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曾国藩家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曾国藩家书

  • 作者:(清)曾国藩
  • 出版社:线装书局
  • ISBN:9787801068231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1日
  • 页数:313
  • 定价:¥3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同治时封侯爵,世袭。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有《曾国藩家书》传世,是研究其人及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
    文章节选
    治军篇
    一 致牧云兄·帮同办理团练
    (咸丰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牧云仁兄大人左右:
    十一月十八发家信一件,交湖南抚台转寄。十二月二十七发家信一件,交益阳县李筱泉明府,托其由常德交云贵折差,转寄。其弟李少荃编修,不知何时可到京中?十月十二所发之信,已于十二月初六接到矣。九月之信,至今未到。弟身体极好,面色红润发胖,在京十余年,无此气象。合家大小平安。尊府人人清吉。
    十二月十三日申刻,湖南巡抚专差送到咨文,十一月二十九奉旨,命弟在本省帮同办理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弟闻讣到家仅满四月,葬母之事,草草权厝,尚思寻地改葬。家中诸事,尚未料理。此时若遽出而办理官事,则不孝之罪滋大。且所办之事,亦难寻头绪。若其认真督办,必须遍走各县,号召绅耆,劝其捐资集事,恐为益仅十之二,而扰累者十之八。若不甚认真,不过安坐省城,使军需局内多一项供应,各官多一处应酬而已。再四思维,实无裨于国事,是以具折陈情,恳乞终制。
    兹将折稿寄京,相好中如袁、毛、黎、黄、王、袁、庞诸君,仅可令其一阅。此外,如邵蕙西、李少荃、王雁汀、吕鹤田有欲阅者,亦可以阅。盖欲使知交中谅我寸心,不必登诸荐牍,令我出面办事,陷于不孝也。
    弟自奉旨后,始知汉阳失守。乡间音问难通,即县城亦无确信。眷口在京或归或否,惟兄与内人裁度。或由浙江江西一路,或由樊城一路,或竟作久住之计,全不作归家之想,均由兄为主。弟僻处乡间,消息不明,不遥决也。
    纪泽儿身体不健,宜常常行动,或坐车至圆明园一二次亦可。无事总宜读书习字.余不一一。
    二 致牧云兄·帮办团练等事
    (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牧云仁兄大人足下:
    前信写就,正拟专人送至省城,请张抚台代为发折。十五夜接张抚台来信二件,知武昌失守,不胜骇叹。郭筠仙于十五夜来我家,劝我到省帮办团练等事。弟以湖北失守,关系甚大,又恐长沙人心惶惧,理宜出而保护桑梓,即于十七日由家起行,二十一日抵省。先以稽查城内土匪奸细为要务,其次则勤于操练。江岷樵所带之壮勇二千,甚为可恃,即留于长沙防守。弟又招湘乡壮勇千名,亦颇有纪律,若日日操练,可期得力。现在大股业已顺长江而下,只怕分股回窜,不得不严为防备。幸张抚台至明决,勇于任事,乡绅亦多信吾之言,或可办理得宜,京中全家,不必挂心。 ”
    湖北既失守,则道途必多盗贼,家眷不宜出京。望兄辛苦照料一切,不胜感激。若冯树堂来京,一切与之商议,必甚妥帖。书不能详,诸惟心照,
    三 致牧云兄·张中丞至湖北履总督
    (咸丰三年正月十二日)
    牧云仁兄大人阁下:
    十二月二十八发家信一件。其时弟以奉旨来长沙,具折陈奏,将折稿封存家信中,不知到否?
    正月以来,弟在省身体平安。九弟于初九到省,知舍问自严亲以下并安好。又接岳父大人手示,知尊府一切平安。正月初二日,余写一信,交湘乡公车刘月槎、贺石农带京,信中言会试后,家眷与公车一同回南。近日仔细思之,恐仍以不出京为妥。盖道途多梗,��不遇粤寇,犹恐土匪所在窃发,终不放心,不如待其稍定,再看机会。
    正月初三日,粤匪自武昌下,水陆两路并发,不识直扑安徽乎,抑入江西乎?现尚未得确耗。南陔先生闻于城门尽节,其夫人及大世兄并大孙女,并于初七殉难。其二世兄与二少奶奶并各孙男女等皆为贼所掠,幸不甚凌辱。昨初三日逆贼下窜之时,闻将城中男女一概裹胁,驱之上船,投江自尽者不可胜数,恐常氏遂无遗类矣,惨哉!
    正月十一日,湖南张中丞至湖北履总督任,收复省城。江岷樵与之同往,弟再三托岷樵嘱其收常氏之遗骸,求常氏之孤孽,不知可得一二否?常氏有一家人由湖北贼中逃难回者,弟亦遣之同往,不知常氏何辜,遭此奇祸,殊不可解。
    弟在省办事,以查办土匪为**要务,以各县之正人,办各县之匪徒,总在访求公正绅耆为下手工夫,其次则操练兵勇。三年之艾,亦须及时收蓄,以为七年治病地步。
    四、九舍弟及刘霞仙、郭筠仙俱在长沙,与弟同居做伴,甚不寂寞。癣疾十愈其八,自在京以来,未尝如此大好,此近日**欣幸之事。
    纪泽读书,求兄勤勤讲解,务使怡然以悦,乃为至善。书不详尽,诸惟心照。顺请日安。
    四 禀父母·练勇往江南
    (咸丰三年十月初四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屡次接到二十三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初二日手谕,敬悉一切。
    男前所以招勇往江南杀贼者,以江岷樵麾下人少,必须万人一气诸将一心,而后渠可以指挥如意,所向无前。故八月三十日寄书与岷樵,言陆续训练,交渠统带,此男练勇往江南之说也。
    王璞山因闻七月二十四日江西之役,谢、易四人殉难,乡勇八十人阵亡,因大发义愤,欲招湘勇二千,前往两江杀贼,为易、谢诸人报仇——此璞山之意也。男系为大局起见,璞山系为复仇起见。男兼招宝庆、湘乡及各州县之勇,璞山则专招湘乡一县之勇。男系派六千人,合在江西之宝勇、湘勇足成万人,概归岷樵统带,璞山则招二千人,由渠统带。男与璞山大指虽同,中问亦有参差不合之处。恐家书及传言但云招勇往江南,而其中细微分合之故,未能尽陈于大人之前也。
    自九月以来,闻岷樵本县之勇皆溃散回楚,而男之初计为之一变。闻贼匪退出江西,回窜上游,攻破田镇,逼近河北,而男之计又一变。而璞山则自前次招勇报仇之说,通禀抚藩各宪,上宪皆嘉其志而壮其才。昨璞山往省,抚藩命其急招勇三千赴省救援。闻近日在涟滨开局,大招壮勇,即日晋省。器械未齐,训练未精,此则不特非男之意,亦并非璞山之初志也。事势之推移,有不自知而出于此,若非人力所能自主耳。
    季弟之归,乃弟之意,男不敢强留。昨奉大人手示;严切责以大义,不特弟不敢言归,男亦何敢稍存私见,使胞弟迹近规避,导诸勇以退缩之路。现今季弟仍认……(以下原缺一百余字)之不可为,且见专用本地人之有时而不可恃也。
    男现在专思办水战之法,拟觯与船并用。湘潭驻扎,男与树堂亦尝熟思之。办船等事,宜离贼踪略远;恐未曾办成之际,遽尔蜂拥而来,则前功尽弃。
    朱石翁已至湖北,刻难遽回。余湘勇留江西吴城者,男已专人去调矣。江岷樵闻亦已到湖北省城。谨此奉闻。
    男办理一切,自知谨慎,求大人不必挂心。
    五 禀父亲·军中要务
    (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二十二日接到十九日慈谕,训诫军中要务数条,谨一一禀复:
    (一)营中吃饭宜早,此一定不易之理。本朝圣圣相承,神明寿考,即系早起能振刷精神之故。即现在粤匪暴乱,为神人所共怒,而其行军,亦是四更吃饭,五更起行。男营中起太晏,吃饭太晏,是一大坏事。营规振刷不起,即是此咎。自接慈谕后,男每日于放明炮时起来,黎明看各营操演。而吃饭仍晏,实难骤改。当徐徐改作天明吃饭,未知能做得到否。
    (二)扎营一事,男每苦口教各营官,又下札教之,言筑墙须八尺高三尺厚,濠沟须八尺宽六尺深,墙内有内濠一道,墙外有外濠二道或三道,濠内须密钉竹签云云,各营官总不能遵行。季弟于此等事尤不肯认真。男亦太宽,故各营不甚听话。岳州之溃败,即系因未能扎营之故,嗣后当严戒各营也。
    (三)调军出战,不可太散,慈谕所诫,极为详明。昨在岳州,胡林翼已先至平江,通城屡禀来岳请兵救援,是以于初五日遣塔、周继往。其岳州城内王璞山有勇二千四百,朱石樵有六百,男三营有一千七百,以为可保无虞矣,不谓璞山至羊楼司一败。而初十开仗,仅男三营与朱石樵之六百人,合共不满二千人,而贼至三万之多,是以致败。此后不敢分散,然即合为一气,而我军仅五千人,贼尚多至六七倍,拟添募陆勇万人,乃足以供分布耳。
    (四)破贼阵法,平日男训诫极多,兼画图训诸营官。二月十三日男亲画贼之莲花抄尾阵,寄交璞山,璞山并不回信,寄交季弟,季弟回信,言贼了无伎俩,无所谓抄尾阵。寄交杨名声、邹寿璋等,回信言当留心。慈训言当用常山蛇阵法,必须极熟极精之兵勇乃能如此。昨日岳州之败,贼并未用抄尾法,交手不过一个时辰,即纷纷奔退,若使贼用抄尾法,则我兵更胆怯矣。若兵勇无胆无艺,任凭好阵法,他也不管,临阵总是奔回,实可痛恨。
    (五)拿获形迹可疑之人,以后必严办之,断不姑息。
    六 致诸弟·湘潭大战
    (咸丰四年四月初四日)
    澄、温、沅三位老弟足下:
    初四日午刻安五等来,接到家信,俱悉一切。父大人声色不动,毫无惊怖,实我辈所万不能及。
    贼于二十七时辰刻破湘潭,即刻分股至朱亭、渌口、株洲一带,掳大河及一宿河之船,又分股至湘乡掳涟江之船。二十八早塔副将在潭大获胜仗,踏破贼营三座,烧毁木城一座,杀贼至六百余人。是夜贼又筑营垒,二十九日塔副将与大战二次,**次烧贼营二座,杀贼七百人,二次真长发老贼拼命出战,塔将又大胜,杀贼千余。初一、初二皆大战,官兵大捷。五仗共杀贼至四千人。三日连破贼营三次,至第四日,贼不敢筑营矣。凡自贼中逃出者,皆自广西起事以来,官兵从无此非常之胜。
    褚太守、彭玉麟、杨载福、邹世琦至湘潭水战,自初一日黎明起至初三止,烧毁贼船至七百余号之多,亦为近来所仅见。现在湘潭贼势甚为穷蹙,若能破城剿灭此股,则靖港以下之贼,朱亭以上之贼皆为易办。
    湘潭大战之时,贼调回湘乡一支兵。我县得以无恙,我家得以**,皆塔副将之功也。
    所可恨者,吾于初二日带水师五营、陆勇八百至靖港攻剿贼巢,申刻开仗,仅半顿饭久,陆勇奔溃,水勇亦纷纷奔窜,二千余人竞至全数溃散,弃船炮而不顾,深可痛恨!惟钓钩子未出队者,略存子药炮位,而各水手亦纷纷尽散,红船之水手仅存三人,余船竟无一水手,实为**可怪之事。
    刻下兄已移寓妙高峰,留数百陆勇护卫。如使湘乡一股竞就扑灭净尽,则天下事大有可为;若湘潭贼不遽灭,则贼集日众,湖南大局竟多棘手之处。尽人事以听天,吾惟日日谨慎而已。余俟续布。
    七 致诸弟·靖港之贼
    (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十四日刘一名四来,安五来,先后接到父大人手谕及洪弟信,俱悉一切。
    靖港之贼,现已全数开去,窜奔下游,湘阴及洞庭,皆已无贼,直至岳州以下矣。新墙一带土匪皆已扑灭,惟通城、崇阳之贼,尚未剿净,时时有窥伺平江之意。湘潭之贼,在一宿河以上被烧上岸者,窜至醴陵、萍乡、万载一带,闻又裹胁多人,不知其尽窜江西,抑仍回湖南测、平一带,如其回来,亦易剿也。安化土匪现尚未剿尽,想日内可平定。
    吾于三月十八发岳州战败请交部治罪一折,于四月初十日奉到朱批“另有旨”。又夹片奏,初五日邹国螭被火烧伤、初七大风坏船一案,奉朱批“何事机不顺若是,另有旨”。又夹片奏,探听贼情各条,奉朱批“览,其片已存留军机处矣。”又有廷寄一道,谕旨一道,兹抄录付回。十二日会同抚台、提台奏湘潭、宁乡、靖江各处胜仗败仗一折,兹抄付回,其折系左季高所为。又单衔奏靖港战败请交部从重治罪一折,又奏调各员一片,均于十二日发六百里递去,兹抄录寄家,呈父、叔大人一阅。
    兄不善用兵,屡失事机,实无以对圣主,幸湘潭大胜,保全桑梓,此心犹觉稍安。现拟修整船只,添招练勇,待广西勇到,广东兵到,再作出师之计。而饷项已空,无从设法,艰难之状,不知所终。人心之坏,又处处使人寒心。吾惟尽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能复计较矣。
    魏荫亭近回馆否?澄弟须力求其来。吾来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庶渐渐务本,而不习于淫佚矣,至要至要,千嘱万嘱。
    八致诸弟·整顿成军稍有把握
    (咸丰四年四月十六日)
    澄、温、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昨寄去一函,谅已收到。十五日接父大人手谕,敬知一切。兄每日黎明看操,现已阅看四日,专看戈什哈及亲兵二种。然有所表率,他营亦将兴起。
    父大人命招湘乡之原水手,赶紧前赴鄂省下游。此时所患者,水手易添,船只难办。
    不特衡州新造之船难以遽就,即在省之船经屡次风波屡次战阵后,亦多有损坏者,修整难以遽毕。且广西水勇、广东水兵皆于五月可到,不得不少为等候,整顿成军稍有把握,然后扬帆东下。
    余近来因肝气太燥,动与人多所不合,所以办事多不能成。澄弟近日肝气尤旺,不能为我解事,反为我添许多唇舌争端。军中多一人不见其益,家中少一人则见其损。澄侯及诸弟以后尽可不来营,但在家中教训后辈,半耕半读,未明而起,同习劳苦,不习骄佚,则所以保家门而免劫数者,可以人力主之,望诸弟慎之又慎也。
    九 致诸弟·祈诸弟禀知父大人
    (成丰四年四月二十日)
    澄、温、植、洪老弟左右:
    十七、十九接父大人十三、十五手谕及澄弟两函,俱悉一切。兹分列各条于后,祈诸弟禀知父大人,兼禀叔父大人:
    (一)水勇自二十四五日成章诏营内逃去百余人,胡维峰营内逃去数十人。二十七日何南青营内逃去一哨,将战船炮位弃之东阳港,尽抢船中之钱米帆布等件以行。二十八日各营逃至三四百人之多,不待初二靖港战败,而后有此一溃也。其在湘潭打胜仗之五营,亦但知抢分赃贼,全不回省,即行逃回县城。甚至将战船送入湘潭河内,各勇登岸逃归,听战船漂流河中,丢失货物。彭雪琴发功牌与水手,水手见忽有顶戴,遂自言并册上姓名全是假的,应募之时乱捏姓名,以备将来稍不整齐,不能执册以相索云云。鄙意欲预为逃走之地,先设捏名之计,湘勇之丧心昧良,已可概见。若将已散者复行招回,则断难得力。衡永之水勇不过五月可到,亦不甚迟迟也。
    (二)广东水师总兵陈大人带广东兵一百,洋炮一百,已于四月初六日到郴,月内可到省。广西水勇亦五月可到。衡州造新船,省城整旧船,皆五月可齐,不至延到七月始行也。
    (三)澄弟自到省帮办以来,千辛万苦,巨细必亲,在衡数月,尤为竭力尽心,衡郡诸绅佩服,以为从来所未有。昨日有郑桂森上条陈言,见澄侯先生在湘阴时景象,渠在船上,不觉感激泣下云云。澄弟之才力诚心,实为人所难学。惟近日公道不明,外间悠悠之口,亦有好造谣言讥澄弟之短者。而澄弟见我诸事不顺,为人欺侮,愈加愤激,肝火上炎,不免时时恼怒,盛气向人。人但见澄弟之盛气,而不知实有激之逼之使然者也。人以盛气凌物诮澄,澄以盛气伤肝致病。余恐其因抑郁而成内伤,又恐其因盛气而招怨声,故澄归之后,即听其在家养息,不催其仍来营中。盖亦见家中之事,非澄不能提新宅之纲;乡间之事,非澄不能代大人之劳也。并无纤介有不足于澄弟之处,澄弟当深知之,必须向大人膝下详禀之。
    (四)王璞山之骄蹇致败,贻误大局,凡有识者皆知之。昨在家招数百乡勇,在石潭杀残贼三十人,遂报假胜仗,言杀贼数百人,余深恶之。余与中丞、提军三人会衔具奏一折,系左季高所作,余先本将折稿看过。后渠又添出几段,竞将璞山之假胜仗添人。发折后始送稿来画,已无可如何,只得隐忍画之。朱石樵在岳州战败逃回,在宁乡战败,逃奔数次,昨到省城,仍令其署宝庆府事,已于十八日去上任矣。是非之颠倒如此。余在省日日恼郁,诸事皆不顺手,只得委曲徐图。昨当面将朱石樵责备,渠亦无辞以对,然官场中多不以我为然。将来事无一成,孤负皇上委任之意,惟有自愧自恨而已,岂能怨人乎?怨人又岂有益乎?大抵世之乱也,必先由于是非不明,白黑不分。诸弟必欲一一强为区别,则愈求分明,愈致混淆,必将呕气到底。愿诸弟学为和平,学为糊涂。璞山之事,从今以后,不特不可出诸口,而且不可存诸心。
    (五)我二十四都之长夫不耐劳苦,好穿长衣鞋袜,不敢远行,时刻思归。余拟在此另雇长夫,其本境长夫,止留三四人在此,以便送信归家。
    (六)率五病故,我绝不知信息,季弟何以并不告我?前澄弟信中有半句,我始骇然。昨葛十一来,乃实知之。刻下已搬柩还乡否?若尚在省,急须写信来,我当设法送归也。其如何病,如何殁,季弟当详告我。
    以上数条,望诸弟细心体贴。缕禀堂上大人为要。
    十 致诸弟·洋炮亦到百尊
    (咸丰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澄、温、沅、洪四弟左右:
    屡日发家信数次,想已收到。实收换部照,须造清册一本,大非易事。现命孙阆青经理此事,恐非二十日不能了,纵不能如请咨部功牌册之精妙,亦不宜太草率也。三月二十二日所发一折,顷于四月二十日接奉朱批并廷寄,兹照抄送回,呈堂上大人一阅。
    广东水师兵已于二十一日到一百矣,洋炮亦到百尊,广西水勇尚未到。衡州所造新船,闻甚不合用,顷有信与萧可兄,令其略改也。荫亭兄到馆,请其催将侯兄速来。并告贵州徐河清、韩超、张礼度并皆奏调来楚,均五月可到也。
    余不一一。
    十一 致诸弟·奏请调贵州、广东兵
    (咸丰四年五月初一日)
    澄、沅、洪三弟左右:
    三十日奉到父大人手谕及三弟信件,俱��一切。长夫俱留在此,吃上头饭,每日给钱百文,实无一事可劳其筋力,故不能不略减也。
    沅弟言我仁爱有余、威猛不足,澄弟在此时亦常说及。近日友人爱我者人人说及。无奈性已生定,竟不能威猛,所以不能威猛,由于不能精明,事事被人欺侮,故人得而玩易之也。
    甲三之论、甲五之小讲,已加批付回。科一、科三、科四之字俱好。科一请安禀,其字画粗大,颇有乃父之风。
    季弟在益阳所领钱文,绅士文任吾等已料理清楚。在湘阴时,即在兄处领得实收,兄到岳州忘告季弟耳。
    四弟初一日与中丞会衔奏请调贵州、广东兵,兹于二十六日奉到寄谕。抄录付回。余不一一。
    ……
    目录
    治军篇
    为政篇
    修身篇
    治学篇
    持家篇
    交友篇
    用人篇
    处世篇
    理财篇
    编辑推荐语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启超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南怀瑾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