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要区别是前者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也就是说要获得马氏体组织,钢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钢的临界速度。所谓临界速度就是获得马氏体组织的*小冷却速度。钢的种类不同,临界冷却速度不同。一般碳钢的临界冷却速度要比合金钢大,所以碳钢加热后要在水中冷却,而合金钢在油中冷却。冷却速度小于临界冷却速度就得不到马氏体组织。但冷却速度过快,会使钢中内应力增大,引起钢件的变形,甚至开裂。
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质量分数提高而**,所以高碳钢、碳素工具钢淬火后的硬度要比低、中碳钢淬火后的硬度高。同样,马氏体的塑性与韧性也与钢的含碳质量分数有关,含碳质量分数低,马氏体的塑性、韧性就较好。 本书在工程训练(金工实习)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机械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内容,全书按实践项目分开编写,介绍了机械制造工程训练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便于教学人员组织教学及学生训练。此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机械类、非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训练或金工实习的教材。
工程训练(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是非机械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实践基础。为此,本教材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介绍金属的成型方法、加工方法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主要设备的i作原理及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方法,毛坯制造和零件加工的一般过程及**技术操作规程。
本书结合浙江大学多年教学实践的成果,加以精编。书中的工程训练指导与工程训练报告配套使用,供教学人员选用,以便检查教学效果。
本书中的技术名词、定义符号均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有关数据采用国际标准(SI)和*新**标准。
本教材共分两篇11章,**篇为工程训练指导,第二篇为工程训练报告。参加编写的有陈培里(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6章、第7章、工程训练报告(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车削加工、铣削与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钳工、综合试卷))、唐小卫(第5章)、魏南云(第8章)、倪益华(第9章、第10章、第11章、工程训练报告(数控加工、特种加工、CAD/CAM))。全书由潘晓弘、陈培里主编并统稿。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