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立水桥北(大城市的异乡人:愿你在这些故事里找到自己拼尽全力的影子)
QQ咨询:
有路璐璐:

立水桥北(大城市的异乡人:愿你在这些故事里找到自己拼尽全力的影子)

  • 作者:林特特 著 时代华语 出品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9654120
  • 出版日期:2021年08月01日
  • 页数:264
  • 定价:¥4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一组小说,以《立水桥北》始,是对北京生活的总结、萃取,作者从奋斗在大城市的异乡人着手,呈现这座古老城市的鲜活力量。 《立水桥北》来自三线城市的曾雯雯和鲁小力,举两家之力在北京立水桥北购得一套房产,不料惹上房产官司。他们在处理官司纠纷时,卷入一桩婚骗案,又遭遇时所罕见的汶川大地震。其间,两人迎来了各自的成长…… 《向着明亮那方》少女向亮以电台女主播诗莉为偶像,一路追随她的脚步来到北京。在终于要进入诗莉的栏目组工作时,诗莉却辞职去创业了。向亮认为电波中再也没有她喜欢的声音,于是自己开始做网络电台,谁知一炮而红,成为网红女主播。昔日偶像诗莉向她垂下橄榄枝,力邀她加入自己的公司。在合作中,尤其在诗莉代理的产品涉嫌传销及虚假宣传的过程中,向亮和诗莉,两代媒体人对待**,对待流量变现的态度产生分歧,向亮也需要做出她的选择…… …… 许多刚来北京的年轻人都会选择在五环外、立水桥以北的地方租房,作为在这个城市的站。等慢慢扎下根,经济上宽裕些,再搬进城。这也是我的生活轨迹。 描述这一轨迹时,仿佛看见刚毕业的自己,看见刚成家的自己,看见老旧出版社的竖排稿件,看见警车,看见带着血迹的���锋衣……
    文章节选
    离开北京后,我开始书写北京。
    写作于我,的魔力是时差。
    我们所写的,要么是发生过的,再做点加工;要么没有发生,尚未发生,纯属推理、想象或演绎。
    当你写,你写的内容和写的动作,存在时间的距离;当你写完,成为作品问世,你看到,别人看到,也有时间的距离;是这距离,让我着迷。
    写作时,我常觉得活在两个时段。
    以本系列中的《立水桥北》为例,主人公于 2008 年 1 月接到法院传票,故事就此正式展开。 我在 2018 年的一个深夜,打开电脑,敲下:曾文文急匆匆穿上白色羽绒服离开北京图书订货会,去昌平和鲁小力会师。此时,我的肉体在上海家中,盛夏,房间开着空调,室温 23 摄氏度。然而,我的灵魂回到了 10 年前,我确实感受到了零下 13 摄氏度的北京冬天。
    时间的距离,让我有回到现场的快感。
    回到事发现场。
    我们曾一百次复盘,重来一遍,会不会再犯当年的错误,买下令我们备受折磨的房子。答案是,除非没有遇见它,遇见了,还是会买。
    因为防不胜防。
    写《立水桥北》是后一次复盘。我从床头柜底层抽屉掏出厚厚一摞判决书、复印的相关卷宗,我把它们摊开铺在地板上,我和丈夫在它们周围坐下,重新翻阅,互相提醒,补全那场官司的细节。像一帧帧播放别人的人生纪录片。
    认定防不胜防,就认了,是命中注定的劫难。没什么好抱怨的。 回到青春现场。
    还以《立水桥北》为例,之所以会选择“立水桥北”这个意象,是因为许多来北京的年轻人都会选择在五环外,立水桥以北的天通苑或回龙观租房、买房,作为在这个城市的站。等慢慢扎下根,经济上宽裕些,再搬进城,这也是我的生活轨迹。
    描述这一轨迹时,仿佛重温过去,看见刚毕业的自己,看见刚成家的自己,看见老旧出版社的竖排稿件,看见“无话不谈”节目,看见警车,看见带着血迹的冲锋衣……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开心大过唏嘘。 回到记忆中留恋的现场。
    我于 2018 年搬到上海,便发了疯地想念北京。
    自 2003 年去人大读研,我在北京十五年,它不是我的故乡,离开它,我却觉得背井离乡。
    在上海将一切安顿好,入住新家的夜,我甚至梦见了立水桥的五号线。
    醒来,我哭了,敲击键盘时,我忍不住思索,北京的不同——
    北京,既是国际化大城市,又是一个**的首都,在北京谋生又谋爱的人,和其他大城市的同类一样,有经济压力下的挣扎;有信息时代,知识以****的速度更迭而带来的焦虑;有对未来的迷茫,有对都市病的觉察,或干脆深陷其中。
    但和其他大城市的同类相比,北京人、新北京人,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东西。不一样,因为消息多多、机会多多;平台更大,更容易接触到各行业的前沿。在这里,一夜成名随时发生,看似普通的小人物,原来早有建功立业之心。
    因为建功立业的心,那些被骨感现实折磨得精疲力尽的人,才能饱睡一觉,怀揣理想,继续在路上。
    而欲望和野心在这里似乎也更容易得逞,诱惑如乱花迷人眼,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也随时发生。
    北京虽然古老,但始终保持着活力。北京的活力来自一个个鲜活的人,尤其是小人物。 这一组小说,以《立水桥北》始,均是对我在北京的生活、见闻的总结、萃取,也为我对北京的思念找到一个载体。
    写作过程中,我不断回去。15 年来,我似乎没离开过那几条路,我的故事也大多发生在这几条路,朝阳门内大街、外大街,东直门内大街、外大街,张自忠路、光华路、三里屯、大望路……
    写下它们的名字,就像画一份秘密地图,借写作的时差穿越、重游,证实我仍在那儿,我的生活秩序没有变。
    这让我心安。
    让我面对复杂、变化,保持镇定、放松,让我起码有一半的时间活在我熟悉的地方。
    要做的只是来回切换。
    感谢写作的时差,让我的乡愁得以安放。
    目录
    《立水桥北》 《亲爸后爸》 《向着明亮那方》 《为了孩子》 《大夫》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