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挑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北京中医医院的一位老大夫,擅长**肝病,慕名前往求医的人很多。他每天热情接待病人,却总苦于应接不暇。1979年,科研部门帮他收了一个“徒弟”,一下子扭转了被动局面。这个“徒弟”开一个**只需十几秒钟,半天就可以看一千多病人。这个“徒弟”怎能这样神通广大呢?原来它是一台电子计算机。这台电子计算机,可以根据肝病的八个主型、三十六个亚型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开出两亿多种不同的**,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这是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医学上的一个事例。电子计算机自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问世以来,已经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方面。例如,它能控制轮船、飞机和宇宙火箭的航行,闪电般地进行*复杂的运算,能回答问题,下棋,代替人做一些劳动,等等。电子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它给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应该认真地加以研究,以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也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电子计算机(人们称它为电脑)能够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具有模拟人的部分思维的功能,这不是说机器也能够思维吗?这样,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的命题还能不能成立呢?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文库选目分为8个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史学类、文学类、艺术类、科学技术类、综合普及类、汉译学术名著类和汉译文学名著类。文库基本上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技文化以及知识普及的各个领域,既能比较全面地反映20世纪我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又能有**地体现近百年来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成果;既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性,又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本书为哲学社会科学类,是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重要贡献。主要是为青年朋友自学哲学而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