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四大圣哲 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推荐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四大圣哲 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推荐

  • 作者:(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著 傅佩荣 译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209366
  • 出版日期:2022年05月01日
  • 页数:280
  • 定价:¥7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是“轴心时代”的核心人物,也是奠定世界主要文明精神底蕴的伟大思想者。在本书中,“轴心时代”的提出者、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借助历史学的批评研究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来呈现四大圣哲于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定位与影响力,令人耳目一新。他拭去过多的神话色彩,带领我们从“人”的角度认识四哲——四哲与我们一样,皆处于人的境遇之中,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怎样击破虚无、困顿、生死、人性限制的枷锁,进而超凡入圣,升华为闪耀着神性光辉的**灵魂,成为人类文明思想范式的***? 雅斯贝尔斯以哲学家之睿智与广博及其自身的曲折经历,丝丝入扣地剖析了四位圣哲的生命核心,让我们得以取法圣哲,直面对**问题,寻找独属于自己生命的答案。 本书译者傅佩荣教授说,《四大圣哲》所教给我的,比整部哲学史所教给我的还要深刻。傅教授以其在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深厚修养,历时七年译成此书,增加了两万多字的译者注释,对文中众多专有名词详加注解,特别对于“孔子”一章中雅斯贝尔斯所引转译文献的偏差之处辨明厘清,堪为珠联璧合。
    文章节选
    苏格拉底是一位出身平凡的雅典公民,父亲以��匠为业, 母亲为助产士 。他靠着一点微薄的遗产以及雅典政府的公民津贴,节俭度日,尚可温饱。他在服兵役期间,曾参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也赶上在提洛与安菲波利斯举行的同盟协商。随后在轮值的政治义务中,他于公元前406 年担任议会主席, 力主公平对待那些指挥阿金努塞战役(Arginusenschlacht) 的将领,而反对暴民处以死刑的要求。此外,他在政治及军事两方面,都不曾刻意寻求任何重要的职位。就一位哲学家的生涯而言,他的妻子克珊西帕没有扮演什么重要角色。 说来很有趣,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相貌。他是位有血有肉站在我们面前的希腊哲学家。根据记载,苏格拉底可谓其貌不扬:他两眼突出,短鼻厚唇,腰围粗巨,蹲在那里活像一个大酒桶。但是他这种粗糙的体格,却也颇耐风寒, 能够吃苦。 我们所认识的是中年时期的苏格拉底,至于他青年时期的容貌就不得而知了。在他成长期间,适逢雅典经历过希波战争 ,正迈向富强、繁荣、光辉的坦途。当他年近四十时,爆发了为祸甚烈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他以英勇的表现而逐渐广为人知。有关他的早记载,是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在《云》一剧中对他所做的调侃(公元前423 年)。 然后他亲眼见证了雅典的没落与失败(公元前405 年)。到了七十岁时,他被控以“不敬神”的罪名,公然受审,并被判处死刑。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在狱中饮鸩而死。 思想发展 苏格拉底的思想发展只能从间接资料推知。他熟知安纳撒哥拉(Anaxagoras)与阿奇劳斯(Archelaos)的自然哲学。1 他眼看着辩士学派(Sophistik)2 形成气候,他本人也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他们的方法,但是这些思潮都无法使他满足。自然哲学对一个人的灵魂毫无帮助;辩士学派实际上也往往把事情弄得问题重重,他们不是在建构一套新学说时出了纰漏,就是在批驳一切旧传统时犯下错误。面对这些时代思潮, 苏格拉底既未提出任何新奇的学说,也不主张任何完备的方法。 终于,时候到了,苏格拉底面临了转折点。当他发现自然哲学对人类的真正问题毫不关心,也觉察出辩士学派在道德方面的堕落倾向时,他还不知道真理究竟是不是确定而独特的。但是他在心中却清楚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意识到自己将承担一项神圣的任务。他像先知一样,肯定自己所受的召唤,但不同于先知的是,他没有任何真理要宣示。他不曾被神拣选以宣告神的旨意。他的使命,只是与众人一起探讨,探讨那众人皆有的、“自我”的真相。他的探讨是毫不容情的,要揭穿一切隐秘。他对自我或一切事物都不预存信念, 只是要求思考、质问、测试,然后再使人回归到他的自我。然而,人的自我只能存在于那属于“真”与“善”的知识中, 所以一个人若想真正成为自我,就须正视这些思考,并且心无旁骛地追随真理的指引。 对 话 苏格拉底生命中的基本部分,是由一连串的“对话”所构成的。他的谈话对象包括工匠、政治家、艺术家、辩士, 甚至娼妓。他像许多雅典人一样,把时间花在街头、市场、体育馆或各种宴饮集会,与每个人都谈话聊天。交谈原是自由的雅典人的生活形态,现在则大异其趣,变成苏格拉底践行哲学思维的方法——他的谈话挑动着、困扰着、压迫着众人内心深处的灵魂。交谈对于真理本身是必要的,因为真理的性质就是如此:它只有在一人与他人交谈时才会展现。为了辨明真理,苏格拉底需要众人;他也深信众人需要他, 尤其是青年需要他。苏格拉底有教无类。 不过,他所谓的教育并不是那种“以先知觉后知”的传授行为,而是使人在相互沟通时返回自身,让真理自动显示出来。因此,他在交谈中帮助年轻人,年轻人也帮助了他。他教他们如何在习以为常的事实中发现破绽,使他们产生困惑,逼着他们一再地去思考、去追究、去探讨,不让他们逃避那随之而来的答案,后,更使他们深信真理是团结众人的不二法门。苏格拉底辞世之后,柏拉图(前 427—前347)继志述事,并在写作上发展出优美典雅的对话体裁。 苏格拉底对辩士学派的抨击,并不像柏拉图那样全面否定。苏格拉底不集结党派,也不大肆宣传;他不妄意评断, 也不建立任何学派或组织。他没有提出任何政治革新的纲领, 或任何知识学说的系统。他不在任何公开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抒卓见。“我一向与人个别谈话,”他在《申辩篇》如此说,然后以反讽的口吻继续解释,“凡是专务于群众演说的 人对自己的生命是缺乏信心的,因此正直之士若想有片刻活于自己,好还是与人个别交谈。这个论证可以再深一层来看。无论政治的形式是民主的、**的或专制的,都无法凭借政治上的手腕来拯救当时虚伪的时代风气。任何改良措施都是空话,除非每一个人能够自我教育,能以内在的觉悟唤醒潜存的真我,能够即知即行、知德合一。只有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公民。” 个人在城邦中固然应该成就功业,但是他的自我也非常重要。一个自主人格所显示的特立独行,一种真知灼见所引发的真正自由,是使人面对崇高神明的后基础。
    目录
    1 苏格拉底 生平 思想发展 对话 生命内涵 审判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 影响 历久弥新的意义 2 佛陀 生平 教义与禅定 教义的叙述 创见 影响 佛陀与佛教对我们有何意义? 3 孔子 生平 基本观念:承先启后 道德上及政治上的规范 基本智能 对“极限”的体认 人格 孔子与对立者 影响 4 耶稣 宣告 生平 人格 影响 结语:有关四大圣哲的一些说明 理解的方法 为何选择这四位圣哲 四位圣哲的共同基础与互异之处 我们对四大圣哲的态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