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十家”之说的来历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之主,实则地方诸侯各自为政。而且,各诸侯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开始招贤纳士。
渐渐地,便出现了很多说客。这些说客各成门派,或著书立说,或广收门徒,史称“百家争鸣”。据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数得上名的,共有一百八十九家。然而,能成一家之言并流传下来的,不过十家而已。
此十家分别是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有趣的是,《汉书•艺文志》有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把排在*末的“小说家”评为不入流,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虽说《汉书》认为入流的学说为数很少,然而百家争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思想*自由的时期,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辉煌局面。
汉代,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这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