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增订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QQ咨询:
有路璐璐: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增订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作者:侯旭东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204637
  • 出版日期:2022年02月01日
  • 页数:411
  • 定价:¥1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0204637
    • 作者
    • 页数
      411
    •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01日
    • 定价
      ¥12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将宏观与微观结合,利用传世文献与佛教造像记、碑铭墓志、竹简等,在**制度的背景下,对北朝时期乡村社会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察,涉及“村落”的性质、时空分布状况、“宗族”的含义、“三长”的地位、乡里与村民空间认同、“市”的多重意义、民众的**观念与**认同、朝廷视野中的“民众”,等等,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十分生动、丰富的北朝基层社会图景。增补的《北京大葆台汉墓竹简释义——汉代聚落自名的新证据》一文揭示了在乡里编制之外汉代聚落带有自名的现象;《魏晋南北朝地方社会》 则对这一时期乡村社会情况做了综合性的概括。
    文章节选
    魏晋南北朝地方社会 二 县以下的聚落 六朝都城、州、郡与县,以及那些边境上军事性的军镇,多半都是带有城墙的城池,有些为应付战争,甚至建有两重城墙。而县以下的聚落,自汉代以来就有不少没有围墙,尤其是在江南,并非全部聚居在有围墙的聚落中。比较而言,一般北方的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会达到数百乃至上千,屋舍的排列也很松散,其间甚至散布着田地,聚落中甚至还有空地可以建造佛寺。南方因多山水的地形所限,往往更为分散,形成的聚落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四世纪初因战乱南下的北方人到达南方后建立的聚落亦是如此。 这些聚落往往带有自己的名称,这并不是三国以后才出现的新现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聚落名称就很复杂,秦统一后县以下统一设立了乡、里,两汉继承此制,但是聚落的自名并没有随之消失,文献与各地出土的简牍与时刻显示,南北方多见称为“XX聚”的聚落,北方还有叫做“XX格”的聚落,西北边地的居延则有名为“XX田舍”的聚落,南方的长沙,晚东汉中期(90—112年)就出现了“XX丘”的聚落,并一直延续到三国初年,且数量颇多,在更南方的湖南郴州,则到300年左右,还见于当地发现的木简, 现在中国将与城市相对的聚落通称为“农村”、“乡村”或“村落”,其中“村”就产生于这一时期。目前所见,早的“村”字出现在湖南郴州发现的300年前后的西晋木简上,含义已经和“丘”一样,是聚落的一种称呼。六朝时期北方的聚落多以“XX村”为名,南方也有不少;但南方同时还有很多以“XX浦”、“XX洲”、“XX沟”、“XX渚”等带有南方水乡特色的聚落名。战乱中形成的带有很强防卫性质的聚落“坞”主要存在于动乱时期和地区。 南北各地从未出现过以“XX村”为名一统天下的局面,“村”终成为与城镇相对的聚落通称,与北方称“村”的聚落多,五世纪下半叶南朝官方开始统一用“村”统称涉及聚落的用语(如村县、村长、村司等)有关,直接的动力则是唐初(7世纪初)朝廷的制度规定与随后唐代二百多年的实践。“村”的出现,并非中国基层聚落形态,乃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目录
    从田园诗到历史——村落研究反思 一 被遗忘的世界 二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农村研究 三 方法的反省与研究的思路 北朝的村落 一 村落的时、空分布 二 村落的外观 三 村落与城镇的角色互换:城-乡关系的再思考 汉魏六朝父系意识的成长与“宗族” 一 北朝村落居民的构成 二 汉魏六朝母方亲属的作用与九族、宗族的含义 1.西汉初律令中的母、妻地位 2.日常生活中的母方亲属 3.九族、宗族的多种含义 三 父系意识的发展 1.从“妄变姓氏”到子从父姓 2.父系世系意识的强化 北朝“三长制” 一 三长制设立年代 二 “分置州郡”所见初立三长的成效 三 “三长”名称 四 “三长”地位 北朝乡里制与村民的空间认同 一 乡里制考实 二 乡里制的特点 三 乡里制出现背景的推测 四 乡里与村民的空间认同 北朝的“市”:制度、行为与观念 一 市的分布、形制与管理 二 市:买卖所之也 三 市:交利之所,君子无故不游观 四 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五 明刑立威 六 都市:对外展示国力的窗口 七 结论 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 一 资料 二 安鹿交村居民的来源与构成 三 从造像活动看村民生活 造像记所见民众的**观念与**认同 一为国祈愿概观 二 为国祈愿用语释意 三 三个造像记中的** 四 民众**认同的意义与影响 北朝朝廷视野中的“民众” 一 朝廷对人群的分类 二 何为“民”? 三 君一民:为民父母,教养百姓 四 君一牧守:共治与督责 五 牧守一民:牧与宰 代结论:朝廷、州县与村里——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 一 村民的日常生活及其生活的核心场所:村里 二 村里、州县与朝廷:村民的生活世界 三 村民的世界与帝国的构造 四 官爵名号的颁授与帝国结构及村民世界的维系、再造 附录一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乡”与“乡吏” 一 临湘属乡与乡界 二 乡吏及其职责 三 乡吏的前途 附录二 评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 附录三 北京大葆台汉墓竹简释义——汉代聚落自名的新证据 附录四 魏晋南北朝地方社会 一 引言 二 县以下的聚落 三 居民家庭的构成 四 百姓的活动与团体 五 官府的基层管理 引用书目 初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