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本书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业文明传统的**,农村的治乱兴衰历来是**治乱兴衰之本。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由农村包围城市*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情感上与农村有着深厚的关系,而且更把广阔农村作为**政权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农村的控制是顺理成章的,这种控制又与**工业化发展目标和“一大二公”的极左路线相契合,铸成了**对农村社会的全面的深度行政控制,其组织形式就是“队为基础,三级所有”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的组织边界实际就达到了村社组织一级,村社组织的行政化使公社权力直接渗透农村社会的内部,“造就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经济控制与行政控制网络,使得**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渗透和控制达到了****的规模和深度”,可见在人民公社时期,村庄一级(大队)的权力结构是比较简单的。一方面在党的一元化领导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权力在横向和纵向上基本都是同质的,其各层级包括公社都大体上是一个单纯接受〔党〕**指令的受控体;另一方面,基层农村社会也是集中统一的**权力支配下的一个行政区域,缺乏*低限度的自组织能力和自治权。由上述两个方面组合而成的村落权力结构是严重失衡的、一边倒的。广大 农村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必要空间。 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体,社区则是公共管理的落脚点,公共管理和社区治理的优化与否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局。改革开放以来,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逐步受到国内理论界的重视,相应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但总的来看,把政府公共管理和社区治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还显得相当薄弱,高水平、成系列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
可喜的是,由知名青年学者金太军教授担纲主持编撰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与社区治理丛书》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作为该丛书的**位读者,我通阅全���,感受良多。首先我想说的是,该丛书的出版对促进我国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和社区管理人才,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无须我多说。
其次,该丛书的具体选题都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管理和社区治理领域的重大课题。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健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推行**公务员制度,治理行政腐败,理顺**与地方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改善社区治理结构,推动基层民主和自治等等。这些课题作为现实中的热点和难点,对它们的关注,需要很强的学术敏感性,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则不仅需要较为扎实的政治学和管理学理论功底,而且有时也要有相当的学术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说,丛书作者的研究方向和治学态度是难能可贵、值得赞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