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小民家国:赣鄱古村落的文化表达
QQ咨询:
有路璐璐:

小民家国:赣鄱古村落的文化表达

  • 作者:李桂平
  •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7807683551
  • 出版日期:2021年07月01日
  • 页数:320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江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荟萃,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美誉。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才能让地方文化更加鲜活?作者遍访江西古村落,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让消逝在历史烟尘中的人和事活起来。
    文章节选
    关西之围
    我多次去过龙南,却不识关西。这一次直赴关西,虽是上午,心头还是涌上“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无端生出幽古情愫。
    公元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王阳明主持南赣剿匪,在程岭设关。处在程岭之西的这个地方得名“关西”。其实,关西之前应有他名,只是无人计较,似乎“关西”正好。
    关西之地青山环抱,盆地中的小河只见来水不见走水,水口处金龟把守,正是**家心仪的风水**。传说,关西徐氏始祖徐有翁做货郎时,走村串户卖吆喝,偶遇风水大师赖布衣,两人处得很熟。经赖布衣指点,徐有翁寻得关西这块风水**。公元 1237 年,关西以火一样的热情接纳了远徙而来的徐有翁。
    关西多姓杂居,徐氏祖先与大多数姓氏一样,以种地务农为主,兼做木头生意,由于关卡繁多,一单生意下来,并没有几个钱上手。自徐氏迁居关西,到十三世祖徐立孝时,四百八十多年间,徐氏并未出现发达的迹象,似乎辜负了这方**。但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出现了转机,关西徐氏涌现了“五个翰林三个半”(龙南出了五个翰林,而关西占了三个半。半个是徐家女婿),以及营建关西新围的徐老四等商贾大佬。
    徐老四本名徐名均,在兄弟六人中排行老四。在关西,我听到多的是关于他的故事。龙南文物局张局长是关西人,对客家围屋有很深的研究。他跟我说,过去龙南的木材被称为“龙木”,关西是龙木的主要产地,徐老四的父亲徐立孝的“西昌号”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由于苛捐杂税多,所以赚钱并不多。徐老四从小跟随父亲闯荡江湖,三十岁时接过父亲放排贩运木材的生意。他的运气果然比父亲好。一次木排泊在赣州,一位落难公子求上门来,恳求徐老四带他回南昌。徐老四不仅答应,而且一路上细心照顾,木排泊在南昌,徐老四又给了公子一些银两让他回家。第二天,公子家人抬着轿子来请徐老四,这才知道受他相助的是道台家的公子,因为跟家人赌气,流落到赣州。道台大人为了感谢徐老四,给了他一道手令,凡是烙有“西昌”字号的木头一律放行,免收捐税。一夜之间,西昌字号成为抢手品牌,徐老四成为赣江上做木材生意的老大。从此,徐老四的生意顺风顺水,越做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赣州、信丰、龙南等地开始出现徐老四的药铺当铺。
    关西多围,保存较好的有40多座,建筑年代自明末到清末,跨越三百多年。这种四面围合聚族而居的居所让关西盆地古意盎然。被誉为“围屋**”的关西新围气势恢宏,建筑面积11 448平方米,分三大功能区:是防御区,第二是生活区,第三是后花园。围屋主人就是徐老四。他从四十七岁开始建关西新围,直到七十六岁才完工,历时二十九年,耗银数百万两。
    从围外看,关西新围近乎方形,四角有四个高大的炮楼,长近百米,墙上布有几百个梅花枪眼和外大内小的射击孔、瞭望窗。敌人来犯,若在远处,居民可以从梅花枪眼打击敌人;敌人到了墙脚下,居民可以从炮楼上的射击孔打击敌人。炮楼上的射击孔和正面的梅花枪眼正好形成一个射击的死角,使得敌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从空间布局到地下设施无所不用其极,四周墙基皆埋有10米深的梅花桩,千年不坏,以防敌人从地下偷掘入墙。瓦面上布满用剧毒药水泡过的三角铁钉,能见血封喉,以防敌人爬上屋面进入围屋。围门顶上设有注水孔,围内关键部位设有消防池和消防缸,永避火患。围内设有粮仓,足够吃两年,以防围内断粮。
    关西围屋防御的设施可谓登峰造极,在这些设施的背后,我仿佛能够窥见客家人防御的心理、防御的智慧,以及防御的文化。而正是这样的防守养成客家心性,谦虚、谨慎、吃苦、耐劳,正是这样的文化品质树立了客家永远不倒的自信。
    围屋是客家人的居所,是客家人心中乡愁气息的意象。
    站在新围墙下,我能感受到外围墙体的厚重,以及被高墙遮蔽的压抑;我能感受到客家人寻求**的谨慎,以及客家人繁衍的信念和对家园的坚守。
    从东门进入围屋,一道深巷把防御区和生活区隔开,跨过一道门步入生活区,眼前豁然开朗。一组宏大的建筑群以祠堂为中轴线纵深展开,围屋里面竟有如此大的空间,居住的设施,集会的场所,花园戏台,甚至小孩玩耍的坪,无不齐全。站在围中,我能感受到一种神性空间的磅礴气象,以及放飞心灵的惬意;我能感受到客家人营造家园的细致,以及对飞黄腾达的无限期许。
    祠堂坐南朝北,门口立有威武精美的石狮。雄狮左爪握官印,甚是威严;雌狮左爪抓元宝,仰头向上,面含微笑,身上附着两只小狮子。如此造意恰好暗合主人心意。据说当年徐老四在苏杭结识了两位张姓女子,生意低迷时,这两位女子变卖细软资助徐老四。徐老四有情有义,发达后,娶回两位女子,相伴终生。在西门外,徐老四另辟3600平方米,建了苏杭格调的小花洲,供两位小妾娱乐。
    祠堂的门簪石雕“四不像”,左边的雕刻是象头羊身,寓意“太平有象”,右边是猴头马身,寓意“马上封侯”。徐老四不缺钱,缺的是出将入相的文才。他的两个孙子徐赠和徐峰没有辜负他,多年后分别荣中文武举人,也算是光耀门庭。门楣高悬着的“赏戴蓝翎”匾额,据说是光绪皇帝所赐。过去关西一带流寇土匪出没,光绪赐匾,实际上是交给这两兄弟先斩后奏的特权,可见当时徐氏在地方上的势力。
    进入祠堂,依次为下厅、前厅、中厅、上厅,与厅并列的三组建筑称为下栋、中栋、上栋。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十四口天井对称分置十八厅豪华大宅。与大宅相配套的还有内外花园、戏园、土库、偏房等建筑,其间以廊、墙、甬连接,整个平面结构严谨,序列分明,空间、院落组织丰富。这种家祠合一的建筑样式,带着浓郁的客家风情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当你用心领会建筑之美的时候,你依然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江西天井式建筑的元素。
    高大的空间和华丽的装饰,营造了一种庄严的氛围。这座客家祠堂让我觉得新奇的东西太多。中厅两边摆放着两条10米长的马古凳,据说是修建围屋时木工师傅的工作台,围屋修好后变成了长寿凳,春节吃团圆饭,是辈分高、年长者的座席。中堂一块整体屏风,是一扇六面开合相间的大门,只有七品以上的官来了,才可以打开这道中堂门。传说徐老四死后有十八副棺材出殡,东门出了九副,西门出了九副,虚虚实实,给围屋增添了神秘色彩。
    与大厅下相连接的边屋,犹如左膀右臂拱卫着大厅下,靠墙建的偏房、土库、走马楼等建筑无一不面对**建筑。这种向两旁横向连体的建筑脊梁、边屋忽略自然朝向而面对祖宗牌位祭所位置的设计,正是客家人崇宗敬祖、公利为大、向心聚居的精神元素。
    离开新围,我还去了徐老四的祖围西昌围,以及他兄弟的围。这些围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品位难以与新围同日而语,这说明客家围屋并无严格的规制。它是客家人寻求**感、加强家族亲和力、强化家族伦理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客家人所秉承的文化精神,在建筑元素的排列组合中被聚集和放大,它照耀着子孙万代的心灵。
    目录
    引言 乡愁是中国人共同的信仰 01 章 / 从历史走来 1 江南万年 ......2 三千年故国 ......13 赣江向北流 ......25 第二章 / 灵魂的居所 39 临川的百年时空 ......40 月光里的易堂 ......48 墨庄的梦想 .......61 义宁陈家大屋 ......70 消失的东园 ......82 第三章 / 乡愁的模样 95 严台有约 .......96 畲山缠绕 .......104 塘边的圆 .......115 关西之围 .......123 周田之村 .......132 第四章 / 繁衍的逻辑 141 千年流坑 .......142 温暖原乡 .......160 俗成沧溪 .......168 第五章 / 良知启蒙 177 水木清华 ........178 渼陂的表达 ......190 白鹭的意象 ......200 第六章 / 心灵的宗教 209 象山之悟 .......210 豢灵护应 .......221 通往心灵的手艺 ......231 第七章 / 秩序与仪式 243 钓源樟树林 .......244 东龙千手杉 .......253 爵誉千年殊 .......266 习氏花门楼 .......275 后记 行走江西 29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