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综合知识637
考生分析
2021年的637部分,考查内容基础和热点相结合,没有出现特别偏、特别难的题目。然而,考查的角度却与众不同,例如舆论引导这一考点考查的是舆论引导机制,伊里调查考点考查的是调查的方法,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重基础和细节。同时,考题还与院校老师的经典论文结合来考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也要注意对老师论文的阅读。
名词解释
徐宝璜(5分)
徐宝璜是中国近代**的新闻教育学家、新闻学者。他于1912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学和新闻学,并于1916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徐宝璜是我国先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1918年,他与北大校长蔡元培共同创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任副会长及专任导师,定期为会员讲授新闻学基本知识。1920年起,他先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任教,主讲新闻、经济方面的课程。其代表著作为《新闻学大意》,后改名为《新闻学》,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本新闻学专著,蔡元培称赞其“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因其在我国新闻教育方面的贡献,徐宝璜又被誉为“新闻教育界位大师”和“新闻学开山祖”。1930年6月1日,徐宝璜在北平逝世。
广告效果衰减效应(5分)
广告效果衰减效应,即指广告在其传播过程中,对消费者认知、心理以及行动等层面产生的影响逐级递减。具体而言,广告效果是指通过广告媒体传播之后所产生的影响,或者说媒体受众对广告作出的结果性反应。按照影响程度及其表现形式,广告效果可划分为触达效果、认知效果、心理变化效果和行动效果。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量由上而下呈现递减趋势,这就是衰减效应。
广告效果衰减效应是与广告商及媒介载体的目的相悖的。为了抵消衰减效应,可以通过增加广告投放时长、次数,扩大范围增强到达效果;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受众群体减少无效投放;通过及时接收受众的反馈,改进广告内容和技巧来增强受众在知—信—行层面的效果。
**新闻(5分)
**新闻,即传统记者或自媒体人以**网站和社交媒体为平台,面向公**集报道所需资金,资金筹集成功后便开展调查和报道。作为回报,受助人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需要及时向资助公众呈现报道内容。**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生产与消费模式,是互联网社交化传播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有三:一是面向数量众多、个性不一的群体募集资金;二是提出详尽的新闻报道计划以及回报层级;三是众人以资助形式支持项目,在项目完成后获得相应的回报。
**新闻是一种真正用“受众需求引导内容生产”的模式,满足受众需求的内容获得资助得以执行,强调了受众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新闻促进社会化新闻生产向纵深发展,创新了媒体人的成名路径与逻辑,扩大了新闻生产的资金支持渠道,使得新闻选题长尾化;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过度迎合读者,以商业利益而非公共利益为导向,而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新闻专业主义。
数据库消费(5分)
数据库消费理论是由日本文化研究学者东浩纪在其著作《动物化的��现代》中**提出来的,是一个用于描述九十年代之后日本“御宅族”消费模式的概念。“数据库”指的是一个装满内容制作元素的巨大仓库,其中的元素对受众有着促进其消费欲望的吸引力。在“数据库”诞生之前,受众原本获取、消费内容的驱动力是由内容本身的故事性、叙事性、价值观等要素所提供和支撑的;而在“数据库”模式中,内容生产依托于数据库储备的既有“元素”,创作者的工作变为从中抽取元素、组成人物、编织故事,生产流程成为去**化的网状,每个有吸引力的元素都可以自由进行组合,进而形成内容的整体单元。东浩纪认为,在日本“从现代社会往后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我们的世界观原本是被故事化且电影化的世界观所支撑,转为被资料库式的、界面式的搜索引擎所读取”,出现了极大的改变。“数据库”消费是诞生于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中的商业模式,属于典型的符号消费。一方面,数据库消费极大地提高了内容作品的制作效率,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另一方面,因其低“构思性”的特征,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容作品的同质化,不利于内容的创新。
控制实验法(5分)
控制实验法是处理因果关系问题的传统方法,因其伴随着对实验对象、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而被称为控制实验法。这种方法由卢因和霍夫兰两位传播学先驱从实验心理学中引入传播研究领域。控制实验法需要在经过特殊设计的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进行实验时必须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以观察特殊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控制实验法的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实验课题、选定实验对象、制作信息测试材料、实施测试、提出实验报告。但是很多实验存在人为因素过多、设计场景简单化等局限。因此,实验结果往往有误差,必须对结果加以多元化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反映现实。
舆论引导机制(5分)
舆论引导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重要原则,指政府和媒体通过对有关信息的组织、选择、解释、加工和制作来影响公众舆论,进而促使其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一个过程。而舆论引导机制,是指在舆论引导实施的过程中,执政党、政府为了规定和调控与传媒的关系而建构的特定组织制度。
从传媒当下实施舆论引导工作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看,以下三方面的改进与创新至关重要:一是号令要一致,要针对民众从不同舆论场获知的种种舆论进行引导;二是上下要沟通,推动上下之间互通互动,是舆论引导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三是里外要相知,让传媒和民众沟通,让执政党、政府、民众进行沟通。这样舆论引导良性运作的机制才可能建立起来。
简答题
请简述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的固定样本设计。(15分)
伊里调查是指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大选期间就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在伊里县所作的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展示在1948年出版的《人民的选择》一书中。《人民的选择》一书否定了早期的“魔弹论”的效果观,提出了“意见**”与“两级传播”等许多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重要理论观点。伊里研究是早采用系统的社会调查方法进行的一次研究,在传播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这次研究中,为了追踪个人在政治选举中投票态度的改变,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运用了固定样本访问法,即在一定期间内对固定的调查对象进行反复多次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
首先,访员上门访问,选出3000名尽可能具有代表性的居民组成民意测验组。然后,通过分层抽样,从测验组中选取4个600人的样本组,每个样本组之间都互相匹配,成为整个测验组和伊里县的微缩样本。在这四个样本组中,三个样本组都分别只被重复访问一次,它们是“控制组”以测试重复访问对固定样本组的影响。而剩下的第四组即固定样本组,每隔一个自然月就被访问一次。通过对固定样本组的追踪访问,可以分析每个样本在不同阶段上投票态度的转变及影响因素,并与其媒介接触宣传的情况进行交叉对比。
固定样本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知道谁是态度转变者并了解其特征,积累访问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特征,还可以追踪宣传的效果。相比过往的公众舆论调查仅能提供同一时间点上意见的相关数据,无法分析原因及效果,固定样本法能形成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大大有助于因果分析,是一种解决问题更为有效的方法。
请简述卡尔·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15分)
卡尔·霍夫兰是美国**的实验心理学家,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霍夫兰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研究心理对行为的影响,是研究个人社会交往以及态度、信念转变的先驱。他曾于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部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实验,战后在耶鲁大学组织“传播和态度改变研究”,史称“耶鲁研究”。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有:
,霍夫兰先把心理实验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通过实验,他提出了休眠者效应(sleeper effect),即由于时间间隔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第二,霍夫兰提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认为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导致人们态度的改变,传播效果的形成除了受传播主体的影响外,还会受到信息内容、说服方法、受众属性等各种条件的制约,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三,霍夫兰还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者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的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霍夫兰的研究直接引起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的重视,说服研究自霍夫兰起,成为一个至今仍非常受欢迎的传播研究课题。霍夫兰等人的研究项目既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又是许多大众传播理论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