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 宛如一抹糕团入口 春是杨柳枝头的**线,也是桃花樱花的次第开;春是鸭的试水,也是燕的呢喃;春是崭新的希望,也如打翻的魔盒……古往今来,大家对春的期待和赞美亘古未变。可我要说呀,在春寒料峭的沪上街头吃到上品“糕团”的瞬间,万般诗意才有了春风般的沁意。 从立春的春饼,到元宵节的汤圆,再到三月三的豌豆黄,从寒食的子推饼、打糕,再到清明的青团……中华大地地域辽阔,传统的春日糕点也从南到北大相径庭,相似的是它们都带着一份春风十里的初心萌动:春饼带着深切的祈祷咬开了冬的口子,弥漫着芳草气息的青团就是春天的色泽,而樱花糕则让人禁不住想将春的柔媚吞入口中…… 老祖宗们创造的许许多多的糕点都带给我们从舌尖到胃里,春风也比不及的柔暖,且让我们品味。 从春饼到春卷:春心是咬出来的 吃在春天里,不是说春天的食物有多丰盛,而是万物苏醒带来的吃的希望从来就非常强烈。照说在旧时,春节青黄不接时有发生,奇特的是在民间,春日的节庆糕点从来不可或缺。 春饼 春饼早是中国民间立春“咬春”的饮食习俗,后来成了贯穿整个春天的食物,似乎每个春天的各个节气都可以吃,尤其是在华北地区,从立春开始,一咬咬到二月二龙抬头,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也要一起咬,再一咬就咬到了清明…… 中国人立春吃春饼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晋朝,盛行大约在唐朝。南宋人陈元靓在其《岁时广记》1 中转述唐人的记载说:“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明朝万历年间才子孙国敉在其《燕都游览志》中记载:“凡立春日, ( 皇帝 ) 于午门赐百官春饼”。 一个必须由天子亲赐专属糕点的日子,可见在明朝立春作为节日之隆重! 做法 春饼由卷饼和菜两部分组成。卷饼的做法是面粉加水搅拌,待到浆浓如糊、筋道有弹性时,摊一团在锅底,轻轻旋转一圈,马上抓起,就是一?薄饼皮。清朝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2 中生动地描述为“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 春饼里的菜,是几种常见的家常菜放在一起炒制而成,现在北京地区的寻常人家通常用的是肉丝炒豆芽、菠菜、粉丝以及鸡蛋等。在古代,这些菜可是大有讲究的,古人所谓立春日吃五辛盘的习俗,指的是要聚齐大蒜、小蒜、韭菜、云薹、胡荽五种时令蔬菜。也不单单是自家吃,而是要盛放在器皿盘子中,相互馈赠,迎春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