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机械制造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工程训练系列规划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机械制造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工程训练系列规划教材)

  • 作者:崔明铎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75612
  •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1日
  • 页数:307
  • 定价:¥3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各兄弟院校教学改革经验与教学需求,为适应不同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工程实习而编写的。
    编写中坚持体现教材内容深广度适中、够用的原则,对传统的内容进行筛选,对基本工艺本着“少、精、严”的原则,删减了现在制造业已较少使用的工艺方法,增加了材料表面处理、切削基础知识、数控技术、塑料成形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形基础、零件加工工艺(经济)分析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工程实习教材,还可供高职、高专、成人高校的有关学生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文章节选
    1 工程材料及金属热处理
    1.1 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使用性能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如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等。通常情况下,以材料的力学性能作为主要依据来选用金属材料。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力的作用下所显示的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一应变关系的性能。金属力学性能所用的指标和依据称为金属的力学性能判据,主要的力学性能有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等。
    1.强度
    强度是指金属抵抗**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工程上常用的强度判断依据包括在拉伸试验中所测得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1)屈服强度。是拉伸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应力,可用符号Re表示,国标规定,应区分为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单位为MPa。
    (2)抗拉强度。是指拉伸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大拉应力,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MPa。
    在旧的**标准中*代表屈服点,*代表抗拉强度。
    工程上用的材料,除要求有较高的Rm,还希望有一定的屈强比(Re/Rm)。屈强比越小,零件可靠性越高,使用中若超载不会立即断裂;但屈强比太小,材料强度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抗拉强度是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
    2.塑性
    塑性是指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变形的能力。塑性判据是通过拉伸试验时,以拉伸试样断裂时的*大相对塑性变形量表示的。常用的塑性判据是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断后伸长率用符号A表示,断面收缩率用符号Z表示。数值大小通过拉伸试验与计算法获得。
    材料的A和Z数值越大,表示材料塑性越好,可用锻压等压力加工方法成形,且若零件使用中稍有超载,也会因其塑性变形而不致突然断裂,增加了材料使用的**可靠性。
    ……
    目录
    1 工程材料及金属热处理
    1.1 金属材料的性能
    1.2 铁碳合金相图
    1.2.1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1.2.2 Fe-Fe3C相图的图形分析
    1.2.3 Fe-Fe3C相图的应用
    1.3 金属热处理基本概念
    1.3.1 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1.3.2 常用热处理方法
    1.3.3 化学热处理
    1.3.4 表面覆层处理
    1.3.5 其他热处理
    1.3.6 热处理常用设备
    1.4 常用金属材料
    1.4.1 非合金钢
    1.4.2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4.3 合金钢
    1.4.4 铸铁
    1.4.5 铝及铝合金
    1.4.6 铜合金
    1.4.7 常用型材
    1.5 非金属材料
    1.5.1 高分子材料
    1.5.2 陶瓷
    1.5.3 复合材料
    1.6 工程材料的选用
    1.6.1 选材的一般原则
    1.6.2 常用零件的选材
    思考题
    2 铸造
    2.1 概述
    2.2 造型材料和模样
    2.2.1 型(芯)砂的组成、性能及其制备
    2.2.2 铸造工艺图、模样和芯盒
    2.3 浇注系统和冒口
    2.4 手工造型和制芯
    2.4.1 砂箱及造型工具
    2.4.2 手工造型
    2.4.3 制芯
    2.4.4 综合工艺分析举例
    2.5 机器造型和制芯
    2.5.1 振压式造型机
    2.5.2 射压式造型机
    2.5.3 其他机器造型
    2.5.4 射芯机
    2.6 合金的熔炼
    2.6.1 合金的熔炼
    2.6.2 铸型浇注
    2.7 铸件清理和常见缺陷分析
    2.7.1 铸件的落砂和清理

    2.7.2 铸件常见缺陷分析
    2.8 特种铸造方法
    2.8.1 熔模铸造
    2.8.2 压力铸造
    2.8.3 金属型铸造
    2.8.4 离心铸造
    2.8.5 其他特种铸造方法
    2.8.6 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3 锻压
    3.1 概述
    3.2 金属的加热和锻件的冷却
    3.2.1 加热的目的和加热规范
    3.2.2 加热缺陷及其预防
    3.2.3 加热方法与加热设备
    3.2.4 锻件的冷却
    3.3 自由锻
    3.3.1 常用自由锻工具
    3.3.2 自由锻设备
    3.4 自由锻的基本工序
    ……
    4 连接
    5 切削基础知识
    6 钳工
    7 车工
    8 刨工
    9 铣工
    10 磨工
    11 数控加工
    12 现代加工工艺
    13 塑料制品的成形与加工
    14 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形基础
    15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