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漫长的21世纪,新的“赶考” 1949年,提出赶考命题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点上:从一个地方性的武装力量成为中国全国性的执政党。 2021年,中国共产党同样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国共产党这次进的“京城”比北平还要大,“赶考”的题目比成立新中国还要难。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20世纪血与火的世界革命洪流中,中国革命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启航,却注定要驶向全中国,驶向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本身是对进入“漫长的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反抗,而这种反抗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20世纪末遭遇了重大挫折。有的学者将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称为“短的20世纪”,这个“短的20世纪”是对“漫长的16世纪”的反抗,但是同样属于“漫长的16世纪”的一部分,从一个宽阔的历史视野来看,“短的20世纪”并非“漫长的16世纪”“历史总结”的短暂偏移,而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未来、“漫长的21世纪”的历史序幕。 就如同“漫长的16世纪”持续了数百年,“漫长的21世纪”也将持续数百年。人类社会正经历着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本上就是从“漫长的16世纪”进入“漫长的21世纪”而带来的结构性动荡。 “漫长的16世纪”是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的世纪,“漫长的21世纪”则是智能革命、智能文明的世纪。智能技术革命将导致人类社会发育出类似各种感官(如各种摄像头)、神经通路(如5G)、智能**(如城市大脑)的**智能体系。生物技术革命,将带来人生命形态的非自然改变,通过**、人机植入、基因编辑、纳米技术等人体增强技术,人类将能够实现生命形态的自我改造。能源技术革命,将导致非化石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成为人类主要能源���这三大技术革命叠加产生,由此改变了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结构:能源、信息与生命,将使人类社会进入智能经济、智能社会、智慧政府的三位一体的智能文明时代。 “漫长的16世纪”是资本主义世纪,“漫长21的世纪”则是社会主义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体化的过程,表现为国内**矛盾的缓和,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的共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资本主义一体化过程开始断裂,国内的**矛盾激化,表现为不同群体之间冲突加剧;国际上,南北矛盾、东西矛盾激化,出现了逆全球化,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遭遇**挑战,人类的和平与发展遇到****的挑战。资本主义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制度文明,随着人类进入智能文明时代,资本主义制度会日益表现出其局限性,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随着生产活动的共生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的束缚越来越突出;随着物质生产的供给越来越充裕,和稀缺性相联系的私人产权制度会逐渐失去效力,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会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日益表现出巨大的活力与吸引力,社会主义是与智能文明相适应的制度模式,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是制度升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逐渐表现出降维打击的特征。与工业文明时代的私益性特征不同,智能文明时代的突出特征是共益性,而这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性质高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使智能文明时代的生产活动能够拥有更好的、更先进的基础设施。社会主义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消费、公共投资,能够更好突破经济增长的有效需求不足瓶颈。社会主义政党与社会组织的网络性、互通性特征,能够更好地超越工业文明时代科层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