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考古学名家杭侃、李裕群推荐。日本第13届滨田青陵奖得主冈村秀典作品)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考古学名家杭侃、李裕群推荐。日本第13届滨田青陵奖得主冈村秀典作品)

  • 作者:〔日〕冈村秀典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120411
  •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8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日本考古学家冈村秀典研究云冈石窟的专著。作者参照中日两国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中国的考古新发现,综合运用样式学、图像学和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云冈石窟主要洞窟的具体年代、信仰内容及其源流、窟内尊像配置所体现的观念、北魏时代武周山石窟寺全景的复原等做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分析。
    文章节选
    第二节 文献中的北魏石窟寺 石窟的营造 关于云冈石窟的开凿,《魏书·释老志》中有如下记述: 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以复佛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文成帝在复兴佛教之初,任命师贤为道人统,师贤是罽宾的王族,游学至北凉,北凉被灭后迁至平城,太武帝灭佛期间还俗行医。和平初年师贤殁后,管理宗教的长官道人统被更名为沙门统,由昙曜担任。这段记载为增强昙曜的权威性,穿插了文成帝御马衔昙曜法衣,昙曜因“马识善人”之说受到文成帝厚遇和世人尊重的逸事。和平元年(460)昙曜上任沙门统后,向文成帝奏请在平城西的“武州塞”石崖开窟五所,即现在云冈的“昙曜五窟”。汉代武州塞位于云冈向西溯武州川而上约2千米处的吴官屯。昙曜五窟开窟年代的上限为460年,五窟内各雕镌一本尊大佛,的佛像达70尺(约20米)之高。 前述文成帝在都城的五级大寺为太祖以下五帝铸造了五尊释迦立像,由此来看,昙曜五窟亦可能是为先帝营造的石窟。 皇帝的行幸 云冈石窟在北魏时期被称为“武州山石窟寺”,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之前的平城时期,文成帝(452—465年在位)与其后的献文帝(465—471年在位)、孝文帝(471—499年在位)皆信奉佛教,然而史书中与石窟有关的记载除昙曜五窟外,只有皇帝的行幸记录。长广敏雄(1976)提出皇帝很可能亲临石窟落成或大佛开光法会的假说,并着眼于《魏书·帝纪》中的行幸记录,将其作为石窟年代的线索,梳理出以下七条,其中也包括没有直接标记“石窟寺”三字的条目。 (1)天安二年(467)八月丁酉,行幸武州山石窟寺。 (2)延兴五年(475)五月丁未,幸武州山。 (3)太和元年(477)五月乙酉,车驾祈雨于武州山。 (4)太和四年(480)八月戊申,幸武州山石窟寺。 (5)太和六年(482)三月辛巳,幸武州山石窟寺。 (6)太和七年(483)五月戊寅朔,幸武州山石窟佛寺。 (7)太和八年(484)七月乙未,行幸方山石窟寺。 其中(1)是献文帝、(2)—(7)是孝文帝,(3)的目的是祈雨,(2)和(3)都是夏天五月行幸,且只记为“武州山”,因此可能亦是祈雨的祭祀。武州山位于平城通往旧都盛乐的大道边,皇帝常在此举行祭祀活动。关于(7)的记载,《资治通鉴·齐纪(二)》(卷136)中则记为“乙未魏主���武州山石窟寺”,而且从方山没有石窟寺这一事实看,也应是武州山石窟寺的误记。由此,文献中显示的行幸石窟寺记录只有五次,即467年献文帝一次和480—484年孝文帝四次。 石窟寺景观 郦道元的《水经注》成书于延昌四年(515)前后,卷13的“?水”是记录桑干河流域地理状况的部分,其中关于武州山石窟寺的景观记述如下: 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祈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径灵岩(寺)南,凿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缔,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开凿在武州川河岸的石窟(图2),西部是尼庵,东部是名为灵岩的僧寺。从郦道元的描述可知,其规模宏大,寺院**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石窟窟顶与河岸。唐朝道宣的《广弘明集》卷3中“今时见者传云,谷深三十里,东为僧寺,名曰灵岩,西头尼寺,各凿石为龛”的描述也大致相同。从《水经注》成书的年代看,这应该是迁都洛阳之后的景观。 此外,道宣《续高僧传》卷1“元魏北台恒安石窟通乐寺沙门释昙曜传”中,关于石窟景观有如下记述: 住恒安石窟通乐寺,即魏帝之所造也。去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镌之,建立佛寺,名曰灵岩。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栉比相连三十余里。东头僧寺恒共千人。 据此可知,昙曜在其奏请所造石窟的通乐寺做住持。隋朝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9中载“至和平三年,诏玄统沙门释昙曜,慨前凌废,欣今载兴,故于北台石窟寺内集诸僧众,译斯传经流通后贤,庶使法藏住持无绝”。《魏书·释老志》中载“昙曜又与天竺沙门常那邪舍等,译出新经十四部”。看来“恒安”与“北台”与平城基本为同一地方,说明昙曜身负复法重任,奏请开凿石窟,并且在石窟寺内从事译经活动,这里除用来礼佛的石窟外,还有讲经和译经的场所。从《昙曜传》亦可知,平常有1000余名僧人生活在东面的僧寺。整个石窟分为通乐寺、灵岩寺等寺院。
    目录
    章 云冈石窟的历史 节 石窟前史 /003 第二节 文献中的北魏石窟寺 /010 第三节 碑文记载的石窟寺复兴事业 /015 第四节 发现与调查 /022 第二章 云冈石窟的开凿工程 节 石窟的源流 /037 第二节 既往的年代观与本书的编年 /042 第三节 ****的大工程 /050 第三章 大像窟的营造 节 前1期大佛的雕凿 /061 第二节 未完成的大像窟——前2期 /069 第三节 中部山崖的大像窟——前3期 /078 第四节 云冈前期的雕像 /095 第五节 大佛与皇帝 /102 第四章 佛殿窟的营造 节 双窟的出现—— 中1期 /113 第二节 彰显冯太后功德的营造事业 /137 第三节 民间造像——太和七年龛 /148 第五章 仿中式木构建筑的石窟 节 佛殿窟的完成—— 中2期 /165 第二节 双窟与“二圣” /193 第三节 佛殿窟的变化—— 中3期 /201 第四节 塔庙窟与汉式服制的确立 /232 第六章 后期造像及北魏之后的云冈石窟 节 迁都洛阳后的中小窟 ——云冈后期窟 /263 第二节 隋唐时代的佛三尊像 /279 第三节 辽金时期的石窟寺复兴 /288 附 录 索 引 /297 参考文献 /309 云冈石窟新旧编号对照表 /321 后 序 /32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