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食管癌变的分子机制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几代科学家围绕华北太行山食管癌高发区,特别是河南林州地区(原林县)就食管癌的病因、流行和发病机制及**等方向,进行了多学科系统性大规模研究,特别是通过高发区人群大规模综合普查和随访,极大地加深了对食管癌变危险因素、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形态和分子变化特征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人群普查和**的经验,有力的促进了食管癌诊疗水平,提出了“三早”重要思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但是,目前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上**被确诊的食管癌患者中,80%以上是中、晚期,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尽管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徘徊在10%—15%左右。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原因主要是:
(1)目前对食管癌确切发病因素仍不清楚,因此,缺乏有效的Ⅰ级预防措施和手段,更不能有效的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尽管根据该地区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结果对食管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已做了许多改良工作(改良饮水,防霉去菌,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并进行部分化学预防,但这些措施仍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食管癌的发病率。
(2)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食管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在多种内外致癌因素作用下,由单纯增**展成相对无控制增生,即由正常经多级癌前病变*终发展成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