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胡蝶口述自传(“电影皇后”胡蝶唯一口述实录;多张私人珍藏照片首度公开;
QQ咨询:
有路璐璐:

胡蝶口述自传(“电影皇后”胡蝶唯一口述实录;多张私人珍藏照片首度公开;

  • 作者:刘慧琴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ISBN:9787521212334
  •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01日
  • 页数:324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21212334
    • 作者
    • 页数
      324
    •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01日
    • 定价
      ¥5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电影皇后”胡蝶口述实录。 20世纪中国影史上,胡蝶无疑是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其成名之早、声誉之高、享誉时间之长,在同期电影明星中鲜有人**肩,堪称明星中的明星。她从影40年,主演了90余部电影,几度在观众公开投票选举中被推举为“电影皇后”。 胡蝶不仅仅是一个电影明星,还代表着一个时代和文化。她经历了中国默片到有声电影的迭代,对电影表演艺术规律有着超越于时代的早慧和自觉;兼具传统与现代女性的美德,褪去明星光环依然可以过上平凡笃定的家庭生活;有着坚定的独立人格,不屈从权钱和虚荣,抛弃教条和偏见……自乱世中走来,胡蝶的几次重要人生节点均与历史大事件紧密相连。传闻中与张学良共舞、与戴笠情感纠葛等,书中均做了回应。从一人身上可窥时代气象。 《胡蝶口述自传》为其存世的自传体回忆录,自童年讲起,至晚年隐归加拿大,细致回顾了波折却也壮阔的人生路。
    文章节选
    奔波的童年 像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跨朝代的人,都曾做过“皇上”的子民。我是1908年3月23日(光绪三十四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出生在上海提篮桥怡和码头附近的一个什么坊,名字记不起来了,现在也无处查问。一个坊可以有十来二十栋相连的房子,每栋房子,阔气的住上一家,也可以住上好多家。这种式样的“坊”据说**的上海也还存在。一个坊其实也是一个小小的���界,各自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十年人事尚且几更迁,更不用说数十年,又经历了不同的朝代,可惜“房子”不会说话,也不曾留下记录,否则也无需我在此追忆往事了。 1908年,也就是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再过几年,清帝逊位,改号民国,结束了大清皇朝两百余年的统治,也结束了中国绵延达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制度。我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短短几年就经历了两个朝代。每当谈起我的生年,我母亲必定说:“这丫头就是老佛爷和皇上驾崩那年生的。”我也不知对我是褒是贬,总之,我也就此记住了我出生的年代和背景。 我祖籍是广东省鹤山县坡山水寨村,姑父是唐绍仪的弟弟,姑父母住在上海,也就把住在鹤山乡下的父母亲接到上海。靠着姑父的提携,父亲在京奉铁路上当了总稽查,是个挂名的闲差。说是闲差,却还是要到场应卯,所以全家也跟着父亲长年累月奔波在京奉线上。这种生活虽不固定,却也极有乐趣,使我接触到各地的风土人情,对我以后从事电影工作不无帮助。 人们常说老年人容易忘记眼前的事,却会清晰地记起年轻时的往事。确实如此,如今我还清楚记得火车一靠站,挎着筐子的小贩就叫开了:“两毛一只,又香又嫩的烧鸡!”鸡蛋呢?一块大洋就可以买一大篓,所以也难怪九斤老太①大叹今不如昔了。 我父亲胡少贡为人宽厚,性格开朗,爱开玩笑。我觉得自己性格里有很多酷似他的地方,也幸亏是这种开朗的性格帮助我度过了人生的坎坷。我是独女,没有兄弟姐妹,父亲对我异常宠爱,我年幼时体弱多病,总不肯好好吃饭。为了引起我的食欲,父亲买了各式各样彩绘的瓷器,每幅彩绘都有一个故事;当然这些故事不外乎是些才子佳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的,但经过父亲绘声绘色的描述,我听来格外入耳,不知不觉就会比往常多吃了饭,父亲高兴得不得了。买古董买瓷器成了他的爱好,而我也渐渐地喜欢上瓷器,从欣赏到收藏。 母亲吕氏出生在封建的大家庭,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礼教家庭,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仅粗通文字,但她很懂得处世为人。她慈祥但严格,从不因为我是独女而对我有所骄纵。回顾自己的一生,在待人接物方面受了她很大的影响。她常教育我:“你要别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人好。”她没能说出长篇的大道理,但这句含有哲理、朴实无华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当我步入影坛,小有成就时,她又告诫我:“凡事不要争先,要退后一步,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所以,后来在拍电影时,我总是服从导演的指导,主角也好,配角也罢,我总是尽我的能力去揣摩、领会,让自己进入角色,发挥自己的才能,演好分配给我的角色。这种“尽责”的天性倒是从小养成的。我母亲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即使在抗日战争的逃亡、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也从未分离,战后我和有声、孩子去香港发展,她因年事已高,不愿再随我奔波,就留在上海,后在上海病逝。我的父母都葬在上海郊区闵行的长安公墓,后来因这个地区开发,需要迁葬,原来坟茔已乱,各家捡拾了些骸骨就算是先人的骸骨。反正是人葬我父,我葬人父,都是先人骸骨,同属炎黄子孙,也不必计较了。 虽有父母的宠爱,但独女的生活仍然是寂寞的,父亲在铁路上工作,长年累月奔波在铁路线上,搬家是家常便饭,好在除了细软是自己的,其余家具都由公家借用,经常的搬迁使我缺少固定的童年伙伴,常常是刚和小伙伴玩熟,就又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为了适应环境,为了能在新的环境中很快找到新的小朋友,幼年的我常常喜欢模仿当地人的口音,留神听他们说话,也许是童年生活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使我对语音很为敏感,这种敏感也就带来我以后职业上的便利。 8岁那年,全家在天津住了将近一年,那时我堂妹胡珊、堂弟业培住在我家里,生活一下子热闹了好多,受我影响,胡珊后来也进了电影界,在三十年代也拍了不少片子。她后来也随儿女移民来加拿大,住在首都渥太华,不时也能见上一面。 在天津时,我和胡珊就读于天主教圣公学堂。天主教学校的校规较严,白衬衫、黑裙子,上课都得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课,不得随意言笑。只有到下课放学,走出校门,我和胡珊就像两只飞出鸟笼的鸟儿,嬉笑奔跑,踢毽子,跳绳,尽情疯玩,玩够了,一个铜板买一个大肉包子或是买一大堆天津良乡糖炒栗子,再花一个铜板就可以叫辆黄包车回家。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段日子真是一段黄金岁月。 这个时期家庭生活中一件大事就是父亲纳妾,这件事倒不是父亲的意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母亲很受封建旧礼教的影响,因为自生我后,母亲再也没有生育,所以在母亲坚持之下,父亲纳了妾。庶母高秀贞(我叫她小妈)是位旗人,**后代,过门以后,生下四子一女,妻妾之间,我和弟妹之间都相处得很好。小妈的母亲,我也尊称她为姥姥。我从影以后,母亲就让她跟着我,照料我的生活,我的一口京白,多数是从她那里学来的。也可能因此,坊间有传言说我是旗人。 我9岁那年,父亲辞去这份不大不小的京官,全家回到了广东,但多数日子还是住在广州市区,进了培道学校,和我同学的有后来**的声乐家伍伯就。当年培道学校的学生,后来移居加拿大的人数也不少。温哥华还有培道同学会的组织,我自然是老的校友了。 我在广州度过了整个少年时期,也幸好有这段岁月,才使我这个在上海出生的广东人还能捡回一口较纯正的粤语,不致在以后拍粤语片时出丑。 鹤山是我的故乡,逢年过节也随父亲回乡祭祖,记得那时女性是不准进祠堂的,据说也不上宗谱。但以后我成名了,却又破例有姓有名地列入宗谱。由此可见男女之不平等,妇女之被歧视,皆因旧思想总认为妇女是无能的,当妇女一旦在这个社会显示出自身的力量时,连森严的礼教也都刮目相看了。
    目录
    001 写在《胡蝶回忆录》再版前 刘慧琴 013 胡蝶的形象 郑胜天 016 往事的回忆 胡蝶 从皮影戏到电影 002 奔波的童年 007 电影在中国的开始 009 中华电影学校 015 初上银幕, 《战功》配角 018 友联影片公司 020 主演《秋扇怨》 “天一”的磨炼,“明星”的发展 026 天一影片公司 028 “天一”的磨炼,我看“天一” 032 早期中国电影创作的拓荒者——郑正秋 037 “明星”创办人之一——张石川 039 “明星”的财神爷——周剑云 041 由“天一”转入“明星” 043 与阮玲玉合作拍《白云塔》 047 《火烧红莲寺》 051 在“明星”的前三年 053 会见好莱坞影星 056 奥斯卡金像奖二三事 迎接新时代 062 迎接新的时代 064 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068 国产片上发音片的出现 070 主演第二部有声片《自由之花》 074 外景队北上 077 “明星”外景队在北平 081 故都乡情 085 梅兰芳宴请外景队 087 与谐星卓别林见面 089 电影《姊妹花》 092 《狂流》《脂粉市场》和龚稼农 094 “选后”与其他 考察在发展中的欧洲电影事业 098 参加莫斯科电影节 100 访欧远行的开始 106 梅兰芳的“亲传弟子” 108 莫斯科的记忆 113 《姊妹花》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公映 115 在莫斯科参观 117 梅兰芳誉满莫斯科 119 莫斯科红场 120 莫斯科漫步 122 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之行 125 海外惊闻阮玲玉谢世 127 畅游柏林 131 参观德国的电影制片公司 133 德国举办的国际电影会议 135 柏林见闻 141 《空谷兰》在德国公演 143 访问花都巴黎 149 巴黎的名胜古迹 155 访问英国 167 在英国观看熊式一先生改编的《王宝钏》 170 日内瓦 171 访欧的后一站——意大利 175 回国了! 人生的拐点 182 悲喜交集的1935年 185 影片《劫后桃花》 190 《翡翠马》和《兄弟行》 193 《女儿经》和《女权》 195 与潘有声的婚事 198 《永远的微笑》和明星公司的结束 201 父亲辞世子流产 逃亡的日子 206 避居香港 207 张善琨和新华影业公司 210 1938—1942年的《胭脂泪》《绝代佳人》和《孔雀东南飞》 214 香港沦陷 216 逃离香港 218 避难曲江 220 奔向大后方 221 电影《建国之路》的拍摄 222 在重庆的日子 重庆—上海—香港 228 抗战胜利,回到上海 230 抗战胜利后的电影制片情况 235 再次迁居香港 239 重下银海 243 话说李翰祥和他导演的《后门》 告别影坛 250 《明月几时圆》和《塔里的女人》,告别影坛 253 与姚克教授相逢于台北 255 几句行话,一点希望 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260 新大陆的新居民 263 附录一 曲阑觅芳踪 舞蝶自不群 ——写在“蝶梦百年”胡蝶私人照片展前面 李镇 275 附录二 永远的演员 ——忆与胡蝶的一段忘年交 刘慧琴 295 附录三 胡蝶年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