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诗词与他的哲学 / 1 一、 诗词与哲学的共通 / 1 二、 哲学家诗人 / 4 三、 诗人哲学家 / 11 诗词与他的思想历史脉络 / 17 一、“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18 二、“ 而今迈步从头越” / 26 三、“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37 青年的言志诗与抗日志向 / 47 一、“ 孩儿立志出乡关” / 48 二、“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 52 三、“ 磨砺以待日本” / 57 “不到长城非好汉” ——读1935 年10 月的诗 / 61 一、 一生中写诗多的一个月 / 61 二、 万里征程的磨砺 / 63 三、 柳暗花明的转折 / 65 四、 血战到底的誓词 / 67 诗词与华夏山河 / 71 一、 早年诗词与潇湘洞庭衡岳长江 / 72 二、 土地革命中的诗词与那里的山山水水 / 74 三、 长征中的诗词与高山大河的洗礼 / 77 四、《 沁园春·雪》与黄河气势 / 81 五、《 水调歌头·游泳》与治理开发长江 / 84 诗词与游泳登山 / 88 一、 少年说:“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 88 二、 青年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91 三、 共和国**“乐山”“乐水”,多次畅游长江 / 93 四、 在登山、游泳中的交往和心灵的交流 / 98 五、 希望到与长江齐名的世界性大河去畅游 / 101 第二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 ——与孔子 / 104 一、 游泳思孔 / 104 二、 识字是从孔夫子书中学来的 / 106 三、 好学:对孔子的个传承 / 108 四、 躬行:对孔子的第二个传承 / 112 五、 对孔子君民关系思想和中庸思想有取有舍 / 115 六、 孔子的有些思想批判了一辈子 / 119 “名世于今五百年” ——与孟子 / 122 一、 之志与孟子 / 124 二、 之道与孟子 / 128 三、 之本与孟子 / 131 四、 之智与孟子 / 137 五、 之文与孟子 / 142 鲲鹏击浪和展翅 ——与庄子 / 149 一、 诗意鲲鹏与庄子 / 150 二、 浪漫文采与庄子 / 153 三、 哲学思想与庄子 / 159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与孙武、孙膑 / 164 一、《 西江月·井冈山》与《孙子兵法》 / 165 二、《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与《孙子兵法》 / 167 三、 持久与速决 / 170 四、 知彼与知己 / 172 五、 围魏与救赵 / 174 六、 谋定而后动 / 176 “年少峥嵘屈贾才” ——与屈原、贾谊 / 178 一、 诗惜屈原、贾谊 / 179 二、 语评屈原、贾谊 / 183 三、 文接屈原、贾谊 / 186 四、 志扬屈原、贾谊 / 191 “不可沽名学霸王” ——与项羽、刘邦 / 194 一、 思接楚汉之争 / 194 二、 点评项羽 / 198 三、 点评刘邦 / 202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与曹操 / 208 一、 心目中魏武的分量 / 208 二、“ 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 / 209 三、“ 自明本志好文章” / 213 四、“ 统一北方,创立魏国” / 216 第三篇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与周恩来 / 221 一、“ ‘长夜难明赤县天’并非‘赤悬天’” / 221 二、“ 报纸题字亦看到,为之神王” / 225 三、“ 无限风光在险峰” / 229 四、“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 232 “国有疑难可问谁” ——与罗荣桓 / 239 一、“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 240 二、“ 长征不是难��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 243 三、“ 斥 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 246 四、“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 251 “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与陈毅 / 255 一、 改诗论诗 / 255 二、 诗志相通 / 260 三、 诗咏相通 / 264 四、 诗心相通 / 271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与叶剑英 / 278 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278 二、“ 唱罢凯歌来灞上,集中全力破石头” / 281 三、“ 忽忆刘亭长,苍凉唱大风” / 283 四、“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 285 五、“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 287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与郭沫若 / 290 一、 韶绥毓秀 湘沫钟灵 / 290 二、 悼父赞子 述往励来 / 294 三、 鉴古察今 诗史共鸣 / 297 四、 凤飞岐山 献环毛公 / 303 五、 诗词余事 泰山北斗 / 307 六、 加以笔削 再予审改 / 309 七、 有唱有和 诗坛挚友 / 313 八、 高屋建瓴 入细入微 / 319 九、 雨过天青 晚情似火 / 324 “可一阅班固的《贾谊传》” ——与田家英 / 327 一、 田家英热爱的诗、文、字 / 327 二、 田家英对诗词的贡献 / 329 三、 、田家英对古诗词的共同爱好与交流 / 336 四、 要田家英读《贾谊传》 / 340 后记 /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