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想念总是情不自禁
QQ咨询:
有路璐璐:

想念总是情不自禁

  • 作者:房向东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153483
  •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 页数:272
  • 定价:¥5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纪念亡人”的散文集,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作者以独特的切入角度,于普通人身上发现人性之美,在平凡琐事中看清社会痼疾与症结的解决之道,为至亲、挚友、师长立文字碑,寄托哀思并参悟自省。不疾不徐的叙说,平静中有波澜,悲凉中有温热,字里行间能让读者感受到治愈的力量,进而更加热爱生活、敬畏生命。
    文章节选
    古榕渡 这天下午五点三十分,我从三明坐火车到来舟,想从来舟转车去南平。夜里十一点才有火车,间隙三小时有余。于是,我通过陌生的来舟大桥,步行三十分钟,到我插队的王台公社。时间有限,只能逛逛、看看,逛逛古榕渡,看看邹老伯。 我沿着依山傍水的公路走着。富屯溪的水汽夹着几缕土腥味,穿过杉木林的风儿似乎有一股杉木的生甜,而被太阳曝晒后有点臭有点辣的牛粪味,则实实在在勾起了我对知青生活的所有眷恋。 我是来寻旧的吗? 远远地,我已经望得到那古榕渡了。 古榕渡,是王台到来舟一个渡口的名称。顾名思义,这渡口有一株古老的大榕树。是的,这株榕树大约有好几百年的树龄了吧!远看,仿佛是两株树,实际只一株,只是由于树身大,直径约有两三米,叉开来,像倒着的“人”字。古榕老态龙钟,老须纷垂,像是树身下挂着褐色的粗线门帘。岁月沧桑,风雨无情, 古榕树心已经中空,树心内正好可以搭一张小床铺,挨着树躯的地方搭了一个避雨亭,还有一间煮饭的小厨房。摆渡的邹老伯和他的老伴儿就住在这树中了。 树里原来只有邹老伯一人住着。邹老伯以前讨饭来到此地, 1949 年后,乡政府安排他在这儿摆渡,还给他一间住房。后来, 邹老伯发现夜里也不时有人要过河,于是,就钻进榕树中住了下来,在树边搭了个厨房,安闲自在。这么一住就住了二十年。 1960 年,一个逃荒的北方婆娘来到此地,她骨瘦如柴,面黄如蜡。公社书记领着她来到渡口,和邹老伯成了亲。虽是随意点的鸳鸯,却也情投意合,真是缘分。 此后,老两口摆渡、钓鱼、种菜,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我插队时,邹老伯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那时,我被借调到公社文化站,颇空闲。我也喜欢钓鱼,还善喝酒,得空便往古榕渡跑,和邹老伯侃大山,一起钓鱼、喝酒,看富屯溪流水,瞧红太阳落山。久而久之,我们成了忘年交。 …… “又悲又喜的故事” ——怀念魏世英 转眼,魏老先生魏世英去世也已经六年了。这期间,我时不时想写一点文字,以表达对他的谢意和敬意,然而,忙这忙那, 写了几百字,没有写下去。 前些天,整理书柜,我发现自己竟然还保存着一整套《当代文艺探索》,翻了翻,隐约可见魏世英的魂魄游走在字里行间。当年,中国文坛“北有《当代文艺思潮》,南有《当代文艺探索》”。“思潮”兴,“探索”盛,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精神气质。《当代文艺探索》是不死的,魏世英活在这本刊物当中。 八十年代中期,我初出茅庐,魏世英已经是福建文坛的大佬。他先是当《福建文学》的副总,后创办了《当代文艺探索》, 蜚声中国文坛,浩浩荡荡,造就了一批“闽派评论家”。 当年,我认识他,他不知道我。通常,他是在台上发言,我只能远远地聆听、仰望。 除了办刊、搞文学评论以外,魏世英偶尔写杂文。印象中, 他的杂文是作家的杂文,不少是文艺随笔,形象可感,不像纯粹的杂文家,思辨大于形象。几次听他说话,大约都是在有关杂文的会上。他干瘦如柴,蹙眉冷眼,神色凝重,满脸沧桑,长得确实很像杂文。 次与魏世英���上话,就关乎我的人生大事。 八十年代末,我所在的一家综合性月刊被“停刊整顿”,复刊遥遥无期。我进入“退休”状态,基本上无事可干,好在犬子如期而至,老汉在家相妻教子——天天为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洗澡,做操。 某日,台湾饭店开了一场海峡两岸作家的座谈会。会开一半,台湾饭店的老板(也是作家)冯秉瑞对我说:“老魏(魏世英)叫你出去一下,他有事找你。” 我走出会场,魏世英和我握手,诚挚地笑道:“知道你,今天才对上号。”我以虔诚的态度说,我老早知道魏老师,但是没有机会搭上话哩。 魏世英直奔主题:“你现在没事干吧?” 我说是的。 他说:“要不要调到省文联,我们一起办刊?” 诸位看官,这可不是一件人生的大事吗? 他告诉我,他主办的《当代文艺探索》停办了,要改名为《文化春秋》,由理论刊物变成纪实刊物。我写报告文学,也写杂文、散文,刊物需要我这样的人。他还对我说了改刊的原因,强调海南也有一本纪实类的刊物,办得热火朝天,省文联也想有所作为。 …… 安魂之所在 ——《灵魂的归宿:俄罗斯墓园文化》 世人多走进花园,而一些文化人却走进了墓园。这首先让我想起的还是鲁迅。在厦门时,休息了,他和学生别出心裁地到坟地游玩。那时的厦门大学的后面是没有所谓墓园的,有的只是乱坟。可是,作为思想者的鲁迅却在乱坟中发现了思想,他认为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大坟墓;同时,他还有了灵感,坟墓是埋葬过去的,他编了一本自己的旧文章,就取名为《坟》;有喜感的是, 他在乱坟中发现了爱情,在一块许姓墓碑前留了影,还倚靠着墓碑。他把这照片寄给了许广平,意思是,周树人和许家先人在一起哩—— 世上有这样示爱的吗?恐怖极了,也可爱极了。 高莽似乎和鲁迅有同好。他也是一个“寻墓者”,写下了这本《灵魂的归宿——俄罗斯墓园文化》。 高莽是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同时又是美术家,这既保证了他的文字是上乘的,又保证了他的美术鉴赏水平是**的。俄罗斯的一些墓园本身就是艺术园地,而在高莽带着美术家的眼光审视之下,加上散文家的笔调,墓园在历史的云雾中,沧桑而又沉重。所有这些,使得这本书成为我的珍爱之一。未知死,焉知生?五十岁以后,我对关于死亡的书籍都有强烈的兴趣,而这本书也是我时时把玩的。 墓中是令人敬仰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上产生过影响的人物。他们苦辣酸甜的生平可向后人提供人生的启示。高莽既介绍每一座有艺术感有历史感的坟墓,同时也介绍墓主的死以及与他们死亡有关的话题。由于是名人墓园,每一座坟墓,都是一座丰碑。丰碑毕竟还是碑,是石头、青铜等冰冷的材料组成,而有了死者往事、特别是与死亡有关的往事的文学化描述,冰冷的石碑就有了温度,有了灵魂。看书中本身是出色的艺术创作的墓碑图片以及高莽选择的插图,给我的感觉是,阅读此书,仿佛在与墓主对话,与伟大的或是特别的灵魂絮语。我想,如果有机会置身这样的墓园,会拉近与上帝的距离,灵魂也会得到升华。 ……
    目录
    辑 扎根树 / 002 姐姐的小橘灯 / 010 古榕渡 / 013 “浪打浪” / 018 第二辑 “十二月的苦寒草” / 034 书里春秋 / 063 安然离去 / 079 一个早逝的北大才子 / 087 “死刑”无奈被执行 / 098 沉默的人 / 107 “又悲又喜的故事” / 113 “大虫”出门,去了…… / 122 穿越者 / 129 又见零落 / 139 伤逝 / 141 第三辑 无声的落叶 / 148 十五姆 / 154 钓鱼伯 / 159 瘸子的曲线 / 163 陈双喜 / 169 老伴 / 175 有备而去 / 179 风筝 / 184 第四辑 祖父 / 190 祭外婆 / 194 我与地龙及蜈蚣的亲密接触 / 201 岳父 / 207 姑父 / 211 关于父亲的二三事 / 219 附录 死之沉思 / 230 了断 / 242 后的风景 / 246 安魂之所在 / 25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