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绪论
**节 20世纪70-90年代的美国经济与日本经济
中国有句民谚:“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依据日本社会学家汤浅光朝的实证研究成果,世界经济繁荣**按照平均周期约为80年的速度进行动态地理位置转移: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2000年)。
按照这一可能的历史变迁规律,维持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之久的世界经济**大国、强国的美国,将在新千年到来之际的公元2000年左右失去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1974年曼库尔•奥尔森(Maneur Olson)的《**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以及1988年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的《大国的兴衰》等名著所刻画的美国经济惨淡状况,无疑加剧了当时人们对美国经济在21世纪中前景走势的悲观预期。
无独有偶,正当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80年代举步维艰时,于战争废墟中重建的日本经济却“风光无限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治愈战争的经济创伤,至1955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1956~1973年间,通过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建立钢铁、机械、电力、石油化工、汽车、家用电器等一大批产业结构不断升��的资本密集型企业,日本经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而同期美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3%左右。在这一期间,日本于196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继超过英、法两国后又超越了联邦德国,从而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