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公关与礼仪
**节 从“礼仪之邦”看礼仪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从哪里入门,更有利于了解礼仪?
人们都说古代中国是“礼仪之邦”,作为中国人,当然不能仅仅会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而是应该对这句话丰富、深刻的内涵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和分析中国古代礼仪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透视礼仪的内涵和作用;同时,这对于充分地理解公关与礼仪的关系,正确把握公关礼仪的特点、作用、内容和规范,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礼仪的含义
汉语中,礼仪是一个复合词,由“礼”和“仪”两部分组成。
礼,按《说文》的解释:“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示是神,豊是豆器上放的祭品,豆是“礼器”。所以“礼”本来反映的事物是祭祀敬神,以求神灵降福。由此又引申出表达敬意的意思。敬礼,礼貌就是表达敬意。
仪,按《辞源》解释:(1)容止仪表。《诗经·大雅·蒸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2)法度,标准。《国语·周》中说:“度之於轨仪”。《淮南子修务》中说:“设仪立度,可以为法则”。
把“礼”和“仪”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连用,意思是按一定的制度、法则、标准、规范,以一定的形式和容止仪表,去“事神”、“致福”,去表达某种敬意。
不过,在以后的发展中,“礼”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除了由祭祀敬神引申扩张,把为表达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也称为“礼”(如婚礼、丧礼)外,又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等级制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及行为规范。由于与这些基本意义相关的事物越来越多,于是出现了许多由“礼”组成的词,如:礼物、礼制、礼法、礼数、礼教、礼貌、礼节……
要理解这一文化现象,就需要了解礼仪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也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中国是礼仪之邦”这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