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10月华文好书!葛承雍、李鸿宾、张帆、蒙曼联袂推荐!开启两千年朝代循环)
QQ咨询:
有路璐璐:

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10月华文好书!葛承雍、李鸿宾、张帆、蒙曼联袂推荐!开启两千年朝代循环)

  • 作者:刘三解
  •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71417888
  •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01日
  • 页数:824
  • 定价:¥1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周秦之变”是公认的中华文明“分水岭”,这一长达数百年的巨大变革,一般认为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告一段落,以秦制的全面推行和底定而终结。自此之后,中国社会陷入“朝代循环”,直至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武力入侵终止了这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循环。 《汉瓦》侧重于探索“秦制为什么变为汉制”的答案,也就是“周秦之变”后半段的变化历程。作者通过爬梳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资料,勾勒出一幅秦朝制度完全体的图景,认为后世延续两千年的王朝体制,在秦代仍未成形,而真正开启这个循环的,其实是汉高帝刘邦。本书聚焦于刘邦、项羽、吕雉、项梁、熊心、韩信、魏豹、曹参、周勃、刘恒等大家熟悉的名字,在史书字缝之中,一片一片地复原、审视我们耳熟能详的“汉瓦”。
    文章节选
    第1章 其实你一点儿都不了解刘邦 刘邦这个人,出生在战国,出仕在秦朝,又建立了西汉,人生可谓丰富多彩,早年的经历却是扑朔迷离,史书中笔墨**,殊不知,这些基本的事实才是刘邦真正的“本钱”。
    第四节 “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的正解
    司马迁距离战国乱世不过百年,当时仍有过往社会的残迹,所以,他笔下的“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和西汉末年完全荡涤、改造后的社会语境,根本不是一回事。
    《战国策·魏策四》: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西汉末年至今,人们理解刘邦自述的“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着眼点往往在“布衣”,即秦王眼中的“庸夫”,而在刘邦和唐雎的语境里,“提三尺剑”与“士”才是**。
    “剑”,是先秦“士人”身份的象征,哪怕是僻处西陲的秦国,也逐渐学习了这个传统,见《史记·六国年表》: (秦简公六年)初令吏带剑。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简公)七年,百姓初带剑。 “吏”带剑好解释,“百姓”带剑,是不是说秦人无分“士庶”,都开始“带剑”了呢?
    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先秦的“百姓”,实则是指“大夫、士”,也就是宽泛的“血统****”,而非今天理解的“全民”,一个旁证就是秦简公七年施行的另一项改革措施—“初租禾”,措施类似于鲁国的“初税亩”。
    可见,秦国在春秋战国之交,由于魏国对其持续的军事压力,完全丢失“西河”后,开始了对关东诸国先进制度文化的学习,而关东诸侯一样要“分别士庶”。
    这种分别,哪怕是秦统**下之后,依然存在。
    在岳麓书院藏秦简中,一个新名词的反复出现,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那就是“新黔首”。
    “新黔首”对应的是“新地”,也就是新征服的地区,官吏称为“新地吏”,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故地”“故徼”的界限,即秦发动统一战争之前的旧疆,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这个区 域往往被概括为“内史、十二郡”。
    ……
    目录
    第1章 其实你一点儿都不了解刘邦 001 第1节 他是魏人,还是楚人? 003 第二节 刘邦出生地的玄机 016 第三节 他们的名字去哪儿了? 029 第四节 “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的正解 043 第五节 父亲口中的“无赖”其实是“小妾之子” 056 结 语 069 第二章 刘邦的江湖不只是人情世故 071 第1节 在家难靠父母,出门能靠朋友? 073 第二节 秦吏身份带来了什么? 085 第三节 一句大话换来一个帝国? 097 第四节 “赤帝子”为什么要斩“白帝子”? 111 第五节 江湖道义,请刘季先死 124 结 语 138 第三章 沛公发迹史:一年间“三易其主”换来步步高升 141 第1节 反秦战争史上次真正的胜利 143 第二节 东阳宁君,鲜为人知的“伯乐” 154 第三节 “长者”的巧妙背叛,楚国人不打楚国人? 164 第四节 如果项梁不死,刘邦集团将不复存在 174 结 语 189 第四章 刘邦凭什么“先入关中者为王”? 193 第1节 项梁之死背后:吓破胆的项羽与脱队的曹参、周勃 195 第二节 魏王豹,鲜为人知的“西进”伙伴 207 第三节 刘邦西进时的目标可能只是“魏国权相” 216 第四节 “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真的存在吗? 224 结 语 236 第五章 一张汉初功臣表,半本历史密码簿 239 第1节 军功列侯“履历”的正确读法 241 第二节 中涓、门尉、执盾,汉帝国与《墨子》不得不说的故事 258 第三节 秦汉之际竟然有三套军事组织体制 273 第四节 刘邦入汉中之前的“诸将”是什么级别 287 第五节 从“连敖”升职“都尉”,韩信为什么不开心? 303 第六节 为什么萧何是“客”,曹参是“中涓”? 318 结 语 329 第六章 根本不存在的功臣列侯“集团” 333 第1节 “丰沛同乡会”缔造了汉帝国? 335 第二节 同为“丰沛列侯”,凭什么当不得“开国功臣”? 352 第三节 “石榴籽结构”才是汉王朝开国团队的本相 369 第四节 刘邦任命“将军”为什么喜欢后来者居上? 384 第五节 沛县起兵后的“第二把交椅”该谁坐? 403 第六节 吕氏家族到底是不是被刻意遗忘的“创业合伙人”? 417 结 语 436 第七章 西楚霸王到底是谁的继承者? 439 第1节 子虚乌有的“六国**复辟亡秦” 441 第二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457 第三节 “六国后”只是顺应地域认同的傀儡 471 第四节 项氏起兵时的名义根本不是“反秦复楚” 484 结 语 495 第八章 还原失败者项羽的本来面目 497 第1节 韩信为什么终放弃了“仁君”项羽? 499 第二节 没有韩信,就不会有汉帝国 512 第三节 韩信悲剧的根源: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 523 第四节 项羽的本相:借力打力的精明政客 535 第五节 鸿门宴真正的赢家,一顿饭吃下半个楚国 549 第六节 为什么项羽选对了所有答案,还是失败了? 564 结 语 579 第九章 刘邦建立的统治秩序也是“二世而亡” 583 第1节 中国历史上位选举登基的皇帝 585 第二节 吕后一介女流为何能够独掌朝政十五年? 595 第三节 汉文帝登基意味着刘邦的汉朝已经死去 606 第四节 一场政变“吓”出了文景之治 621 第五节 西汉王朝“相权”跌落究竟始于何时? 638 第六节 七国之乱只是一次“受害者联盟”的集体自杀 649 结 语 663 第十章 大汉帝国为什么没有“二世而亡”? 665 第1节 汉高祖“休养生息”?不,是吕后让“大家发财” 667 第二节 秦制2. 0 版:让“黔首”不再是“植物” 691 第三节 汉帝国的军功授爵制度自开始就是一个“骗局” 711 第四节 被骗的60 万汉军老兵为什么没有“讨说法”? 733 第五节 汉文帝大刀阔斧改秦制 756 第六节 汉景帝全面否定汉文帝改革的原因 784 结 语 796 终 章 79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