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则守之以约①,多见则守之以卓②。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 无卓也。 [注释] ①守之以约:以约守之。“约”谓所闻之精要,《孟子·公孙丑下》“又 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注 :“约,要也。”“之”谓孔子之道。 ②卓 :谓所见之卓识。所闻甚多,加以比较就能抽绎出其中的精要。 所见甚多,加以归纳自能发现其中的卓识。 [译文] 听到的东西愈多,愈能用所闻的精要观点来捍卫孔子之道;看到的 东西愈多,愈能用所见的**见解来捍卫孔子之道。听到的东西太少, 就不会有精要的观点;看到的东西太少,就不会有**的见解。 [按语] 本章论述学习应当“多闻”“多见”的道理。古人历来反对孤陋寡闻, 《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但扬雄强调“多闻”“多见” 的目的是*值得注意的。他告诉人们:“多闻”要善于比较,这样才能抓 住其中精要的东西;“多见”要善于归纳,这样才能发现其中的远见卓识。 扬雄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强调?因为他发现汉代“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 诋訾圣人”(《汉书·扬雄传》),所以强调“多闻”“多见”的目的是要 捍卫孔子之道。不如此,学习者就会“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汉 书·扬雄传》)。 12.11 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之恶,而忘人之好。 [译文] 君子欣赏别人的优点,却总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小人欣赏自己的 缺点,却总是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按语]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孔子提倡“躬自厚而 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还主张“君子恶称人之恶者”(《论语·阳 货》)。君子待人宽厚,故常见到别人的优点;律己严格,故不见自己的优 ���。“小人”反此,对己宽容放纵,故将自己缺点视为优点;对人吹毛求疵, 故将别人的优点视为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