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280
  • 定价:¥19.00
有路网官方销售当前缺货!我们给您推荐以下入驻店铺购买:
* 特别说明:入驻店铺图书非有路网直接销售,具体问题请您联系店主。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 广东省
    中山市
    只卖正版,多地仓库发货,有时候会分多个快递发,可以放心下单
    精品二手书店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302463387
    ¥12.10
    3
    99.65分 / 51013笔
    2025-03-18
  • 湖南省
    长沙市
    正版二手 八五成新左右 ,多仓发货,多本可优惠,可开发票,急单慎重,最好先咨询。
    拾光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22.50
    1
    99.82分 / 3752笔
    2022-03-16
  • 广东省
    汕头市
    满90元包邮,只卖正版二手,多仓库发货,亲可以放心下单,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正版书店满90包邮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822242932
    ¥17.10
    2
    99.64分 / 17855笔
    2025-03-20
  • 江苏省
    盐城市
    满10元包邮,不接急单,只卖正版二手,多地仓库发货,
    诚意书店满10元包邮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351653154
    ¥22.10
    4
    99.40分 / 21750笔
    2025-03-20
  • 北京
    北京市
    本店各类图书品种齐全保证正版欢迎下祝大家购物愉快,一生平安
    北京中佳图书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230226648
    ¥5.70
    1
    99.85分 / 394笔
    2024-04-15
  •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兴起,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农村土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农地特别是耕地的非农化趋势日益明显。现行的农村土地保护制度不完善,缺乏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土地保护机制。政府在农村土地保护政策的执行上存在很多问题,效果不理想。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书针对农村土地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政策保护机制的缺陷,以保护农村土地资源为立足点,在国内首先提出用土地信托模式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旨在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土地保护机制——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以弥补现行农村土地保护机制的缺陷与不足。本书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数理技术,研究我国农村土地保护信托机制的可行性、土地信托保护的运作框架和激励约束机制、土地信托保护效果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土地信托保护实现过程中的监控管理及相应制度支持系统与措施搭配。本书研究对加强农村土地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本书首先将我国现有的土地
    文章节选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兴起,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地矛盾特别突出。中国农村土地保护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农村土地(特别是耕地)破坏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土地保护机制,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1.1 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现状
    1.人地关系状况
    我国是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虽然土地资源总量处于世界前列,但土地人均占有量和已利用土地资源中耕地的人均占有量,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数。在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中,山地、高原多,平地、水地少,且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容易开发的土地罗少。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兴起,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地矛盾特别突出。根据国土资源部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公布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420万亩,由2000年10月底的19.24亿亩减至2005年10月底的18.31亿亩,年均净减少耕地1848万亩。……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现状
    1.1.2 土地管理的“耕地怪圈”现象
    1.1.3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中国土地管理模式现状及有效性评价
    2.1 我国土地管理模式沿革
    2.1.1 土地管理体制的**次变革
    2.1.2 土地管理体制的第二次变革
    2.1.3 土地管理体制的第三次变革
    2.2 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政策保护模式
    2.2.1 严格保护耕地的土地管理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
    2.2.2 切实保护耕地的土地管理目标
    2.2.3 服务于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体制
    2.2.4 以耕地保护为主的土地管理内容
    2.3 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政策保护模式有效性评价
    2.3.1 缺乏土地利用的系统性思考与系统性结构
    2.3.2 单纯讲求计划与控制
    2.3.3 耕地保护中的委托一代理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3.1 信托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农村土地保护中的应用
    3.1.1 信托的内涵、起源及功能
    3.1.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含义及特征
    3.1.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优势
    3.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3.2.1 农村土地利用中的外部性分析
    3.2.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作用机理
    3.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评价
    3.3.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经济绩效及评价指数
    3.3.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社会绩效及评价指数
    3.3.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经济社会绩效评价指数的比较
    3.4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3.4.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政策法律环境
    3.4.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现实基础
    3.4.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其他条件
    3.4.4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制约因素
    第4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运作框架设计
    4.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组织形式选择
    4.1.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组织形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4.1.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中信托主体组织形式及适用性分析
    4.1.3 区域差异条件下我国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组织形式选择
    4.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中介服务机构及运作方式

    4.2.1 土地信托保护中介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
    4.2.2 土地信托保护中介服务机构业务流程
    4.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信托契约的设立
    4.3.1 信托财产的界定
    4.3.2 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
    4.3.3 受托人的权利与义务
    4.4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运作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优激励约束机制
    5.1 土地信托保护中相关主体的动态博弈
    5.1.1 有限动态博弈模型
    5.1.2 扩展的动态博弈模型
    5.2 土地信托保护的激励制度安排
    5.2.1 土地产权的激励安排
    5.2.2 土地发展权的激励安排
    5.2.3 其他激励制度的安排
    5.3 土地信托保护中的禁止行为
    5.3.1 土地信托保护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5.3.2 受托人的禁止行为及法律责任
    5.3.3 委托人的禁止行为及法律责任
    5.3.4 政府的禁止行为及法律责任
    5.4 土地信托保护中的相关主体*优决策模型
    5.4.1 地方政府*优决策模型
    5.4.2 农户*优决策模型
    5.4.3 受托人*优决策模型
    5.4.4 地方政府-农户-受托人的综合决策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中的监控管理
    6.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中受托人行为异化分析
    6.1.1 忽视长期效益导致的行为异化
    6.1.2 成本导致的行为异化
    6.1.3 追求资产收益率导致的行为异化
    6.2 土地信托保护过程中监控博弈分析
    6.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效果评价体系
    6.3.1 国外土地保护效果评价框架及借鉴
    6.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3.3 评价流程设计
    6.4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6.4.1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6.4.2 土地信托保护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6.4.3应用举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配套制度与措施搭配
    7.1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7.1.1 产权理论
    7.1.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基本结构
    7.1.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不足
    7.1.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7.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服务体系
    7.2.1 土地信托保护的监督体系

    7.2.2 土地信托保护的中介服务体系
    7.2.3 土地信托保护中的金融服务体系
    7.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特殊税费制度
    7.3.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税制原理
    7.3.2 土地信托保护的税费制度
    7.4 土地信托保护中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7.4.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现状
    7.4.2 农村土地保障的局限性
    7.4.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7.5 土地信托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职能
    7.5.1 地方政府的引导职能
    7.5.2 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
    7.5.3 地方政府的协调职能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实践分析
    8.1 国外土地信托保护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8.1.1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土地信托保护
    8.1.2 英**郡地区的土地信托保护
    8.1.3 日本土地信托模式
    8.1.4 经验借鉴与启示
    8.2 湖南省浏阳市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雏形
    8.2.1 浏阳市农村土地信托概况
    8.2.2 浏阳市推行农村土地信托的条件分析
    8.2.3 浏阳市农村土地信托的主要做法
    8.2.4 浏阳市农村土地信托存在的问题
    8.2.5 经验启示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本书的基本结论
    9.2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语
    本书针对农村土地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国内首先提出用土地信托模式保护农村土地资源,以弥补现行村土地保护机制的缺陷与不足。作者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数理方法,研究我国农村土地保护信托机制的可行性、土地信托保护的运作框架和激励约束机制、土地信托保护效果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土地信托保护实现过程中的监控管理及相应的制度,对加强农村土地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暂无商品评价信息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