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情商的本质:环境与心境的交融
**章 先解构自己,才能重塑自己
一个人如果能看穿这个世界的矫饰,这个世界就是他的。
——爱默生
我们的心里都有一只薛定谔的猫
1935年,奥地利物理学者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所谓“思想实验”,就是运用想象力去“实现现实中无法做到或现实中还不能做到”的实验。
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关于“量子理论”的实验。假想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密封的不透明的盒子里。除此之外,盒子里还有一个装有氰化氢气体的玻璃烧瓶和一个充满放射性物质的装置。当盒子内的监控器侦测到有衰变粒子存在时,装置就会打破烧瓶,瓶内的氰化氢气体就会杀死这只猫。
根据“量子力学”中的哥本哈根诠释,在实验进行一段时间���,理论上猫会处于“活着又死去”的叠加状态。假若实验者观察盒子的内部,观察到的只能是一只活猫或者死猫,而不是同时处于“活着状态与死去状态”的猫。
这个实验引出一个悖论:到底量子叠加是在什么时候终止的,并且坍缩成两种可能状态中的一种状态?只有通过打开箱子直观去观察,才能解除这样的不明确性。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充满未知与变数。突发状况层出不穷地奇袭日常生活,毫不留情地扭转着我们的人生轨迹。
对在爱荷华大学生物信息工程专业开始第七年学习的博士生刘易斯(Lewis)来说,这个学期是相当煎熬的。他手头上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被导师否定了,也就是说这几年日夜不停地做实验、分析、记录都白费了。而在开展这项研究伊始,他曾和导师谈论过,他认为这个方向不可能有新的研究成果,然而那个时候导师自信满满地告诉他,这个研究方向前途光明,而现在导师居然全盘否定了他的研究成果。
导师给了刘易斯两条路:一是拿着硕士学位证离开学校;二是重新进行新学术方向的研究,然而多久能研究出有价值的实验成果是个未知数。刘易斯已经不再年轻了,他的妻子怀孕了,夫妻二人都盼着刘易斯早日毕业,好找份工作养活一家人。
然而,刘易斯的研究方向冷僻,硕士学位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而离博士毕业又遥遥无期。刘易斯觉得人生进入了死胡同,看不到前路,也没有前途。他从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一下子变成了对人生无望的颓废之人。他开始失眠、消沉甚至焦虑,紧接着他的头发开始大把地脱落……
如果实验室里其他同学之间正在相互交谈,刘易斯会觉得他们一定是在嘲笑自己;导师一旦向自己提起经费的问题,刘易斯就认为这是导师在故意刁难自己。在此之前,导师是他的人生偶像,但现在对方在他眼中俨然成了魔鬼,一个把他的生活从天堂拉到地狱的魔鬼。
有**,刘易斯到户外用品店里买东西,当路过枪械柜台的时候,他的心里冒出了一个可怕的想法:买一把枪,然后杀死那个魔鬼,他就能解脱了!刘易斯的心里仿佛有一只薛定谔的猫,现在箱子打开了,他看清楚了那只猫,也决定了该如何去做。
中国有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说遇到事情的时候,当事人因为利益等方面的牵涉,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反而不如旁观者看得清楚。然而,仔细分析后我们会发现,旁观者也只是在旁观时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当“旁观者”进入“当局者”的角色以后又会怎样呢?他很有可能仍然笃定自己的思维是清晰的,却没有意识到在角色进行了转换之后,人的思考方式、情绪反应也变了。
人自身的情绪反应会因为角色、立场不同而大不相同。我们在遇到**事件的时候,其实考验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智商,更大程度上是考验我们的情商。即便我们认为自己情商高,足以应对各种事件,面对问题时也要学会“以事实为依据”,而不要妄自揣测自己届时的情绪反应。那些所谓的“如果我遇到这件事,我会怎么怎么样”的假设,永远都是空谈。因为没遇到事情,没人知道自己在“那一刻”时真正的情绪反应是什么样的。
这如同薛定谔的猫,如果没有打开盒子进行观察,猫的状态就是“死与活的叠加”。那么如果不逼近你的内心,你也就无法了解真实的自我。
愚蠢的聪明人
英国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
什么是“聪明人”,什么是“愚蠢的人”?
2017年,英国一位名叫托马斯(Thomas)的男子拨打了报警电话,在电话里他惊恐地大叫:“我的天!我被我的女朋友刺伤了,请救救我!”警察赶到事发现场,带走了托马斯的女友拉维妮娅(Romania)。
案发时二十四岁的拉维妮娅,就读于英国**的学府牛津大学,攻读心脏外科专业,在医学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她不仅学习好,且拥有惊人的美貌。她的一位朋友还说,学校的老师一致认为拉维妮娅是值得培养的,她是一个“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才”。在众人眼里,拉维妮娅简直就是“上帝的宠儿”。
但根据托马斯的陈述,案发那天托马斯怀疑拉维妮娅吸食了违禁药品,并表示要将这一情况告诉拉维妮娅的母亲。托马斯的这一举动让拉维妮娅愤怒不已,她嘶吼着将拳头打在托马斯的脸上,然后拿刀刺伤了他,接着歇斯底里地把宿舍里的手提电脑、玻璃杯、果酱罐等物品砸向了托马斯,导致托马斯腿部缝了三针,两根手指也受了伤。根据警方的录音,在托马斯报警的时候,电话里还不断传来拉维妮娅的咆哮声。被逮捕后,拉维妮娅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像拉维妮娅这样一个高学历、高智商、本将成为出色的外科医生、有大好前途的人,为什么也会做出这种疯狂而又不理智的伤人举动?原来,拉维妮娅曾经受到过前男友的虐待。她无法依靠自己的意志力走出这个阴影,为了抚平心灵的创伤,只能靠着酒精等麻痹神经的东西来逃避创伤。虽然她已经想要戒掉对酒精等的依赖,但是一直没有成功。显然拉维妮娅的高智商没让她成为一个理智的聪明人。
在牛津刑事法庭的被告席上,拉维妮娅不停地啜泣……她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出了忏悔。如果拉维妮娅被送入监狱,那么对她的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来说,都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法官展现了他仁慈的一面,对拉维妮娅下达了禁止令,她被要求在案件审理期间不可再沾染麻醉神经的药品、不可再犯案,*终以缓刑十个月的方式免去了她的牢狱之灾。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拉维妮娅不再犯事,就不需要被收监。
判决结束后,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有朋友站出来说她平时就是个情绪不稳定的人,总是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举动,甚至在牛津的裸体月历中出镜。网友也纷纷表示:“听起来她很像一个精神病患者……很多精神病患者具有高智商,他们很会利用法官的心理弱点来逃避法律的制裁,所以聪明人往往也具有危险性。”“法官说,不希望坐牢耽误了她的外科手术事业,但是我不知道这样的人还会有人愿意让她做手术吗?”“我可不想让一个情绪这么不稳定的人来当我的外科医生。”
可见,即便拉维妮娅仍然能顺利地成为一个医生,情绪的问题也已经对她的人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如果她不能及时做出改变,那么未来并不见得有多光明。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不少像拉维妮娅一样的人,他们拥有高智商,可谓“智力超群”,在本专业中显得非常**,但他们没有相应与智商匹配的情商。一旦高智商的人拥有低情商,那么事情可能就会变得一团糟。任凭情绪放纵伤人伤己而不自知,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混乱不堪,反过来也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成就。
我们所说的智商、智力与智能,通常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包括语言和学习、推理判断、抽象思维、表达意念、计划布局、解决问题等几种能力。在智力测验发明出来以后,智商成为一种可以量化的东西。通过测验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一眼就能分辨出一个人的智力高低。
情绪也是一种智力。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教授在1990年提出了“情商”的概念,并对之做出了具体的定义。所谓情商,就是情绪商数(Emotional Intelligence或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为EI或EQ),是一种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指数,也就是一个人了解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进行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标准。
人生是如此复杂,你会发现*后获得成功的不见得就是曾经的“聪明人”。而那些也许曾经被我们认作“愚蠢”的人,后来反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高智商,只能代表在某一领域里的**能力,无法预测人生的成功与否。人需要靠智商和情商的综合作用才能走向辉煌。
哈佛大学对毕业学生的一项研究发现,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三个:智商、技术技能(比如滑雪技能、建筑技能、美容美发技能等具体的技能)、情商。而智商、技术技能只各自占据百分之八至百分之九的比例,这些因素是让一个人进入某个领域的敲门砖,一旦进入某个领域后,影响这个人成功的因素则是情商。
有学者对九十五名哈佛毕业生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在这些人进入中年以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事业成就等并非与他们的在校成绩成正比。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并没有成为他们当中*成功的那个人,而对生活的满意度等指数也与成绩无关。
这一研究结论也被誉为情商之父的丹尼尔·戈尔曼所认同。戈尔曼认为,在人生成功的因素中,智商的贡献率只占百分之二十,而其余百分之八十是由情商决定的。
情商的*高表现就是,在任何情况下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对事情有利的合理判断。那些对自我情绪掌控得游刃有余的人,在任何领域都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体现在事业方面,也使其在个人生活中获得更高的幸福感。而无法控制情绪的人,往往被情绪左右,不懂得克制自己,非常容易激动,无法专注工作,从而个人的思考力、学习能力也受到限制,渐渐就成了“愚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