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当感受涌现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当感受涌现时

  • 作者:(葡)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著 ,湛庐文化 出品
  •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18097081
  •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09.9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意识使我们知晓到悲伤或快乐、苦难或幸福,感受到尴尬或骄傲,哀悼失去的爱或生命。意识的起源与本质,自古以来深深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揭开其神秘面纱,一方面对厘清我们人性的根本所在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又对人类全体的认知限度构成了巨大挑战。在千百年来探寻意识的漫长征程中,有无数理论和作品诞生,但仅有少数是开创性的、突破性的,成为里程碑式的存在,值得作为新研究的基础,《当感受涌现时》便是其中之一。 在本书中,国际知名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基于其多年的实证研究,对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意识之于生存的意义提出了颠覆以往主流观点的、发人深思的新解释,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回答了以下问题:“我们如何知晓到我们已经知晓?”“我们的意识和个人心智是如何产生‘我’这一感觉的?”,并指出“情绪”“对情绪的感受”“对感受的感受”三者的不同与重要功能。 在这本书中,你不仅可以通过达马西奥的原创理论,认识到感受如何创造了个体的意识,以及它们如何构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还可以通过因种种脑损伤而影响到意识的特殊案例,直接感受到意识其实并非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及其在个体生命中每一分每一秒,甚至是那些无意识的时刻中,
    文章节选
    意识的游离 32年前,在一间奇怪的、圆形的、漆成灰色的检查室里,一个男人坐在我对面。在我们轻声交谈的时候,午后的阳光透过天窗照在我们身上。突然,那人在说到一半时停住了,脸上失去了生气,嘴唇仿佛凝固了,但却依然张开着,目光空洞地盯着我身后墙上的某个点。他一动不动地待了几秒钟,连我叫他的名字也没有反应。然后他开始稍微移动了一下,撇了撇嘴,两眼转向我们之间的桌子,似乎是看向桌上的那杯咖啡和装着花的小金属瓶。他一定是看向那杯咖啡,因为他端起杯子喝了起来。我一遍又一遍地和他说话,但他没有回答。他碰了碰花瓶。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依旧没有回答,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连看都没有看我一眼。忽然,他抬起脚。我有些紧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叫他的名字,他也没有反应。这种状态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呢?他转过身来,慢慢地向门口走去。我连忙起身又叫了一遍他的名字。他停了下来,看向我,脸上恢复了一些表情,显得很困惑。我又叫了他一声,他困惑地问我:“怎么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段时间,这个人的意识受到了损害。时间虽短,但对于我似乎过了几个世纪。从神经病学上来说,他先是失神发作,接着是自动症。这是癫痫的两种表现,而癫痫由脑功能障碍所致。这不是我**次接触到意识受损的患者,却是至今为止*令我感兴趣的一次。 我知道从**人称视角看,自发地进入无知觉的状态,然后回归意识状态是什么样的。我在孩提时期,曾经在一次事故中失去过意识;我在青少年时期,经历过一次全身麻醉。我也曾见过昏迷的患者,从第三人称的视角观察到无意识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然而,在所有这些例子中,如同入睡或醒来时一样,意识彻底丧失了,就像机器完全断电一样。但那天下午,我在那间灰色的圆形房间里所看到的情景远比这更令人惊讶。 那人并没有昏倒在地板上,也没有睡着。他既在那儿又不在那儿,肯定是醒着的,有部分注意,也确定有行为。他的躯体在那儿,但人却不能自主、意识游离了。 这段情节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而我觉得自己能够解释它意义的那天真是美好的**。有件事我那时并没有想到,但我现在想到了,那就是我目睹了一个人从完全清醒状态到失去自我感的剧变。在意识受损期间,这个男人的觉醒状态、注意物体的基本能力以及空间导航的能力都还在。就他周围的事物而言,他心理过程的本质也许仍在,但是他的自我感和知晓感却已经丧失。我有关意识的概念可能就是从那天开始不知不觉形成的。我认为,自我感是意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见证了类似的案例后,我对这个观点更加确信了。 多年以来,我一直对意识问题保持着兴趣,既被意识带来的科学挑战所吸引,又憎恶意识受损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给人类造成的后果,但我仍然和意识问题保持着距离。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宁愿不去观察那些由于脑损伤而导致意识彻底受损所引起的昏迷,或是持续性植物状态。没有什么比看到一个人还活着,意识却突然强制消失更让人难过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去向患者家属解释这一情况更让人痛苦的了。一个人如何能够看着另一个人的眼睛,然后告诉对方,这种持续终生的安静状态也许看起来像睡着了,但却不是睡着了,告诉对方这种休息方式没有任何有益之处,告诉对方曾经有知觉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恢复知觉?但是,即使我作为一个神经病学家的生活没有让我对意识保持警惕,我作为一个神经科学家的生活也可能确保了我没有触及这个问题。在你获得终身教职之前,研究意识根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是在你获得终身教职后,人们也会以怀疑的眼光去看待研究意识这件事。近几年,意识才成为科学探究中比较**的主题。尽管如此,我*终转向意识研究的原因与意识研究的社会学几乎没有关系。直到我陷入绝境前,我都没有打算去研究意识。这一绝境与我在情绪研究方面的工作有关,而这意味着我可以将这个结果归咎于灵魂的激情。 情况是这样的:我能很好地理解不同的情绪是如何在脑中被激发,并在躯体的剧场中上演的。我也能够想象情绪的激发和随之而来的躯体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一种情绪状态),如何在一些适合映射这种变化的脑结构中被标记出来,从而构成情绪感受的基础。但对我而言,我无法理解脑的感受基质是如何被有情绪的有机体所知晓的。 我无法想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来回答被我们这些有意识的生物称为“感受”的东西是如何被有感受的有机体所知晓的。通过哪种额外的机制可以使我们每个人都知晓发生在有机体内的感受?当我们知晓自己感受到一种情绪或疼痛时,或者当我们知晓一切时,在机体内,尤其是脑里还会发生什么?我遇到过意识障碍。具体来说,我遇到过自我的障碍,因为要使构成情绪感受的信号被拥有情绪的有机体所知晓,像自我感这样的东西是需要的。 在我看来,克服自我障碍,也就是理解自我的神经基础,可能有助于理解以下三种截然不同但又紧密相关的现象的生物学影响:情绪、情绪的感受、对情绪感受的知晓。同样重要的是,克服自我障碍可能也有助于阐明普遍意义下意识的神经基础。 …… [译者后记] 2005年,国际知名杂志《科学》(Science)在庆祝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125个*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排在第二位的问题是:“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达马西奥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如果说对心智问题的阐明是生命科学*后的边界,那么意识更像是其中的*后一个谜团。”达马西奥的力作《当感受涌现时》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尝试。 意识问题自心理学诞生之初就被列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的费希纳定律即始于对意识阈限的测量。100多年过去了,对于如何科学地测量意识阈限,学界依然没有满意的答案。译者本人在阈下知觉、内隐记忆等与意识密切相关的领域做过不少探索,也深感意识研究之艰难。 而达马西奥在情绪领域的研究工作,尤其与罹患意识障碍的神经疾病患者相处的经历,掀开了窥探意识的缝隙,唤起了他研究意识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当感受涌现时》是达马西奥有关意识在心理层面以及在人脑中如何构建的思考,更进一步说,是讨论情绪与感受在构建自我感中所发挥的作用。理解达马西奥的这些思考不但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更需要理解达马西奥的思维路径。有机体-客体-表象-内稳态-情绪-感受-知晓,这一路径是了解达马西奥如何解构意识的快捷通道。 达马西奥偏爱斯宾诺莎,因其哲学观点为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支点。斯宾诺莎指出:“每个事物莫不尽其所能以努力保持其存在。”作为有生命的有机体,努力存活才能保持其存在。达马西奥认为,正是意识让有机体为存活所做的努力有了更大的可能。 即使作为单细胞的简单有机体,要维持生命的存在,也要维持其内部环境化学特征,即内环境的稳定,也就是坎农所说的内稳态的稳定。 而要维持这种内稳态,有机体就“需要用一种类似知觉的东西来感受不平衡,需要一种以行动倾向方式存在的内隐记忆的类似物,从而保留自己的技能性知识;同样,它也需要类似技能的东西来执行先发制人的或修正性的行动”。 情绪是内稳态调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神经反应的集合,其作用就是引导有机体以各种方式创造有利于其自身生存的环境。有情绪的有机体更容易存活,这使得情绪被作为基因的一部分得以保存。 达马西奥认为,“情绪先于感受”这一观点在他撰写的《寻找斯宾诺莎》一书中得到了详细论证,这意味着情绪和对情绪的感受是两回事。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感受”在字面意义上并不意味着知晓或意识,换句话说,感受既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当然,这也同时意味着,意识也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用达马西奥的话更确切地说,是核心意识和扩展意识。核心意识是一种简单的生物现象,在有机体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是稳定的,非人类所独有;扩展意识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现象,在有机体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进化,有不同水平的组织层次,部分非人类有机体也具有低水平的扩展意识。 ……
    目录
    [目录] **部分 导论 001 本书是关于我对意识的理解,以及它是如何在人类心 智中构建的。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至少面临着两个 问题:脑中的影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脑是如何产生 影像拥有者和观察者的这种感受的?区别它们是拆分 意识问题的一种方法,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全面研究 意识问题变得可行。 01 走到聚光灯下 002 第二部分 感受和知晓 027 正是通过指向内心的、私密的感受,才使得那些指向外部的、公开的情绪可以开始影响心智;但是情绪全 面而持久的影响需要意识,因为只有随着自我感的出现,感受才能被拥有它的人所知晓。 02 情绪和感受 028 03 核心意识 070 04 半遮半掩的提示 091 第三部分 知晓的生物学 113 核心意识是具有基础性的必要条件。在进化和个体发展过程中,它总是比我们现在拥有的扩展意识领先一步。然而,如果没有扩展意识,核心意识将不会引发过去和未来的共鸣。核心意识和扩展意识,核心自我和自传体自我,两两相扣,这样才算完整。 05 有机体与客体 114 06 核心意识的形成 143 07 扩展意识 166 08 意识的神经病学 201 第四部分 知晓的界限 235 意识不是良知。它不同于爱、荣耀和怜悯,不同于慷慨和利他主义,不同于诗歌和科学,不同于数学和技术发明。意识*终是作为一种感受——一种独特的感受而开始的。 09 对感受的感受 236 10 使用意识 251 11 聚光灯下 265 致 谢 271 附 录 术语和脑图 273 译者后记 28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