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含义比较宽泛。“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周易·贲卦》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记载。我们今天常用的“文化”一词,是 19 世纪末通过日文转译从西方引进的。它包含:意识形态,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认知能力等;生活方式,即人们对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的态度以及在这些方面采取的形式;精神的物化产品,即从形式上看是物质的东西,但透过物质形式能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差异和变化。《辞海》中的定义是: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包含儒、释(佛)、道三家主流文化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字、语言、书法、绘画、音乐、武术、曲艺、棋艺、节日、民俗等。具体地讲是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质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