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神曲》的宇宙观
QQ咨询:
有路璐璐:

《神曲》的宇宙观

  • 作者:刘会凤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20717946
  •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4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20717946
    • 作者
    • 页数
      240
    •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01日
    • 定价
      ¥42.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以作者博士论文为基础,修改增益而成。本书以时间、空间和灵魂观为框架组织篇章结构,探究《神曲》宇宙观的来源、宇宙模式的架构和特定的文本内涵。部分时间观,分析《神曲》时间的表达方式及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第二部分空间观,概说《神曲》中蕴含的一个戏台,四个世界,**剖析彼岸三界的体系和秩序。第三部分灵魂观,《神曲》中的“居民”是人类的缩影,也是抽象提取出来的人的精神本体。这一章主要从本体论角度分析《神曲》的宇宙观,同时适当引入中国文化中的相关内容作为对照,突出但丁灵魂观的“爱的哲学”。
    文章节选
    《神曲》中的有形宇宙十分明确地呈现为一个喜剧舞台上的三个世界:地狱、炼狱和天堂。再加上舞台下的观众群体即“尘世”构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传统中的全部宇宙,也就是一个宇宙四个世界。《神曲》正面描述的是亡灵三界的生活存在状况,尘世作为观众角色隐形包含在诗篇文本中。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秩序体系按照空间构图的方式来建设,就像是一座无限外延的球形套圈建筑,角色但丁在十重天球建筑中,沿着**轴的“螺旋形天梯”从北半球的陆地平台一直攀升到天府家园。 本书从三个层面来分解《神曲》中的宇宙体系,即时间、空间和灵魂体。角色但丁所走的道路即是“时间”的形状,“时间”是上帝之光启示出来的行程轨迹,时间是太阳运行的轨道和律动。时间是一个明确的坐标轴,X轴有明确的原点和延展的方向箭头,并且有明确的形状,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从原点开始螺旋形向上攀升的时间箭头。这个螺旋形的轴心则是“归向”上帝的垂直Y轴,也就是说时间的形状和结构自身即是其意义所在。时间是道路,是方向,是归向上帝的“爱善”之德,这是灵魂之旅的单向道。《神曲》收纳了1300年之前但丁所熟悉的所有欧洲人文历史和典故,将克里特文明以来的所有灵魂都纳入地狱、炼狱和天堂中,并置了人类的历史时间。人类历史的时间表呈现出类似现代网络信息系统的“共在”状态,如此繁多的时间段和人物信息需要一种特殊的秩序形式来安置。这就是《神曲》三界的体系模式。 从空间的维度来说,《神曲》三界的体系模式按照基督教伦理学的教义来确定分区、分界和分层。基督教神学宇宙观的基础是上帝一元论,上帝所创造的宇宙是“一”也是“多”,因而但丁安置所有人类亡灵的三个国度也依照这个总则。从地球B点到上帝至高天府的核心A点是宇宙体系的中轴线,球形宇宙有了明确的上、下、左、右方向之分。在一条核心轴线上,A点为起点也是终点,是归宿家园,是真理和至福之地,B点是流放的终端,朝向上帝是“上行”正道,反向则是撒旦的地狱深渊,是灵魂永远沉沦的“下坠”之地。在向着上帝A点攀升的过程中,随着太阳的轨迹“向右”沿着弧线形状行走,表征着围绕“皈依”的轴心践行“七善德”的阶梯在正道上前进,任何走平面“直线”的方式都是“曲线”,是错误的弯路;反之,背弃太阳的轨迹沿着“向左”运行的灵魂,则表征着逆旅下行的轴心路线,朝着“撒旦”的B点方向进发,所践踏的是“七罪宗”和“二十二种罪孽”的沉沦覆灭之道。帕特里克·博伊德将《神曲》中的善德和罪恶归宗到两棵树上,一棵是从亚当、夏娃和盘绕在树上的蛇(撒旦)处生根的“智慧树”,所谓智慧(intellectual)也就是懂得分辨“顺从”是“善”、“违背诫命”是“恶”,由此树分支出形式多样的罪恶(vices);另外一棵是从天使报信玛利亚受孕的图景为根基产生的“生命树”,这“生命”就是圣灵耶稣基督,这棵树上分支出各类善德(virtues)。这两棵树又名“罪恶树”和“善德树”。宇宙空间的内在体系就是灵魂体上投射出来的道德伦理之光芒创造出来的类别属性差异。 空间层面除了基督教伦理学的依据之外,还有一个质料形式的依据。这个依据与基督化了的托勒密天文学体系相关。中世纪文化中流行的宇宙论说法是上帝所创的宇宙由两类构成:一类是天使和灵魂体,这是区别于物质形体的特殊质料,是永恒不朽坏的;另一类是有形物质,即有形诸天特别是地球的基本构成元素“土、水、火、气”,这四元素又因为四种素质“干、湿、冷、热”的作用推动而幻化出不断改变形态的宇宙万物。人类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兼具灵魂性和物质性,脱离肉体的灵魂保留着尘世的功德或罪孽,因而形成不同的形质,根据各自的灵魂轻重形质的差异而对应各自的去处或寓所。罪孽重的灵魂如阴影晦涩沉重,沉坠入地狱中;爱德满溢的灵魂轻盈展翅如天使,飞升天国。灵魂创造了他们第二次永恒的命运,灵魂来世的家园就是他今生的为人。
    目录
    绪 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 章 《神曲》中的时间观 节 叙事时间——旅人但丁的时钟 第二节 文本历史时间——并置的时钟 第二章 《神曲》中的空间观 节 彼岸三界的诞生及其目标 第二节 彼岸三界的体系与秩序——“德性、恶习及罪”的学说 第三节 彼岸三界的居住环境——托勒密宇宙论“四元素”说 第三章 《神曲》中的灵魂观 节 《神曲》中的“居民”——灵魂体/心意识 第二节 自由意志说——灵魂行动的哲学 余 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