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崩漏
崩漏是妇女常见病,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论述。崩漏病名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后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提出“漏下”、“崩中下血”。崩与漏并论始见于《诸病源候论》其讲“妇女月水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常统称为一病,正如《济生方》所云:“崩漏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言崩漏常以妇人月水非时而下论,或言经崩或经漏。二者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化,即崩证日久,气血耗伤,渐成漏下;久漏不止,病势日进,可转成崩证,“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故临床以崩漏并称。现代医学统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节 名著经典精讲
一、战国《黄帝内经》:崩证的病因病机
1.《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
“崩”始见于《内经》,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释为“阴脉不足,阳脉盛搏,则内崩而血流下”,马莳、张志聪进一步指出,此指妇��血崩而言,血是从胞宫来。从《内经》原义理解,崩乃指妇科血崩证。
2.《素问》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为心下崩,数溲血。
3.《素问》曰:悲哀太过,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热气在中,故血走而崩也。
4.《灵枢》曰:猝然饮食,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