:

江山与人民:中国治理体系解析

  • 作者:熊万胜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309217
  •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01日
  • 页数:452
  • 定价:¥7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将传统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经验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层面加以探讨,尝**新的思路来说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治理体系”——它的历史沿革与创新,它的优势与特色,它有怎样的普世意义和中国特色。 相比于西方社会对人的抽象化对待,中国的执政者试图人格化地联结每一个人,使得中国趋于一种“具象的社会”。本书阐述了这种人格化治理体系的心理和历史条件,**分析了这种人格化治理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机制和发展,从中提出治理性团结这一概念。 本书力图说明党和政府如何直面人民之间的差异性,如何对每一个老百姓的所急之事、所难之事、所愁之事和所盼之事都尽可能地有所回应,乃至有效解 。
    目录
    导论:如何想象中国社会 提出了一个被人们所普遍感知到的问题,也就是上下联结的困难。系统力量主动地介入生活世界,直面有差异的个人,会形成后文将要提到的体系化的联结模式,由此结成了治理体系。 一、上下如何“联结” 1.联结问题的提出 2.“框架性**”中的联结模式 3.“群众利益无小事” 4.系统走进生活的姿态 二、如何想象中国社会 1.流行的社会想象 2.利维坦与巴别塔 3.具象的社会 4.“系统—生活”的视角 5.章节安排 **章 系统与生活的关系 尝试说明中国的文化是如何拆除了人心的障碍,使得人可以内在地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与这种内在的社会化相伴生的,是强大的生活与弱小的社会。因此,核心的问题是理解系统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结机制。 一、从常人出发 1.常人或凡夫 2.**种常人 3.第二种常人 4.两种理性观 二、常人的生活、社会与系统 1.系统的强���性 2.系统与生活世界的两种联结模式 3.强大的生活与弱小的社会 第二章 联结系统与生活的体系 试图探索人格化的社会整合机制的一般性。这种人格化的社会整合机制必须以体系的结构展开。实现人类社会整合的体系是有谱系的,包括信仰体系、资本体系和治理体系。 一、人类社会中的几种体系 1.体系的谱系 2.信仰体系 3.资本体系 4.治理体系 二、治理体系的一般特征 1.治理体系的**制度特点 2.治理体系的社会规范特点 3.社会整合机制的人格性 三、什么样的**会有治理体系 1.常规性** 2.内需性经济和**自主性 第三章 传统中国治理体系的经验 阐明传统中国治理体系的历史演进,发掘其中有意义的经验和教训。这是一种治理史的研究,不同于制度史的研究,其中的要点是观察传统的**如何处理国泰与民安之间的冲突。在三千年的长时段中,试图把握*重要的转折点,分别是秦—汉转型、唐—宋之变和明—清跃迁。 一、传统治理体系的追求 1.国泰民安的难度 2.治理史的分期 二、从郡县体制到郡县体系 1.大一统郡县制及其两种模式 2.秦—汉转型:郡县制的儒家化 3.唐—宋之变:郡县制的体系化 4.明—清跃迁:清代治理的特殊性 第四章 现代中国治理体系的形成与自觉 将治理史的研究推进到现代,研究现代中国是如何回应清代社会治理的动员困境的,也研究现代中国是如何在新的时代兼顾**发展和人民生活的。 一、现代中国治理体系的形成 1.共产党的组织传统的形成 2.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 3.现代治理体系的出现 4.现代治理体系的发展和服务功能 5.三大治理传统的融合 二、变革中的自觉与自信 1.近年来的治理变革 2.不断增长的自信心 三、一个**的“内在超越” 1.对政治合法性的新认识 2.“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3.“内在超越”的政治发展 第五章 现代治理体系中的人格化联系 研究治理体系中的人格化联系的诸多机制。在一般化、类型化和个人化三种联结方式中,中国社会中的类型化和个人化的联结方式更为发达。 一、因人而异 1.组织联系 2.分配机制 3.生活治理 4.感性互动 5.共同在场 6.个别处理 二、区别对待 1.调查研究 2.行政吸纳政治 3.具体化治理 第六章 现代治理体系中的共享式联结 研究治理体系中的共享式联结。通过人来联系人,不能总是空着手去联系,其中必须有资源的流动。社会的具象性是在具体资源和具体个人的联结中呈现的。 一、共享的传统 1.重视民生的传统 2.注重共同发展的理念 二、共享的内容 1.物质性成果 2.生活环境 3.公共物品 三、共享的机制 1.跨**的福利 2.区域性的福利 3.体制性的共享 4.族群间的共享 第七章 现代治理体系的文化基础 试图讨论治理体系的文化基础。治理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从很多方面去改进,才能在这个人心渐远的时代保持“通人”的可能性,保持具象社会的温度。 一、人的问题是根本 1.“我”的危机 2.“大我”的危机 3.圣贤安在? 二、科学与人生观 1.积极心理学 2.新时代的生活教化 三、治理性的团结 1.三种社会团结 2.治理性团结的组织形式 3.治理性团结的增量 结语:三千年来的命题 致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