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人间有戏(精装 汪曾祺100周年诞辰纪念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人间有戏(精装 汪曾祺100周年诞辰纪念版)

  • 作者:汪曾祺 著;麦书房出品,有容书邦发行
  •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7861137
  •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 页数:288
  • 定价:¥3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人间有戏》是汪曾祺写戏曲的经典作品集,包含“样板戏”的谈往、名人逸事、戏曲与文学的关系、习剧札记等,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每一篇都透着理性、睿智和从容,无不潇洒有致,颇有看头。
    文章节选
    两栖杂述 我是两栖类。写小说,也写戏曲。我本来是写小说的。二十年来在一个京剧院担任编剧。近二三年又写了一点短篇小说。我过去的朋友听说我写京剧,见面时说:“你怎么会写京剧呢?——你本来是写小说的,而且是有点‘洋’的!”他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有些新相识的朋友,看过我近年的小说后,很诚恳地跟我说:“您还是写小说吧,写什么戏呢!”他们都觉得小说和戏——京剧,是两码事,而且多多少少有点觉得我写京剧是糟蹋自己,为我惋惜。我很感谢他们的心意。有些戏曲界的先辈则希望我还是留下来写戏,当我表示我并不想离开戏曲界时,就很高兴。我也很感谢他们的心意。曹禺同志有一次跟我说:“你还是双管齐下吧!”我接受了他的建议。
    我小时候没有想过写戏,也没有想过写小说。我喜欢画画。
    我的父亲是个画画的,在我们那个县城里有点名气。我从小就喜欢看他画画。每当他把画画的那间屋子打开(他不常画画),支上窗户,我就非常高兴。我看他研了颜色,磨了墨,铺好了纸;看他抽着烟想了一会,对着雪白的宣纸看了半天,用指甲或笔杆的一头在纸上比画比画,画几个道道,定了一幅画的间架章法,然后画出几个“花头”(父亲是画写意花卉的),然后画枝干、布叶、勾筋、补石、点苔,*后再“收拾”一遍,题款,用印,用摁钉钉在壁上,抽着烟对着它看半天。我很用心地看了全过程,每一步都看得很有兴趣。
    我从小学到中学,都“以画名”。我父亲有一些石印的和珂罗版印的画谱,我都看得很熟了。放学回家,路过裱画店,我都要进去看看。
    高中毕业,我本来是想考美专的。
    我到四十来岁还想彻底改行,从头学画。
    我始终认为用笔、墨、颜色来抒写胸怀,更为直接,也更快乐。
    我到底没有成为一个画家。
    到现在我还有爱看画的习惯,爱看展览会。有时兴之所至,特别是运动中挨整的时候,还时常随便涂抹几笔,发泄发泄。
    喜欢画,对写小说,也有点好处。一个是,我在构思一篇小说的时候,有点像我父亲画画那样,先有一团情致、一种意向。然后定间架、画“花头”、立枝干、布叶、勾筋……一个是,可以锻炼对于形体、颜色、“神气”的敏感。我以为,一篇小说,总得有点画意。
    我是怎样写起小说来的呢?
    除了画画,我的“国文”成绩一直很好。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我的国文老师一直是高北溟先生。为了纪念他,我的小说《徙》里直接用了高先生的名字。他的为人、学问和教学的方法也就像我的小说里所写的那样——当���不尽相同,有些地方是虚构的。在他手里,我读过的文章,印象*深的是归有光的《项脊轩记》《先妣事略》。
    有几个暑假,我还从韦子廉先生学习过。韦先生是专攻桐城派的。我跟着他,每天背一篇桐城派古文。姚鼐的、方苞的、刘大櫆和戴名世的。加在一起,不下百十篇。
    到现在,还可以从我的小说里看出归有光和桐城派的影响。归有光以清淡之笔写平常的人情,我是喜欢的(虽然我不喜欢他正统派思想),我觉得他有些地方很像契诃夫。“桐城义法”,我以为是有道理的。桐城派讲究文章的提、放、断、连、疾、徐、顿、挫,讲“文气”。正如中国画讲“血脉流通”“气韵生动”。我以为,“文气”是比“结构”更为内在、更精微的概念,和内容、思想更有有机联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很先进的概念,比许多西方现代美学的概念还要现代的概念。文气是思想的直接的形式。我希望评论家能把“文气论”引进小说批评中来,并且用它来评论外国小说。
    我好像命中注定要当沈从文先生的学生。
    ……
    目录
    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 再谈苏三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两栖杂述 听遛鸟人谈戏 读剧小札 《中国京剧》序 《西方人看中国戏剧》读后 应该争取有思想的年轻一代 词曲的方言与官话 京剧格律的解放 关于《沙家浜》 关于“样板戏” “样板戏”谈往 我的“解放” 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 戏台天地 艺术和人品 难得*是得从容 马·谭·张·裘·赵 名优之死 谭富英逸事 裘盛戎二三事 退役老兵不“退役” 晚翠园曲会 随笔写生活 西窗雨 捡石子儿(代序)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我和民间文学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读民歌札记 “花儿”的格律 晚岁渐于诗律细 对仗·平仄 童歌小议 漫话作家的责任感 关于小说的语言(札记) 小说的散文化 小说陈言 短篇小说的本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