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老子与道德——弱者的哲学
道可,道非,常道:这个狡猾善变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②。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③。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章
万物演化的基本法則可以被人们感知、叙述,也可以不被人们感知、叙述,但它永远在客观地起作用;主观意识可以被人们感知、叙述,也可以不被人们感知、叙述,但它永远在客观地起作用。未被人们认识的天地万物及其演化法则,处于本真的“无”的状态,人们可以从中开始认识万物;已经被人们辨明的事物,则是人们认识万物的源泉和依据。(常有常无,有无相生,宇宙基于此而发展变化。)所以从永恒普遍的虚无中,人们可以体察、感悟到万物演化,即“道”的奇妙;从万物永恒的存有中,人们可以体察到事物运动变化,即“道”的连续。“无”和“有”这两者,同出一源而名称相异,这种同一可谓玄妙。“无”和“有”两者玄奥之玄奥,便是万物演化的奥妙源泉。
老子**章似乎很玄,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论是圣贤还是平民,读到这章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道”是什么?“名”又是什么?老子似乎用极为抽象的词,描述一个极为深奥的原理,让人摸不着头绪。
我大胆地猜测,如果用“‘道’是什么?”去询问当代***的国学家,他们也未必能一语中的。更多时候,我们喜欢用“什么是‘道”,来表述“道”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