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家庭中成药使用指南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家庭中成药使用指南

  • 作者:肖建喜
  • 出版社: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 ISBN:9787557688967
  •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01日
  • 页数:336
  • 定价:¥5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让读者快速、全面地认识中成药,正确使用中成药,是一部男女老幼都适用,整个家庭都受益的中成药使用指南。 书中介绍的常见病涵盖内科、皮肤科、五官科、妇科、男科、儿科、日常杂症7大类别,50余种,讲解了家中、适用面广、经典可靠的中成药及其对应症状和使用方法,还介绍了中成药的挑选指南、存放方法、服用禁忌等注意事项。 另外,作者还根据对古籍的搜索整理和临床实践经验,将穴位外敷法与内服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了内外兼治的疗法。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学会小病自治、慢性病调养、大病预判的有效方法,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文章节选
    以前,家里有人得了病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只能去医院,排队、挂号、抓药。自从我学了医,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还有些慢性病都来问我,好像就有了主心骨似的。但是,我因长年在外,不可能每次都能及时给家人做调理。所以,我想如果我能把一些家里经常会用到的中成药的祛病知识写出来,让家人对照着书就能自己解决一些小的毛病和慢性病,那即使我不在爸妈身边,也不用为他们的健康太过担心了。自己当自己的医生,不用靠别人,就靠古人留下来的古方,以及用古方制成的这些中成药,也能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 中成药虽然好,但是我经常见到很多人手里拿着一瓶非**的中成药,却因为看不懂说明书上晦涩的中医术语而不知所措。我觉得有必要专门写作这样一本书,给大家解说各种中成药针对哪些病症,到底怎么使用,将说明书上晦涩的语言写成大白话,让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另外,我想更有必要讲讲说明书上没有写到的很多中成药的zui新使用方法,让大家经过简单学习就能够掌握从古至今众多**医家的看家本领,自己就能调治平时的诸多常见病、慢性病。 在我学医的过程中,欣蒙各大名师赐教《黄帝内经》《伤寒论》 《本草纲目》《针灸学》等课程,收获颇满!每得空闲,必跟随名老中医出诊学习,得以学到各科诊疗经验精华。后正式拜师于**医家许能贵教授和易玮教授门下,虽主攻针灸,但仍钟情于中药和中成药。古代名医,多针药并施,废一不可,当初惊叹于“随手见功,应针取效”,但中药、中成药未尝不可“效如桴鼓相应”,何况乐意为亲戚朋友指导治病的我,现身在他乡,如果不懂中药和中成药,又不能当面为之针灸,岂不与当初选择学**病救人的初衷相违背? 推而言之,对如我亲戚朋友一样的人来说,如果害怕针灸之痛,又不懂中医,不能自己用拔罐、刮痧等传统疗法来调理的话,那么中成药肯定是zui优的选择了。况且,按照药王孙思邈的遗训,但凡有病之人,我们都要怀慈悲恻隐之心,用心体谅他们的痛苦,如果我能够教会他们在家里给自己治好疾病,真是善莫大焉!中成药是现成的中药**,是经典方剂的精华,既方便服用,效果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我所要做的,就是好好讲讲到底如何使用中成药。而且根据对古籍的搜索整理和临床的摸索实践,我将针灸穴位与中成药结合起来,不仅有内服,还有中成药的外治法,内外兼治,效果非常不错。 众所周知,中医是根据证来用药的,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证”是由一组相关症状或体征所构成的。例如,血压高的老人,很多都会头昏目眩甚至胀痛、面红目赤、急躁心烦、容易发火,这一系列症状即组成了肝阳上亢之证。另外,同一种病可能有���同的证,如感冒有风寒和风热之分,这时就要分别用不同的中成药来**,这叫同病异治;不同的病可能表现出同一个证,如慢性肾炎、糖尿病都可以表现出肾阴虚证,都可用六味地黄丸来**。 鉴于此,我在本书中既讲到了家庭小药箱中多种常备中成药的治病方法,也分别讲到了常见病的中成药内服外治法,希望献给您的是一本真正看得懂、用得着的家庭中成药使用手册。 在本书的第 1 章,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中成药的一些基础知识,教您认识一下中成药,包括使用中成药的一些注意事项、服药时间的讲究,以及挑选和存放的一些技巧和禁忌,您一定不能错过。 第 2 章,我选择了一些zui常用、适用面zui广的、家庭小药箱中 的、经典一方多用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建议您家里平时一定要有,以备不时之需。 第 3 ~ 8 章,为了大家的使用方便,对病查药,我以疾病来索 引,分别选取了内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男科、儿科等各科疾病中zui适合用中成药来调理的疾病。每种疾病基本都包括了内服法和方便**的外治法。 在本书的zui后,我将本书提到的常见中成药,按字母排序,做了一个索引,方便您更快捷地查到某一种中成药都有哪些用法,分别在书中的哪一页。zui终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您看得明白,用得方便。 这本书是我写给家人、朋友的,也送给您。希望您和家人都能从容不迫地去面对疾病。 01 中国人用药要懂这几条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曾经有位美国朋友这样问我:“难道你们中国人天生就会煎药 吗?”在西方人看来,煎药这样的工作是必须由制药工程专业人员来完成的,他们对于中医给病人开出一堆中草药而让病人自己回家煎熬很是不解。也有人不信邪,想学学中国人自己煎药,却被不知情的邻居以制造毒气之嫌疑告到警察局。 这真是啼笑皆非的事情!但是不可否认,煎药对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也实在是一种“煎熬”。费时不说,其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先煎后下、煎前浸泡、煎**具、水量、火候及时间掌控都很讲究。而且,经过这“煎熬”出来的药也是得捏着鼻子才能咽下的。 又想要中草药的**,又懒得煎药,还不想捏着鼻子喝药汤子,世上有没有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好事儿呢? 让我告诉您吧,中成药就能做到这一点。 简单地理解,中成药就是用一味或多味中药制作的现成的药,是可以像西药一样拿来就用的。而且通常情况下,中成药由多味中药组成,分为丸剂、片剂、散剂等多种剂型,剂型不同,使用方法不同。 我们去药房,常看到**药和非**药是被区分开的。**药需凭医生**购买,往往被锁在一个单独的药柜里面,患者一般不能自己接触到。购买非**药则不需要**,药品包装盒上标注着“OTC”字样,可以很方便地自行查看和选购。本书写的绝大部分药都是非**药。一般来说,非**的中成药比非**西药使用起来更加**。 构成中成药的中药大部分取自某些天然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的整体或部分,这些动植物及矿物因其生长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了各自的偏性。例如,锁阳野生于沙漠戈壁,其内有大热,用于补肾阳,**阳痿、早泄等效果颇佳;又如鳖,常年生存在水下,深得阴气之重,补阴之功非比寻常! 中药正是利用药材本身的偏性来补足人体之不足,从而达到使身体阴阳平衡、治病保健的作用,也就是“以偏纠偏”。 中成药是一个军团,中药则是“霰弹枪” 中药是多靶点的“霰弹枪”,霰弹有霰弹的好处,可以各个击破! 当某一方面的力量不足时,借助其他中药一起来攻关,这就成了方剂。把沿用时间长、**确切的方剂做成现成的药,就成了中成药。 中成药的作用比单味中药更为强大!如果把一味中药比作一个连队,那么一种中成药堪称一个军团,这个军团各方面人员齐全,和谐统一。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中药叫作君药,就像皇帝;起辅助作用的中药叫作臣药;协助君、臣药起**作用,或**次要症状,或消减君、 臣药毒性的中药叫佐药。佐药不是一味地吹捧君、臣药,有时候也要 唱唱反调,却是赤胆忠心、为大局考虑的;将**引到所要治病的经 脉或器官上面,或起到调和诸药作用的中药叫作使药,如甘草。 以桂枝合剂为例,桂枝合剂源于桂枝汤,君药即桂枝,温阳通络,发汗解表以祛除肌肤表面的风寒;臣药为白芍,味酸而具有收敛阴液(如汗液)的功能;二药相辅相成,桂枝本通过发汗而祛除风寒,有白芍则使发汗不至于太过;佐药是生姜和大枣,生姜帮助桂枝发散风寒,还可以和胃止呕,大枣补脾而壮中气,二药帮助**风寒感冒引起的呕吐、疲倦乏力、不欲饮食等症状;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一起同仇敌忾,风寒自会闻风丧胆! 同仇敌忾,一病需多药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都具有相关性。中成药的优势恰恰在于不是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相关的脏腑整体去调理。 有个病人跟我说,吃了我开的麻子仁丸后,不仅大便通畅了,而且冬天常发的支气管炎也好了,心情一好,脾胃功能也跟着改善了,整个人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其实这就是中成药的整体观念。 另外,还有一个叫作辨证论治。比如说,同样都是便秘,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三黄片解决的,肠胃有热会导致便秘,有寒也会导致便秘,您得先根据表现症状分清是哪种类型的便秘才行。 大便不通,肛门灼热,小便黄而频繁时,这是肠胃燥热证,须用麻子仁丸泄热行气**;大便艰涩而小便清长,四肢不温,喜热怕冷,是阳虚便秘证,须用苁蓉**口服液,效果才zui好。这两个证型,如果用错了药,效果就会南辕北辙了。 生活中,您可能听说某人吃了某某中成药效果很好,但自己吃了以后效果却不明显,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往往就是犯了没有辨证论治的错误。 一病需多药,也叫作同病异治,指的是同一个病可以归为不同的证,用不同的**来**。 总之,您记住一点,中医中药是辨证论治的,是根据不同的证而选用不同中成药的,抓住了这个本质,就不会被纷繁复杂的术语和其他人的经验迷惑了。
    目录
    自序:让老百姓真正看得懂、用得上 01 中国人用药要懂这几条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_ 002 内服和外用,内外兼治 _ 007 中成药常见剂型全知道 _ 012 看明白药品说明,买药有主见 _ 016 “是药三分毒”,用药须谨慎 _ 020 02中**庭中成药 云南白药:还有其他很多妙用 _ 026 六神丸:想清热**、**止痛,就试它 _ 031 藿香正气:不只是祛暑良方 _ 036 六味地黄丸:出身**的补肾佳品 _ 039 逍遥丸:养血调肝实力派 _ 044 狗皮膏药:应对一切虚寒的疼痛 _ 047 京万红软膏:对小面积烧伤、烫伤**好 _ 051 伤湿止痛膏:一般风湿痛,哪痛贴哪 _ 054 风油精:驱蚊、止痒、提神之外用途多 _ 058 正骨水:跌打损伤、关节痛皆可用 _ 062 冰硼散: 一吹一敷,痛痒消失 _ 065 金黄散:**疮疡初起、红肿热痛 _ 068 中华跌打丸:消肿止痛、**化瘀 _ 070 三黄片:又湿又热,找它准没错 _ 073 03感冒发热,用药有讲究 感冒:辨别风寒和风热是**关键 _ 080 发热:不要因为温度不高,就不当回事 _ 095 热毒:冷静对待那些被“封神”的清热**药 _ 099 咳嗽:必须对症**,否则适得其反 _ 106 04脏腑疾病,这些药常备无患 心脏不适:麝香保心丸日常、急救都能用 _ 114 心脑血管堵塞:血栓通帮你扩张疏通 _ 118 肾虚:左归丸、右归丸保驾护航 _ 120 脾虚肥胖:归脾丸补脾气养心血 _ 126 各种原因导致的腹泻:云南白药粉可缓解急治 _ 141 便秘:麻子仁丸润肠** _ 147 胃下垂、子宫脱垂 : 补中益气丸补中气 _ 150 05日常杂症,巧用药有** 失眠:睡得香甜安稳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_ 154 头痛:有些可一丸通治,有些需区别对待 _ 159 湿热:夏令季节,拒绝湿邪热邪 _ 165 糖尿病:攻克 2 型糖尿病,服药有道 _ 171 中风:预防和后遗症**都不落下 _ 175 酸麻胀痛:肩颈痛、关节炎,是风寒湿作祟 _ 178 痔疮:劳人伤财的手术并非选择 _ 187 06五官病症,用对药有惊喜 脱发、白发:七宝美髯丸补肝肾精血 _ 192 结膜炎:清心明目上清丸清热泻火 _ 195 耳鸣、耳聋:耳聋左慈丸滋肾养阴 _ 197 牙痛、口腔溃疡:清胃黄连丸祛火气 _ 200 慢性咽炎:铁笛丸润肺利咽 _ 203 慢性鼻炎:千柏鼻炎片宣肺通窍 _ 207 痤疮、酒糟鼻:当归苦参丸**、凉血 _ 210 07男人和女人如何家庭用药 女性篇 肝气郁结:把肝顾好,才能做快乐女人 _ 218 妇科炎症:“下边”的痒和痛不必再忍 _ 223 虚寒痛经:不是挺过去就得了的事 _ 228 哺乳困难:奶水太少太多,各有招数应对 _ 231 产后恶露:让产后清清爽爽、不痛不扰 _ 233 气血不畅:斩断可能引发的连锁症状 _ 236 气虚血虚:找到根源,气血双补 _ 238 男性篇 气血双亏:乌鸡白凤丸不是女人的专利 _ 243 男性不育:一味地补肾不可取 _ 245 阳痿之症:小小一丸,补心又治“不行” _ 249 前列腺炎:结束慢性炎症到增生的痛苦之路 _ 251 08孩子小病小痛,父母会对症下药 感冒:孩子感冒的类型不能单纯按季节来分 _ 256 咳嗽:风寒、风热、肺热、痰湿型咳嗽,要分清 _ 264 厌食:不想吃饭、消化不良和饮食无节的恶性循环 _ 267 呕吐:脾胃娇嫩、发育不良,更需小心呵护 _ 271 腹泻:温凉变化易伤脏腑,夏秋是高发期 _ 272 遗尿:五岁以后还尿床,要高度注意 _ 275 其他:多动、易上火,是阴虚阳亢惹的祸 _ 280 索引 常见中成药对应症状及使用方法 _ 285人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