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绪论
第二节 中国冷盘的形成与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饮食生活反映着社会的等级文化现象,肴馔的优质丰富也是富贵**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力的直接表现。因此,我们也只有通过上层社会的餐桌,才能理清中国冷盘形成与发展的轨迹。
历史上的上层社会,尤其是君王**的宴享,既隆重频繁又冗长繁琐。宴享之中,觥筹交错,乐嬉杂陈。为适应这种长时间进行的饮食活动需要,在爆、炸、煎、炒等快速致熟烹调方法产生之前,古代人无疑是以冷菜为主要菜品的。由于文字记载远远落后于生活实际的早期历史的特点,也由于今天很难再见到历史菜品实物的原因,我们不太了解商代或更早的夏代的详尽的饮食生活情况,但丰富的文字史料可以让我们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周代肴馔的基本面貌,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并推理出我国冷盘形成与发展的清晰的痕迹。
《周礼》便有天子常规饮食以冷食为主的记载:“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周礼·天官·膳夫》);郑玄注:“稍事,为非日中大举时而间食,谓之稍事……稍事,有小事而饮酒。”贾公彦疏:“又脯醢者,是饮酒肴羞,非是食馔。”这表明早在西周时代,人们便已清楚地认识到冷荤(先秦时期,冷菜多用动物性原料制作而成)宜于宴饮的特点,并形成了一定的食规。
《礼记》一书的《内则》篇详细地记述了一些珍贵的养老肴馔,即淳熬、淳母、炮豚、炮群、捣珍、渍、熬、肝膋等,这就是古今传闻的**“周代八珍”。这些肴馔既反映了周代上层社会美食的一般风貌,也反映了当时肴馔制作的一般水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似乎也可以找出一些冷盘的雏形。 真正意义上的高等烹饪教育,始于1983年原江苏商业专科学校开办的中国烹饪专业。随着高等烹饪教育的发展,烹饪专业也由原来的专科层次上升到本科层次。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有的高校又通过相关专业的硕士点,如食品科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等开始招收烹饪专业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等烹饪教育又进一步上升到了硕士研究生的层次。
高等烹饪教育的创办,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教材建设。1990年前后,以原江苏商业专科学校中国烹饪专业为主,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了面向专科层次的**套烹饪专业的教材,基本上解决了创办高等烹饪教育所面临的教材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烹饪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高等烹饪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学层次的提高,2000年前后,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以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为主,联合全国设有烹饪专业的高等院校,编写出版了面向21世纪中国高等烹饪教育、供本科及专科选用的第二套教材,计20种,成为21世纪初国内高等烹饪专业普遍选用的教材。其中,部分教材还被其他相关专业所选用。近年来,随着学科研究的进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修订和对新开设课程教材的编写又成为当前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纺织出版社对高等烹饪教育的教材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版社的主要领导先后数次到扬州讨论教材的修订和编写工作,组织申报了“十一五”**级规划教材和“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并作为“社长工程”来保证出版质量。
本次修订及新出版的教材共计17种。其中《烹饪学概论》、《烹饪原料学》、《烹调工艺学》、《面点工艺学》、《中医饮食保健学》、《烹饪工艺美术》、《中国冷盘工艺》、《西餐工艺》、《宴会设计与管理》9种为“十一五”**级规划教材,《中国名菜》、《中国风味面点》、《餐饮管理》、《烹饪营养学》、《饮食风俗》、《烹饪基本功训练教程》、《饮品与调酒》、《茶艺赏析》8种为“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本套教材实行主编负责制,担任本套教材主编的都是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或主讲教师。为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在先后数次召开教材主编编写会议的基础上,2007年10月,还在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召开了有中国纺织出版社主要领导、教材主编及部分编写人员参加的教材编审会议,对教材的质量和教材格式等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并明确了教材出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