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我是一朵飘零的花-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
QQ咨询:
有路璐璐:

我是一朵飘零的花-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

  • 作者:房忆萝
  •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 ISBN:9787802441224
  •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1日
  • 页数:262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后,有两次大规模的全国性人口流动。**次,是1955年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无数的城市人怀着一腔热血奔赴农村的广阔天地,成为光荣的知青;第二次,便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村人或城市贫民背井离乡,成为一名打工者。这两次人口流动都是以年轻人为主体,不同的是:知青是从城市走向农村,打工者则大多是从农村涌进城市。
    当年的知青,其实还是享有城市人的某些特权,但现代的这些打工者,却受尽屈辱和冷眼,换来的仅仅是一点点可怜的血汗钱,就是这点血汗钱,还要将大部分寄回家,给年迈的父母支撑家庭,给幼小的弟妹读书学习;他们整天与机器为伴,在流水线上忍辱负重,被动地、默默地忍受着诸多生存的艰辛与磨难。更可悲的是,虽然他们谦卑的身影无处不在,但囿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直在有意无意地被这个社会忽略和漠视。
    尽管我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诸多问题无能为力,可作为这个群体的一员,我亲历并目睹了无数打工者的痛苦、无奈,甚至是悲惨的遭遇,个中滋味实在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所以,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我们真实的生存状况记录下来!
    我的这篇自述,可以说是*全面的原生态打工者的生活写照!它是这个群体为当代中
    文章节选
    **章 南下
    我出生在四川盆地中部一个叫槐树坪的小村庄。槐树坪既不是开阔的平原,也没有名川大山,到处是绵延不绝的丘陵。丘陵的形状正如人的相貌一般,有的温和,有的嶙峋。在我还小的时候,站在丘陵上往下看,一条条溪流碧绿如玉,欢快地绕过槐树坪,流向不知名的远方。村前屋后到处是绿油油的水稻、黄灿灿的油菜花以及随风摇曳的芦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香和青草的芬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宁静而安详。
    那时候,槐树坪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村,人们都还住在祖辈**下来的小屋中。这些小屋都是由泥坯盖成,上面铺着稻草。小村不知经历过多少朝代的风雨侵蚀,早已和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幽暗而静默。在村口望进去,村尾就成了一团灰黑的东西。人一走进小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棵树叶繁茂的老槐树,左边一口水井,右边一个祠堂。井边整天哗哗啦啦地飞溅着晶莹的水花,把女人们的笑声和歌声传得很远很远。
    特别是到了夏夜,村里的狗们对着天上的月牙儿直着脖子“汪汪”地叫。村里的人们则扶老携幼聚在那棵老槐树下,摇着半旧的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这个时候,也是孩子*热闹的时候,有的孩子静静听大人讲着很久以前的故事,有的则欢快地追逐嬉戏,即便是再调皮的孩子,家人也不会呵斥。
    槐树坪的土地十分肥沃,除了每年两次的双季稻外,还盛产上好的芦苇。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苇芽便如一支支绿色的箭,仿佛是眨眼之间便从土地里冒出来。刚冒出的苇芽是可以吃的,剥了一层层皮,便露出了里面嫩白如玉的苇肉。特别是苇芽炒辣椒,有点苦,但味道十分鲜美。
    再一场春雨过后,苇芽便冒出一尺多高,苇子叶尖而��。到了五月,芦苇就有了一丈多高,苇叶宽宽大大,端午节正好用来包粽子。冬天到了,苇叶黄了,便开满雪白的芦花,芦花毛茸茸的,风一吹,千朵万朵,漫天飞舞。芦花飘扬的时节,家家户户便开始砍芦苇编苇席,几乎每家都有一两个编苇席的好手。双季稻一半交公粮一半留着自家吃,多数人家是靠编苇席卖的钱换得油盐酱醋,日子过得拮据而宁静。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村变得不平静起来了。很多人丢下祖祖辈辈留下的土地和编苇席的手艺,翻过延绵不绝的丘陵,到外面的世界去了。他们凭借农民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城市或城市的边缘,干*脏*累的活,不分白天和黑夜。他们毫无保留地参与城市建设,却还要忍受着数不清的白眼和屈辱。他们通常做的职业多是被人称作低级的,一般是建筑工人、装修工、搬运工、棒棒工、保姆、修鞋补锅匠、流水线工人、保安、矿工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商小贩。
    这些人外出打工后,家乡属于他们的责任田因为无人打理,原先长满庄稼的土地便荒芜起来。土地失去了主人,任由一片片的野草疯长开来。几年后,外出打工的人们便会回来,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推倒住了几十年的泥坯房,在自家荒芜的田地里盖起了一幢幢平房。于是,布满平房的地方便成了新村,原来的地方便成了老村。
    转眼之间,老村便只剩十来户人家了。水井边长满了青苔,石磨也废弃了,满是腐烂的落叶。就连那些泥坯房,似乎也在一夜之间苍老了,调皮的孩子一扒拉,墙上干枯的泥沙便会刷刷地往下掉。很多人家为了多占一份宅基地,老屋就废弃在那儿,墙上塌陷的洞口深深的,结满了蜘蛛网。人一走进老村,世界似乎一下子变得清静了,仿佛与世隔绝一般。
    留在老村的人,或是出不去,或是老实到不敢出去的,守着几亩薄田,养着几头猪,编编苇席勉强度日。不幸的是,我爸爸就属于老实得不敢出去的,所以我们家便成为留在老村里的十来户人家之一。
    爸爸妈妈*常念叨的就是,什么什么东西又涨价了!就连化肥也一个劲地往上涨,买了化肥,还抵不过收获的谷子;不买化肥吧,谷子又收不上来。好在老村人还有编苇席的手艺,一到农闲,便像以前那样,扣顶草帽,握上短刀,到溪边将芦苇割回家,然后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工序编成苇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买苇席的二道贩子统一收购运到城里去卖。
    但即便是爸爸妈妈这样长年累月地劳累,却还时常交不起我和弟弟越来越昂贵的学费。爸爸妈妈编苇席的时间越来越长了,那段时间,依靠卖苇席的钱,生活虽然艰难,倒也可以勉强维持。
    可忽然有**,买苇席的二道贩子再也不来了,并传回话来说,苇席本来不值几个钱,现在油价又一个劲往上涨,城里还要查超载车,运费一下子蹿上去一大截,亏本的买卖谁愿意做?
    我们家本来就穷,供我和弟弟读书已是捉襟见肘,要是我考上大学,连学费都交不起呢。所以那段时间,我成绩越好,爸爸妈妈就越是担心。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在山西做矿工的二叔正好回家。二叔这几年一直在做矿工,去年也在新村里盖了平房。他说有一家私人煤矿正在大量招工,我们村有很多人就在那里做事。
    爸爸这次不再犹豫,跟着二叔及邻村的十几个人去了山西大同。
    原以为爸爸外出挖煤可以改变我家的贫穷状况,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事与愿违!爸爸的外出竟是我们家不幸的开始!后来发生的事,至今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爸爸出事的那年夏天,我19岁,刚刚参加完高考。此时,距离爸爸外出挖煤还不到两年。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迎来了一个潮湿阴霾的早晨,昨天夜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每到这样的天气,妈妈的关节炎就会犯病,于是就整天整天地躺在床上,直到天晴才能起床。
    按理,妈妈早该去医院看病了,但现在医院把病人当作敛财的工具,医药费实在是贵得离谱,在农村,一般人都是“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所以妈妈一直是硬挺着。穷人的命,原本就是不值钱的。何况如果我考上大学,家里还要负担那如天价一般的学费,她就更加不敢去医院了。
    12岁的弟弟海鸥吃过早饭便出去玩耍了,我收拾完了碗筷对躺在床上的妈妈说:“妈,我想去学校看看通知书有没有来。”
    妈妈担心地说:“海燕,你不会落榜吧,我这几天右眼皮跳得厉害呢。”
    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放心吧,我平时成绩那么好,这次发挥也不错,我感觉肯定能考上。”
    妈妈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那为什么我的右眼皮跳得这样厉害呢?”
    我娇嗔地说:“都什么年代了,你还这么迷信?”
    话音刚落,忽然听见院内有人喊我的名字,我跑出去一看,门外除了几个邻居,还有一个乡邮递员。邻居们看到我,全都欢天喜地地说:“海燕,你考上大学了。”
    尽管早有预感,但这消息还是让我欢喜雀跃,特别是我看到通知书上北方那所**大学的校名时,更是激动万分。
    躲在床上的妈妈看到通知书,也很高兴。但邻居们走后,她的眉头却越皱越紧了。我意识到什么,心里一沉:“妈,学费这么贵,我们家有这么多钱吗?”
    妈妈暗中算了算:“这些年,我和你爸一直给你攒着的,不过去掉你和你弟弟下学期的学费,还差五千呢。”
    我急了:“离开学没多少时间了,那怎么办啊?”
    妈妈叹了一口气:“等一下去给你爸写封信吧,他现在在煤矿都干了半年多了,挣的钱应该不止五千。”
    我愁眉苦脸地说:“煤矿是一年一结的,你又不是不知道。”
    妈妈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实在不行就叫他回家吧,听说只要有事回家,煤矿就提前给结工资。”
    我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第二天,我拿着写好的信,正要到镇上邮递,忽然听到外面传来若有若无的哭声。这声音先是一个人的,但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哭的人也越来越多,好像整个村子都有人在哭。我大吃一惊:“发生了什么事?”
    妈妈焦急地说:“快去看看,可能是谁家死了人了,怪不得我这几天右眼皮总是跳呢。”
    还没等我站起身,就见海鸥跌跌撞撞地跑进屋来,扑到妈妈怀里哇哇大哭:“爸爸,爸爸,他,他可能死了!”
    我和妈妈立刻呆住了。妈妈一脸死灰地盯着弟弟,几次张开嘴唇,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颤抖着声音问海鸥:“你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爸爸、爸爸他人在哪里?”
    海鸥边哭边说:“听说山西煤矿瓦斯爆炸,爸爸、二叔还有我们村和邻村的很多很多人,全都被埋在地下了。”
    听到这里,妈妈呆了半晌,忽然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惨叫:“我的人哪……”便下意识地想下床,因为双腿僵直,她一头栽在地上,再抬头时,额头已流出鲜血。我和海鸥此时也管不了她头上的血,双双扑在她怀里,放声大哭。
    整个槐树坪和我们家一样,都沉浸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虽然还没有明确传来死讯,但村里村外很多青壮年男人都在煤矿挖煤,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瓦斯爆炸后井下的人几乎是无生还可能的。
    无论是老村还是新村,现在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是名副其实的“空巢”。未婚女孩和男孩如不能继续读书,大多到江浙广东一带的工厂打工。结婚后,女人便留在家里带孩子、照顾老人,男人则到很远的煤矿上挖煤或到建筑工地做苦力。因为挖煤和做苦力的钱比在工厂打工的钱要多一些。
    和爸爸在同一口井里挖煤的,全是我们附近几个村的人,其中以我们槐树坪*多。
    当天下午又有消息传来,我们村并不是所有人都在那个口井里,还有四个人是在另一口井的。于是我和妈妈、弟弟便又生出一线希望来,希望我爸是那四个人中的其中一个。村里很多人家和我们有同样的想法,于是哭的人少了,希望和焦虑的气氛又弥漫在村子上空。全村的老人、妇女和孩子自觉地从家里出来,焦虑地站到了村口。我和海鸥也搀扶着妈妈走出家门,我们忧伤地望着**一条通往村外的路,无限期待又无限痛苦。
    其间不时有各种各样的消息传来,但直到第三天中午,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
    忽然,刚才还骄阳似火的天下起了毛毛细雨。但没有人回家,因为有消息说,今天煤矿里可能会有人回来。
    雨越下越大了,我正要扶妈妈回家,人群一下子骚动起来。接着便有一个小孩欢叫起来:“爸爸,我爸爸回来了!”
    我们赶紧往大路上望去,雨中真的有四个人影向这边走来,每个人的手里都提着一个大大的尼龙包、好像很轻,又好像很重。四个人中有我的二叔。我和妈妈、弟弟赶忙跑到二叔身边,向他打听爸爸的消息。二叔和其余三个人一样,身边很快聚集了很多亲人。
    我妈颤声问:“二弟,你哥呢?”
    二叔的眼泪忽然就流了下来,哽咽着说:“嫂子,哥哥他跟我一起回来了。”
    说完这话,二叔下意识地拉紧他手中的尼龙包带子。我的目光不由向那个尼龙包望去。这包很大,二叔的尼龙包上面印着红白相间的条纹。其余三个人身上的尼龙包也和他背的这个一般大小,虽然条纹不同,但同样都是崭新的。按理,尼龙包里面装的应该是衣物什么的,但他们身上的尼龙包却呈现奇怪的形状,仿佛里面装的是硬物一般。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天依然阴得可怕。我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整个身体像是掉进了冰窟窿。我想抬起手摸摸那尼龙包里是什么,但我的手,却像有千斤重。
    海鸥听了二叔的话,惊喜地跳起来:“爸爸还活着,我爸爸还活着。”
    妈妈却疑惑地问:“跟你一起来了,那人在哪里呢?”
    二叔叹了一口气,刚把尼龙包从身上放下来,旁边忽然传来响亮的哭声,仿佛哭也会传染一般,好多人的哭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来。我、妈妈以及围住二叔的亲友全都朝旁边望去,只见和二叔同时回来的三个人已经将尼龙包打开了,尼龙包里哪里是什么衣物,分明是一个个四四方方的骨灰盒。
    我再回过头来时,二叔已经将他的尼龙包打开了,同样是一个个四四方方的骨灰盒。我一眼从放在*上面的那个骨灰盒上看到了爸爸的名字,“杨战良”三个字刺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了,我悲伤地叫了一声“爸爸”,将骨灰盒抱在怀里,放声大哭。
    妈妈则一下子瘫倒在地,昏了过去。
    爸爸死了。在这次矿难中,我们村和邻村共有38个青壮年男子不幸遇难,年龄*小的18岁,*大的54岁。
    二叔四个人之所以幸免于难,是因为二叔他们今年去得晚,爸爸所在的煤矿里已经不需要人了,他们就到另一个老板的煤矿里做事。瓦斯爆炸后,爸爸所在煤矿老板连夜逃走。煤矿瓦斯爆炸的消息一度被有关人员封锁,致使救助不及时,矿井里的38人全部遇难。
    这38人,全部是我的父老乡亲!
    因为是私人小煤矿,煤矿所在的山头像这种小煤矿遍地开花。因为随意开采,经常出现矿难,所有的用工手续及**措施都不完善,至于企业注册什么的,更是奢谈。
    尤其让人寒心的是,处理这次矿难事件的一位领导竟然说:“此次矿难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井下矿工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劳动者的素质离我们要求还差得很远,所以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死负主要责任。”
    连领导都这样说,二叔他们仅剩的几个人知道告状无门了,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所以,煤矿老板逃走后,人们除了知道他名字叫齐友德,湖南人,对其他情况一无所知。
    偌大的中国,要想凭这一点线索让警察逮捕逃犯,无异于天方夜谭。何况,就是这一点线索,还不知道是真是假呢。
    齐友德,你不得好死!这句话,被我们无数张嘴重复着,一遍又一遍!
    与此同时,我们村和邻近几个村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即便是家里没有死人的,也都和死去的这38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人家的门前竖起了白幡,进出村庄的老人、妇女和孩子都哭到声音嘶哑。
    目录
    **章 南下
    第二章 进黑厂
    第三章 9.5元工资
    第四章 治安员
    第五章 解雇
    第六章 好厂
    第七章 沈洲
    第八章 内聘
    第九章 升职
    第十章 淡季
    第十一章 辞职
    第十二章 采编
    第十三章 钓老板
    第十四章 流产
    第十五章 归途
    编辑推荐语
    我从不认为有什么打工文学,只有真文学和假文学,只有死文学和活文学。房忆萝的《我是一朵飘零的花》,无疑是真文学,是活文学,它与中国当代文学所散发的那种棺木气息全然不同。这部作品提醒我们,文学首先是真实,在此前提上,才能言及其他。中国社会的真实精神状况,在这部作品中昭然若揭。绝不能认为它描述的是所谓的底层生活,它呈现的是全社会的生存与精神现状。如果一定认为有什么底层生活,它也远比其他层面的生活来得纯朴与干净。
    ——叶匡政(诗人,学者,《南方**》专栏作家)
    从1990年代以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从四面八方涌入珠三角。他们的到来,成就了珠三角经济的腾飞。作者真实地记录下了自己的打工经历。也记录下了工业化过程中一个普通打工女孩的命运。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命运,也是这个年代背井离乡的打工群体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
    ——刘定国(《南方都市报》记者)
    这本书以朴素的笔调、纪实性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打工妹所看到的、经历的和体会的城乡世界。上世纪80年代作家路遥以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的彷徨、苦闷和进城未遂震撼了中国读者,本书中的杨海燕是高加林的“下一代”。“进城”是中国现代性的*重要主题之一。一个时代的“进城”故事反映了一个时代赋予自己的现代性。这本书以底层的视角、直白的态度揭示了令人震撼的中国全球化过程中打工妹的勇敢、沧桑和我们社会的巨大变迁。
    ——严海蓉(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
    对中国新时代的打工群体,我有着强烈的了解欲望。此书真实、尖锐、鲜活地反映了打工妹的生活,充满时代精神、人文关怀和正义的激情,波澜壮阔又细如绣花地展开了中国社会的诸多细节,读后深感震撼。 ——陈荣合(联合国某机构部门人员) 倘若,每一个远离故土的男孩都是一株无根的草;那么,每一个身处异乡的女孩就是一朵飘零的花!我们用青春和血汗繁荣了别人的城市,却荒芜了自己的家园!
    一段珍贵的记录再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时代的故事呈现出一份如花的生命,这是一代人的历史,应该留存于一代人的心中。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